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反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國生理學家伊萬·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經典性條件反射的人.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一個學習過程,就是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時給予,使他們彼此建立起聯繫,從而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繫叫做條件反射。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條件反射名詞解釋:生理學條件反射名詞解釋[朗讀]
幻覺是指沒有相應的客觀刺激時所出現的知覺體驗,通俗地說就是感知到了客觀上並不存在的事物,常見於精神分裂症等重型心理障礙的患者。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是指強化生物的自發活動而形成的條件反射.斯金納在實驗箱內放一隻處於飢餓狀態的老鼠,老鼠在箱內亂竄時,偶爾按壓了一下能掀動食物的橫竿獲得了食物,強化了幾次之後,條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踩竿反映是對環境「操作」因此稱其為「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認為,操作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主要區別在與:前者是一個反映—刺激過程,而後者則是一個刺激-反映過程.斯金納在人的被試中開展實驗形容證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語言聲音或手勢代替具體的強化物.同時,在實際治療中,只能治療者對期望的某種行為予以獎勵,這種行為就會獲得強化,反之就會消退.若施以懲罰,則會加快消退的速度。
反射是指機體通過腦對內外刺激作出的反應.簡單的說就是人的對外界的反饋.比如遇到強光會眯眼睛;別人罵你,你會生氣等。
條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建立起來的暫時神經聯繫.後天形成,有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兩種形式.非條件反射是條件反射形成的基礎.在解剖生理學上又稱前饋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