樂府詞義解釋:狹義:指漢朝專門收集民間詩歌的機構和它收集到的詩歌;廣義:指後代寫的具有漢朝樂府詩格式的詩。樂府為中國傳統詩歌詩體的一種,與古體詩、近體詩構成古典詩歌中的三大類。樂府最初始於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魏六朝以樂府民歌聞名。樂府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用來訓練樂工,制定樂譜和採集歌詞,其中採集了大量民歌,後來,「樂府」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今。保存的漢樂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如《戰城南》、《東門行》、《十五從軍征》、《陌上桑》等,其文體較《詩經》、《楚辭》更為活潑自由,發展了五言體、七言體及長短句等,並多以敘事為主。《孔雀東南飛》、《木蘭辭》是漢魏以來樂府中敘事民歌的優秀代表作。
- 體育問答
- 答案列表
樂府的狹義和廣義解釋分別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