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寫作於1928年,徐志摩離開劍橋大學時寫的,這是他第二次來到劍橋求學,之前他也曾在劍橋大學學習,寫過《再見了康橋》一詩,故此詩為再別。
一、康橋: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志摩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徐志摩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二、徐志摩:徐志摩,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 自然問答
- 答案列表
徐志摩的 再別康橋 為什麼叫 再別[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