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實驗1可知,木條能夠燃燒,玻璃棒不能燃燒,說明不具有可燃性的物質不能燃燒;由實驗2可知,用杯子罩住的蠟燭燃燒一會兒熄滅,沒有罩住的蠟燭不熄滅,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參加;由實驗3可知,木條容易燃燒,煤不容易燃燒,說明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可燃物才能燃燒.表格如下:實驗1物質具有可燃性實驗2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實驗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乾粉滅火器中的乾粉主要成分碳酸氫鈉,受熱時分解為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能夠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水蒸發時吸收熱量,能夠降低溫度.故填:隔絕氧氣;降低溫度。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燃燒的條件實驗視頻[朗讀]
①②③④都正確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電解產生氣體的速率變大,因為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正確;②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符合理論值,正確;③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能燃燒,正確;④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正確。
1要有助燃劑,通常是o2;2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有兩個就足夠了,如果要加3的話,就是此物質具有可燃性。
(1)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隔絕空氣(或氧氣)試題分析:(1)因為桌球片比濾紙片更易燃燒,通過銅片上的桌球片先燃燒,濾紙片後燃燒的現象,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滅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用燈帽可將酒精燈熄滅,該滅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隔絕空氣(或氧氣)。
(1)燃燒的條件有三個即: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著火點,再根據題干分析可知,答案為:實驗一:可燃物、實驗二:氧氣(或空氣)、實驗三:達到燃燒所需的著火點.(2)根據乾粉滅火器的原理: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為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助燃,水能降低可燃物物溫度的性質可知:乾粉滅火器中噴出的二氧化碳的作用是隔絕空氣,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故答案為:隔絕空氣,降低可燃物的溫度至著火點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