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2、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3、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4、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5、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
6、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7、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8、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9、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
10、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11、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12、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13、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14、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5、指窮於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16、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1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8、且吾聞之,好面譽人者,亦好背毀之。
19、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20、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1、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2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23、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24、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25、mdash;—《莊子·外篇·胠篋第十》。
26、mdash;—《莊子·外篇·駢拇第八》。
27、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28、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29、汝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
30、mdash;—《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31、mdash;—《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32、mdash;—《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33、mdash;—《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
34、mdash;—《莊子·內篇·德充符第五》。
35、mdash;—《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36、mdash;—《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37、mdash;—《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38、mdash;—《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39、mdash;—《莊子·外篇·天運第十四》。
40、mdash;—《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41、mdash;—《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42、mdash;—《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43、mdash;—《莊子·外篇·繕性第十六》。
44、mdash;—《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
45、mdash;—《莊子·外篇·達生第十九》。
46、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48、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道就間。
49、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50、mdash;—《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51、mdash;—《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52、mdash;—《莊子·雜篇·天下第三十三》。
53、mdash;—《莊子·雜篇·寓言第二十七》。
54、mdash;—《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
55、mdash;—《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
56、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舂(chong)。
57、mdash;—《莊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58、mdash;—《莊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59、mdash;—《莊子·雜篇·列禦寇第三十二》。
60、mdash;—《莊子·雜篇·徐無鬼第二十四》。
61、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62、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則不救。
63、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聶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
64、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65、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
66、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
67、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68、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跖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
69、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70、哀樂之來,吾不能御,其去拂能止,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
71、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72、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73、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
74、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
75、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謂大疑乎。
76、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77、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78、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79、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80、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81、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註:自賢之行的「行」之當作心。)。
82、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83、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84、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85、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閒,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
86、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jiaoliao);善築巢,俗名」巧婦鳥「。
87、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88、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89、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
90、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
91、故聖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其於物也,與之為娛矣;其於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
92、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 句子問答
- 答案列表
莊子的哲理句子[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