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歸屬感、獲得感,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出發點、落腳點,更是檢驗學習成果和實踐成效的「必答題」。基層幹部直面群眾,是基層事務的「管理員」,更是打通為民辦事的「服務員」,面對群眾越發多樣的需求,要在為群眾辦實事中扼准重點、抓住關鍵、挖掘潛能,為群眾提供精緻、周到、立體的服務。
扼准破題重點,以嚴謹態度切中「精緻」題眼。人無信不立,業不誠不行。基層幹部的立身之本也在於一份「信與誠」。這是一腔赤誠,更是相互信賴,需要秉持嚴謹態度,把准需求、找對方法、跟進總結。其一,以步伐丈量責任。能夠馬上乾的立馬落實,不能立見成效的記錄在案逐個銷號,並用好事前調研,邁開步子到一線摸實情、查癥結、掌訴求,努力掌握一手資料,以多走多看多聽多問多干,當一名行家裡手。其二,強化主責意識。腦里得裝事,眼上須有神,始終把民之所願、民之所難掛心頭,邊干邊想、邊思邊改,自覺主動地更新修正補位調整優化現行的工作標準機制和方式方法,切實把工作干實幹好乾在前列。其三,堅持閉環思維。重視民主評議、民情熱線、滿意度調查等結果分析,跟進落實問題改進與結果回應,讓群眾意願訴求「有的放矢」「有求必應」,提供全鏈條全周期精緻化服務。
抓住答題關鍵,以高效反饋打通「周到」脈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封神演義》中的智謀之術、將才之道。基層幹部應汲取精髓,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一套「望聞問切」本領,努力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暖心人」。望,即學會望表知里的本領。基層工作繁而雜,幹部務必掌握「上通天線」「下接地氣」的本領,既需找准角色定位、自覺提升站位,使工作高效高能,更需透過現象看本質、察問題之於未發,做到先知先覺、防患未然;聞,即有善聽呼聲的執著。一心為公,不做太平官,要做幹事人,既能聽悅耳之言,也能聽逆耳忠言,實事求是、聞過則喜,真正把百姓呼聲留下來、解答好;問,即堅持「問計問需於民」的姿態。要充分理解群眾首創性,拜群眾為師,並善於以問為「藥引」,指導熱心群眾群體成長為基層幹事創業的「生力軍」;更要把握好「切」,即切中要點、精準中靶。對關係群眾實際利益的事情全身心撲上去,真正當成自家事來解決,以率先垂範、實幹苦幹謀共識、聚合力,高質高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難點問題。
挖掘解題潛能,以搭台唱戲擴展「立體」尾韻。探索基層共治共享、放大主題教育成效,基層幹部需把「搭台」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實踐課題,創新理念、立足實際,積極謀劃搭建立體的治理平台。一方面,注重練硬黨組織「主心骨」。要在開展好標準化黨建工作基礎上,積極實踐黨組織的「信用+」「志願+」積分考核機制,引導黨員深度參與重要村務和攻堅突破項目,並開展好「樹、學、揚」類表彰活動,搭建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傳幫帶平台」。另一方面,注重培養群眾「智多星」。圍繞富民增收、民生保障、豐富人文等重點工作,推動政策解讀、普法傳知、惠民服務進村入戶,建設運營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等窗口站點,以「多元化平台」滿足群眾的不同需求。主體強化則民有所依,各得其所則怡然自樂,如此,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將大幅提升。
精緻、周到、立體,是思路方法、態度作風,更是責任擔當和格局使命。基層幹部,要解放思想、提升站位、真抓實幹,著眼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紮實推動自身服務能力升級,考好主題教育的「必答題」,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基層智慧。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史學習心得[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