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至宋,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一條南北運輸線,經元朝修會通河和通惠河以後就成為以大都為中心的新型運河,它就是今天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元代全國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後,為了縮短從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1283至1293年,先後挖通了北京到通縣的通惠河、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把運河改成直線後,比隋代京杭運河縮短了900多千米。
元朝的大運河中,最北的一段是元代新開鑿的通惠河,由元朝著名天文學家、水利學家郭守敬支持開鑿。
意義:糧食逐步以海運為主。解決了南糧北調的運輸問題,糧食從南方直達北京,而且溝通了中國部分主要水系,加強了南北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而且對元朝的維護國家統一和鞏固政權也起到一定作用。
- 其它問答
- 答案列表
元朝的大運河介紹[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