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師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對各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檢查驗收的通知》(師市黨統明傳〔2020〕19號文),按照國資公司安排,現就我單位進一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工作總結彙報如下:
一、認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大了對創建活動的力度。一是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宣傳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促使本單位各級幹部主動參與到創建活動之中。二是利用各種會議對職工進行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通過宣傳海報、led屏的方式,提高了職工開展創建活動的透明度,使創建活動有效地在本單位開展,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二、在創建活動中,我單位始終圍繞祖國的統一,以民族團結穩定為主題,在創建活動中切實依法維護了少數民族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了民族的團結與穩定,由於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少數民族職工參與社會各項經濟活動日趨頻繁。
三、為使創建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我單位將繼續做好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工作,依法切實地維護好少數民族同胞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工作,為各民族共同奮鬥、共同繁榮,全面實現小康奠定好基礎。
為認真貫徹落實師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對各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檢查驗收的通知》(師市黨統明傳〔2020〕19號文),按照國資安排,現就我單位進一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工作總結彙報如下:
一、認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大了對創建活動的宣傳力度。一是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宣傳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促使本單位各級幹部主動參與到創建活動之中。二是利用各種會議對職工進行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通過宣傳海報、led屏的方式,提高了職工開展創建活動的透明度,使創建活動有效地在本單位開展,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二、在創建活動中,我單位始終圍繞祖國的統一,以民族團結穩定為主題,在創建活動中切實依法維護了少數民族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了民族的團結與穩定,由於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少數民族職工參與社會各項經濟活動日趨頻繁。
三、為使創建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我單位將繼續做好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工作,依法切實地維護好少數民族同胞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工作,為各民族共同奮鬥、共同繁榮,全面實現小康奠定好基礎。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總結[朗讀]
民族團結與進步,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主旋律,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年來,我局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維護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共同進步和發展為目標,組織幹部職工結合本職業務工作投身創建活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推進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織部分,作為凝聚人心、共同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為民族團結工作注入了新的內涵,積極為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和全縣經濟建設做好用地服務工作,努力實現全縣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一、加強學習宣傳教育,提高創建活動共識。
我局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一項長期的重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組織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及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持每周一的政治學習制度,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組織學習了黨的xx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活動宣傳材料》及有關文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提高對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重要性的認識。要求全局各族幹部職工把創建活動同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各民族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結合起來,同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結合起來,同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注重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注重解決民族團結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解決各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各族人民血肉相連,唇齒相依、情同手足的民族感情,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使我局領導班子和黨組織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組織者,全局各族幹部職工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者。
二、推動創建促進業務,努力做好服務工作。
在創建活動中,我局以創建活動促業務工作,積極為全(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縣經濟建設做好服務工作,依法維護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以業務管理工作把創建活動引向深入,營造了各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依法開展征地工作,為全縣經濟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隨著東垣小區建設和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我局圍繞全縣經濟建設的中心,在征地工作中妥善處理保障各類經濟建設必需用地與維護各族群眾利益的關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實落實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依法維護各族群眾的利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完成了蘭青鐵路複線、積石峽水電站附屬工程、金星水電站、商業步行街等項目的征地工作,徵用土地面積1095.46畝,發放補償費用4121.25萬元,徵用臨時用地56.78畝,補償費用28.57萬元。在金融部門的配合下,以存摺或存單方式足額發放給被征地群眾。
二是實行信訪「一把手」工程和部門聯動制。在活動中凡涉及重大的信訪件,尤其是牽扯事關民族關係之間的土地糾紛和權屬爭議案,一把手親自過問、親自接待、親自批辦、限時辦結,注意掌握好土地法律和黨的民族政策,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閡,影響民族間的團結。今年共接待來訪群眾260餘人次,受理信訪件20件,辦結19件。其中土地權屬8件,土地糾紛6件,征地補償問題2件,歷史遺留問題4件,辦結率95%,做到了件件有結果、事事有迴音。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群眾的好評,進一步樹立了國土資源部門的形象。
三是開展扶貧結對,促進民族團結。我局把聯姻結對幫扶工作作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長效機制,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組織全體黨員及幹部職工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活動。為聯點的核桃莊鄉解決水泥10噸,資金3000元;為西溝鄉西巷村修建黨員活動室捐資10000元;為總堡鄉總堡村黨支部解決水泥10噸。全局30名黨員「一幫一」結對幫扶核桃莊鄉五方村30戶貧困戶,其中黨員中的計劃生育貧困戶7戶,每名黨員捐助資金50元,計1500元;局機關幫扶2400元,為30戶群眾購買二銨化肥3000斤。此外全局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開展扶孤助殘、「博愛一日捐」募捐救助等獻愛心、送溫暖社會公益活動,捐款4228元。
我們因勢利導,教育全體黨員幹部從講政治、服從穩定發展大局的高度出發,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風俗習慣,維護少數民族的根本利益,從而大大提高了幹部群眾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自覺性。各民族幹部職工之間在各項業務工作中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全面完成了我局與縣政府、地區業務主管部門簽定的目標管理責任的各項工作任務,在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全縣經濟建設中取得了新成績。
三、健全制度完善機制,深入開展創建活動。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是一項長期持續的戰略任務和系統社會工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規範、切實可行的機制,這樣才能確保創建工作的有序運行和穩定推進。我局在創建工作中堅持把建立健全長效機製作為帶動全局、提升水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來抓,制定了創建工作領導、宣傳、考核、督查和獎懲五大機制,從而使全局創建工作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運行軌道。我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實踐充分證明,搞好創建工作,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是根本保證。建立健全宣傳機制是前提,建立健全考核機制是有效方法,建立健全督查機制是關鍵措施,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是重要手段。全局通過建立健全全局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辦公室具體抓的領導機制,為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通過擴大宣傳,發動一切力量,為搞好創建工作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建立和完善責任明確、獎罰分明的考核機制,確保了創建各項任務的全面落實;通過建立健全督查和領導重點督查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創建工作的整體推進;通過加大獎懲力度,樹立先進,鞭策後進,營造了爭先恐後、爭創一流的創建氛圍,促進了我局創建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我們將繼續堅持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揚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為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發展做出新貢獻,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國土資源管理事業中開得更加絢麗奪目。
一、加強學習宣傳教育,提高創建活動共識。
我局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一項長期的重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組織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及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持每周一的政治學習制度,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組織學習了黨的xx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活動宣傳材料》及有關文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提高對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重要性的認識。要求全局各族幹部職工把創建活動同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各民族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結合起來,同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結合起來,同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注重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注重解決民族團結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解決各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各族人民血肉相連,唇齒相依、情同手足的民族感情,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使我局領導班子和黨組織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組織者,全局各族幹部職工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者。
二、推動創建促進業務,努力做好服務工作。
在創建活動中,我局以創建活動促業務工作,積極為全(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縣經濟建設做好服務工作,依法維護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以業務管理工作把創建活動引向深入,營造了各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依法開展征地工作,為全縣經濟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隨著東垣小區建設和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我局圍繞全縣經濟建設的中心,在征地工作中妥善處理保障各類經濟建設必需用地與維護各族群眾利益的關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實落實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依法維護各族群眾的利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完成了蘭青鐵路複線、積石峽水電站附屬工程、金星水電站、商業步行街等項目的征地工作,徵用土地面積1095.46畝,發放補償費用4121.25萬元,徵用臨時用地56.78畝,補償費用28.57萬元。在金融部門的配合下,以存摺或存單方式足額發放給被征地群眾。
二是實行信訪「一把手」工程和部門聯動制。在活動中凡涉及重大的信訪件,尤其是牽扯事關民族關係之間的土地糾紛和權屬爭議案,一把手親自過問、親自接待、親自批辦、限時辦結,注意掌握好土地法律和黨的民族政策,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閡,影響民族間的團結。今年共接待來訪群眾260餘人次,受理信訪件20件,辦結19件。其中土地權屬8件,土地糾紛6件,征地補償問題2件,歷史遺留問題4件,辦結率95%,做到了件件有結果、事事有迴音。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群眾的好評,進一步樹立了國土資源部門的形象。
三是開展扶貧結對,促進民族團結。我局把聯姻結對幫扶工作作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長效機制,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組織全體黨員及幹部職工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活動。為聯點的核桃莊鄉解決水泥10噸,資金3000元;為西溝鄉西巷村修建黨員活動室捐資10000元;為總堡鄉總堡村黨支部解決水泥10噸。全局30名黨員「一幫一」結對幫扶核桃莊鄉五方村30戶貧困戶,其中黨員中的計劃生育貧困戶7戶,每名黨員捐助資金50元,計1500元;局機關幫扶2400元,為30戶群眾購買二銨化肥3000斤。此外全局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開展扶孤助殘、「博愛一日捐」募捐救助等獻愛心、送溫暖社會公益活動,捐款4228元。
我們因勢利導,教育全體黨員幹部從講政治、服從穩定發展大局的高度出發,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風俗習慣,維護少數民族的根本利益,從而大大提高了幹部群眾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自覺性。各民族幹部職工之間在各項業務工作中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全面完成了我局與縣政府、地區業務主管部門簽定的目標管理責任的各項工作任務,在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全縣經濟建設中取得了新成績。
三、健全制度完善機制,深入開展創建活動。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是一項長期持續的戰略任務和系統社會工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規範、切實可行的機制,這樣才能確保創建工作的有序運行和穩定推進。我局在創建工作中堅持把建立健全長效機製作為帶動全局、提升水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來抓,制定了創建工作領導、宣傳、考核、督查和獎懲五大機制,從而使全局創建工作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運行軌道。我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實踐充分證明,搞好創建工作,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是根本保證。建立健全宣傳機制是前提,建立健全考核機制是有效方法,建立健全督查機制是關鍵措施,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是重要手段。全局通過建立健全全局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辦公室具體抓的領導機制,為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通過擴大宣傳,發動一切力量,為搞好創建工作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建立和完善責任明確、獎罰分明的考核機制,確保了創建各項任務的全面落實;通過建立健全督查和領導重點督查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創建工作的整體推進;通過加大獎懲力度,樹立先進,鞭策後進,營造了爭先恐後、爭創一流的創建氛圍,促進了我局創建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我們將繼續堅持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揚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為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發展做出新貢獻,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國土資源管理事業中開得更加絢麗奪目。
為進一步貫徹學習中央和我縣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精神,更好的做好我鄉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鄉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上級民族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廣泛深入地開展我鄉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努力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相互尊重、共同進步。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紮實有效地開展好我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鄉黨委、政府結合愛黨愛國和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教育工作,及時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從指導思想、活動步驟、主要內容、工作要求四個方面對工作進行具體安排,明確了目標時限和責任單位,確保各村、各單位、各中小學切實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同時,引導全鄉群眾牢固樹立漢族與少數民族一家親的思想觀念,努力營造宣傳民族政策、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宣傳學習,營造氛圍
一是理論學習分層次,有深度。結合本鄉實際,按照上級工作要求,先後制定了全鄉黨員幹部理論學習計劃和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進行分層施教,以鄉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鄉黨委宣傳委員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學了「領導幹部帶頭學法用法辦法」、「習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等6次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組織14個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黨員代表、駐村幹部等宣講脫貧攻堅政策、民族團結相關知識;在學習方式上除了傳統的領學外,組織廣大幹部職工通過「法宣在線」學習民族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並參加民族區域自治法網絡在線答題活動。
二是對內對外圍繞中心工作宣傳有聲勢。在對內宣傳上,由5名鄉幹部、1名村幹部組成鄉宣講團,構建完善全鄉宣講隊伍;運用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先後懸掛橫條210餘條、張貼標語近1000張、出宣傳欄5期,進行全面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律法規。
在對外宣傳上,充分利用赤峰市信息網、寧城信息網、寧城政府網、主流電視媒體等進行專題宣傳,至今年7月,在市級網站用稿1篇,縣級網站用稿339篇,通過新興媒體既唱響了黨的聲音,宣傳了黨的民族政策,激發黨員幹部工作熱情,為全鄉民族團結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重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和宗教活動的管理,及時掌握全鄉少數民族底數。對喇嘛溝門村非法露天造像進行了拆除,並多次到原址進行全面排查,防止亂濫建現象出現反彈。同時,健全和落實責任制,強化責任意識,從鄉、村、組三個層面把好關口,形成聯動的宗教管理網絡責任體系,並層層簽訂了責任體系。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團結進步
1.開展思想教育,提升全民素質。全力摸排少數民族幹部人才,抓好少數民族幹部培養選拔工作,優化民族幹部隊伍結構。積極評選道德模範的個人典型、文明村、文明家庭,在各村開設道德講堂傳遞精神文明教育,定期開展道德教育和道德評議活動,傳承黨的政策理論,維護民族團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新時代公民道德素質。2019年蘆家店村被赤峰市委、人民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村」;李家窩鋪村被寧城縣委評為「清風村」、被寧城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加強陣地建設,繁榮鄉村文化。深入推進草原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已建成草原書屋14處、新時代文明實踐1個,定期舉辦廣場舞、銖銖察打擊樂比賽等各類文化活動15餘場,各村通過自發組織、自編自演,經常性地在各村開展皮影戲、舞台戲等文體活動7場。格日勒圖村2017、2018、2019年分別榮獲全縣廣場舞比賽一等、三等、二等獎。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後打算
我鄉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中央、省、縣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在宣傳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上有待於加強,存在一定的盲區。二是創建工作由於經費的奇缺,給創建活動帶來了不便。三是對創建活動認識不夠,仍然存在個人主義思想。這些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克服和糾正。為使創建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我們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一是我將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創建活動列入各村年總考核,使民族團結進步同各村工作效益同步發展;二是加大對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三是建立健全好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創建活動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四是繼續做好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工作,依法切實地維護好少數民族同胞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工作。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紮實有效地開展好我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鄉黨委、政府結合愛黨愛國和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教育工作,及時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從指導思想、活動步驟、主要內容、工作要求四個方面對工作進行具體安排,明確了目標時限和責任單位,確保各村、各單位、各中小學切實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同時,引導全鄉群眾牢固樹立漢族與少數民族一家親的思想觀念,努力營造宣傳民族政策、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宣傳學習,營造氛圍
一是理論學習分層次,有深度。結合本鄉實際,按照上級工作要求,先後制定了全鄉黨員幹部理論學習計劃和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進行分層施教,以鄉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鄉黨委宣傳委員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學了「領導幹部帶頭學法用法辦法」、「習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等6次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組織14個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黨員代表、駐村幹部等宣講脫貧攻堅政策、民族團結相關知識;在學習方式上除了傳統的領學外,組織廣大幹部職工通過「法宣在線」學習民族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並參加民族區域自治法網絡在線答題活動。
二是對內對外圍繞中心工作宣傳有聲勢。在對內宣傳上,由5名鄉幹部、1名村幹部組成鄉宣講團,構建完善全鄉宣講隊伍;運用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先後懸掛橫條210餘條、張貼標語近1000張、出宣傳欄5期,進行全面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律法規。
在對外宣傳上,充分利用赤峰市信息網、寧城信息網、寧城政府網、主流電視媒體等進行專題宣傳,至今年7月,在市級網站用稿1篇,縣級網站用稿339篇,通過新興媒體既唱響了黨的聲音,宣傳了黨的民族政策,激發黨員幹部工作熱情,為全鄉民族團結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重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和宗教活動的管理,及時掌握全鄉少數民族底數。對喇嘛溝門村非法露天造像進行了拆除,並多次到原址進行全面排查,防止亂濫建現象出現反彈。同時,健全和落實責任制,強化責任意識,從鄉、村、組三個層面把好關口,形成聯動的宗教管理網絡責任體系,並層層簽訂了責任體系。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團結進步
1.開展思想教育,提升全民素質。全力摸排少數民族幹部人才,抓好少數民族幹部培養選拔工作,優化民族幹部隊伍結構。積極評選道德模範的個人典型、文明村、文明家庭,在各村開設道德講堂傳遞精神文明教育,定期開展道德教育和道德評議活動,傳承黨的政策理論,維護民族團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新時代公民道德素質。2019年蘆家店村被赤峰市委、人民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村」;李家窩鋪村被寧城縣委評為「清風村」、被寧城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加強陣地建設,繁榮鄉村文化。深入推進草原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已建成草原書屋14處、新時代文明實踐1個,定期舉辦廣場舞、銖銖察打擊樂比賽等各類文化活動15餘場,各村通過自發組織、自編自演,經常性地在各村開展皮影戲、舞台戲等文體活動7場。格日勒圖村2017、2018、2019年分別榮獲全縣廣場舞比賽一等、三等、二等獎。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後打算
我鄉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中央、省、縣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在宣傳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上有待於加強,存在一定的盲區。二是創建工作由於經費的奇缺,給創建活動帶來了不便。三是對創建活動認識不夠,仍然存在個人主義思想。這些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克服和糾正。為使創建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我們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一是我將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創建活動列入各村年總考核,使民族團結進步同各村工作效益同步發展;二是加大對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三是建立健全好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創建活動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四是繼續做好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工作,依法切實地維護好少數民族同胞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工作。
今年9月,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63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州委、州政府決定結合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學習宣傳中央、省、州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延邊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幹勁,形成合力,為加快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營造氛圍。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國家民委關於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寺廟的實施意見》精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省民委《關於深入推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抓住實施《長吉圖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用好用足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按照「提速、攻堅、轉型、進位」總要求,全力推動延邊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二是繼續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在機關、在黨校以及各種培訓班次上,深入宣傳州各領域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典型的感人事跡;系統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論、民族知識;大力宣傳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全州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傳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和黨的民族政策給各族群眾帶來的實惠,進一步增強各族幹部群眾的光榮感和自豪感。
三是圍繞民族團結「六進」活動,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引向深入。立足民族團結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村屯、進學校、進軍(警)營、民族情創業促就業、機關幹部學說朝鮮語、愛民固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雙百」工程、扶貧攻堅等載體活動,積極引導全州各族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唱響「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良好氛圍。探索社會組織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方法路徑,做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覆蓋。
四是大力宣傳民族團結模範事跡。結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委聯合開展的評選《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團結之星》活動,在省、州、縣(市)媒體上大力宣傳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大力宣傳他們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認真加以總結推廣,在各地各部門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教育和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意識,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五是貫徹落實好《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利益。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宣傳力度,提高各族群眾知曉率。民宗部門要積極與相關部門、協會溝通聯繫,協同推進清真食品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加強清真食品檢查,嚴厲查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利益。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國家民委關於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寺廟的實施意見》精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省民委《關於深入推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抓住實施《長吉圖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用好用足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按照「提速、攻堅、轉型、進位」總要求,全力推動延邊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二是繼續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在機關、在黨校以及各種培訓班次上,深入宣傳州各領域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典型的感人事跡;系統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論、民族知識;大力宣傳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全州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傳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和黨的民族政策給各族群眾帶來的實惠,進一步增強各族幹部群眾的光榮感和自豪感。
三是圍繞民族團結「六進」活動,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引向深入。立足民族團結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村屯、進學校、進軍(警)營、民族情創業促就業、機關幹部學說朝鮮語、愛民固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雙百」工程、扶貧攻堅等載體活動,積極引導全州各族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唱響「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良好氛圍。探索社會組織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方法路徑,做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覆蓋。
四是大力宣傳民族團結模範事跡。結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委聯合開展的評選《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團結之星》活動,在省、州、縣(市)媒體上大力宣傳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大力宣傳他們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認真加以總結推廣,在各地各部門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教育和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意識,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五是貫徹落實好《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利益。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宣傳力度,提高各族群眾知曉率。民宗部門要積極與相關部門、協會溝通聯繫,協同推進清真食品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加強清真食品檢查,嚴厲查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利益。
海西州大柴旦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州先進地區進程中,創新觀念發展經濟,主動作為改善民生,上下聯動維護穩定,因地制宜打造品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呈現四大亮點,打造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柴旦品牌。
經濟穩步運行。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海西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和州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按照「十三五」規劃和「3411」發展戰略部署,適應和把握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經濟提質增效為目標,積極謀劃,攻堅克難,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基本平穩。2017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8億元,同比增長12.4%。集中開復工項目71個,總投資125.43億元。下達專項資金項目5個,下達專項資金3208萬元。
民生不斷改善。落實資金1330萬元實施馬海村白水溝牲畜飲水工程等5個項目,完善牧民生產生活設施,確保農牧民增產增收。投入33.1513萬元用於市政設施更換與維護,預算3000萬元,對柴旦鎮區0.9萬平方米的空白地帶、道路沿線進行綠化和補植補栽,全面完成鎮區綠化面積30%的目標。投入52.5萬元,對鎮區進行全覆蓋式噴洒防治,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防止傳播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社會穩定和諧。進一步健全完善預警預防、排查調處,綜合化解、責任追究等制度,通過走訪、暗查、摸排等多種形式,認真開展矛盾糾紛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及時發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苗頭、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在全區組建5支治安聯防隊伍,3個專業調解委員會,3支治安信息員隊伍,11個人民調解委員會,4支治安志願者隊伍。目前,共化解勞資糾紛8起,處理8起。
品牌日益形成。結合柴旦地區交通樞紐實際,圍繞打造「高原旅遊小鎮」目標要求,完成大柴旦雪山溫泉一期項目,並已投入運營,正成為柴旦地區旅遊品牌。計劃投資1.6億元大柴旦溫泉自駕車營地建設項目和大柴旦草原風情度假莊園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辦理土地調規手續。計劃投資6億元大柴旦水上雅丹地質公園項目,一期投資3.6億元。通過實施一系列旅遊項目,對全區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及弘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經濟穩步運行。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海西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和州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按照「十三五」規劃和「3411」發展戰略部署,適應和把握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經濟提質增效為目標,積極謀劃,攻堅克難,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基本平穩。2017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8億元,同比增長12.4%。集中開復工項目71個,總投資125.43億元。下達專項資金項目5個,下達專項資金3208萬元。
民生不斷改善。落實資金1330萬元實施馬海村白水溝牲畜飲水工程等5個項目,完善牧民生產生活設施,確保農牧民增產增收。投入33.1513萬元用於市政設施更換與維護,預算3000萬元,對柴旦鎮區0.9萬平方米的空白地帶、道路沿線進行綠化和補植補栽,全面完成鎮區綠化面積30%的目標。投入52.5萬元,對鎮區進行全覆蓋式噴洒防治,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防止傳播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社會穩定和諧。進一步健全完善預警預防、排查調處,綜合化解、責任追究等制度,通過走訪、暗查、摸排等多種形式,認真開展矛盾糾紛大下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及時發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苗頭、萌芽狀態和初始階段。在全區組建5支治安聯防隊伍,3個專業調解委員會,3支治安信息員隊伍,11個人民調解委員會,4支治安志願者隊伍。目前,共化解勞資糾紛8起,處理8起。
品牌日益形成。結合柴旦地區交通樞紐實際,圍繞打造「高原旅遊小鎮」目標要求,完成大柴旦雪山溫泉一期項目,並已投入運營,正成為柴旦地區旅遊品牌。計劃投資1.6億元大柴旦溫泉自駕車營地建設項目和大柴旦草原風情度假莊園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辦理土地調規手續。計劃投資6億元大柴旦水上雅丹地質公園項目,一期投資3.6億元。通過實施一系列旅遊項目,對全區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及弘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