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今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聯繫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從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到學習「四史」,這是黨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繼續發揚重視學習、善於進步的優良傳統,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將歷史經驗、現實發展與未來戰略相結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務。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學習「四史」的重要性與方法論,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學習「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認識「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今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市委書記xx指出:「要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回首過往,不忘初心,是為了走得更為堅定、走得更為長遠。因此,學習「四史」,以史為鑑,服務現實,意義重大。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xx周年,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貫徹落實好「四史」的學習教育,更具有歷史與現實重要意義。
一、學習「四史」是研判世情、國情、黨情,科學把握黨和國家所處歷史方位的前提與基礎
科學把握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與時俱進,避免走入誤區的保證。通過學習「四史」,研判世情、國情、黨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同時也是科學把握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化進程在曲折中不斷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戰,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趨勢明顯。「危機」之中,有危有機,如何利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未雨綢繆,趨利避害,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重要命題。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其中樹立正確歷史觀,就是要求在認識國際形勢的同時,還要思考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
中國共產黨擅長總結歷史經驗,從「四史」中準確地研判世情、國情、黨情,從而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開展準確指南。
1.1949年3月,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總結回顧了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的歷史,認為由於敵強我弱,黨的工作重心一直在鄉村,且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經過三大戰役,敵我力量發生了轉變。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問題,黨的工作重心也應轉變。因此黨中央決定之後黨的工作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
2.1956年9月黨的八大報告指出,針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為解決矛盾,就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戰略決策對改革開放,乃至現今都有重要借鑑意義。
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他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發,從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論從史出」,這是黨中央再次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求變,而做出的新時代重要研判。
總之,學習「四史」是研判世情、國情、黨情的前提與基礎,同時也便於每一個黨員深入理解和自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學習「四史」是解讀世界、讀懂中國的依據和方法。
二、學習「四史」是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理清歷史脈絡的必然要求
歷史虛無主義是意識形態領域一種錯誤思潮,它的本質在於通過「否定人民革命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道路和人民民主專政,試圖以亂史而達到社會主義改旗易幟之目的」。就其表現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成就;攻擊和醜化黨和國家領導人;顛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打著學術的旗號,以片面或虛假的資料,來達到抹黑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目的;新時代以來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藉助微博、微信等新興傳媒等極盡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小則侵蝕共產黨員和群眾的思想,大則威脅「兩個維護」。與此同時,一些「低級紅」「高級黑」言論更具偽裝和欺騙性。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涌動。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面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蝕,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勢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以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行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決防止和糾正一切偏離『兩個維護』的錯誤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決不允許對黨中央陽奉陰違做兩面人、搞兩面派、搞『偽忠誠』」。做到「兩個維護」,必須以「四史」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將發人警醒的歷史案例與先進典型示範教育結合起來,為黨員幹部提供明辨是非和養正氣、祛邪氣的良藥。
以對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為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指出: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並提出了科學評判歷史人物的「六個不能」: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係;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貢獻,並認為其「晚年的錯誤有主觀因素和個人責任,還在於複雜的國內國際的社會歷史原因,應該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評價重要歷史人物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任何簡單或者以偏概全的評價都是對歷史的褻瀆。
意識形態領域是一個無硝煙的戰場,學習「四史」就是批判虛無、澄清謬誤的利器。通過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學習教育;對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的學習教育;對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的學習教育,理清歷史發展脈絡,培養和鍛鍊黨員和群眾正確的歷史觀。在配合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壓縮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生存空間。
三、學習「四史」是汲取經驗智慧,提高治國理政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個成熟的政黨必將是一個善於學習、不斷進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正是在不斷的學習和革新中壯大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有著學習歷史的優良傳統。
早在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史重大歷史問題首次作出了系統總結。這是全黨首次系統地學習了黨史。這次學習的效果明顯,提高了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全黨達到空前的團結統一,為黨的七大順利召開、為奪取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三十二年來的成功和失敗、正確和錯誤進行反覆比較,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建設中的歷史地位,《決議》加強了全黨的團結,為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凝聚了民心,增強了動力。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成為本次會議的鮮明主題。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積貧積弱到屹立於世界強林之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並不斷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這不僅堅持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時也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後的發展中,更要有完善的黨內集中教育制度,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制度化、長效化。
在黨的近百年創業史中,有過挫折,有過苦難,但是黨強大的自我糾錯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證了大方向的正確性,在此過程中總結了一系列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正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保證人民健康,我黨始終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曾親自調查研究血吸蟲病,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力量,贏得了抗血吸蟲病戰役的勝利。歷史的進程總是驚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在華夏大地肆虐,黨中央高度重視,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不惜犧牲經濟增長,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控制了疫情,贏來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重大階段性勝利,也推動了我國公共醫療衛生防疫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權放在首位,這是我們黨一貫的、鮮明的特徵。
四、學習「四史」是堅定理想信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
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的靈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於以黨內自我教育,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黨員群眾的精氣神。理想信念在於對未來美好事物的堅定追求,也在於回首過往,這就是學習「四史」的意義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及,「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正所謂:「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支撐他們前仆後繼、勇敢犧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與使命。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與追求,是我們黨從最初的幾十名黨員成長為擁有9000萬黨員大黨的關鍵,也是我們走好新時代新長征路、為中華民族書寫千秋偉業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糖衣炮彈」面前,一些黨員幹部忘卻了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失去了黨性,不信馬列信鬼神,不為人民為金銀,患上了「軟骨病」。因此必須常態化用科學的理論為共產黨人「補鈣」,用「四史」為共產黨人強骨,避免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形式化、口號化。
2010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黨的歷史作為對黨員領導幹部的一項基本要求。學習「四史」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廣大黨員不斷提升自我、凈化自我的方法。為在「四史」的學習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廣大黨員應真正做到「四堅」,即:
1.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弄清楚了我們從哪裡來、怎麼走來、又往哪裡去,我們會發現黨的制勝法寶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守初心,是每一位黨員的責任與義務?
2.堅持鬥爭精神,敢於擔當作為。改革開放已經到了深水區,留下來的問題都是「硬骨頭」,共產黨員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敢於擔當作為。
3.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歷史與證明,黨的領導是廣大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行得通的,這是我們的自信與底氣所在。而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堅決自我革命,以主題教育為契機,鼓起「再出發」的決心和勇氣,將工作實際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以刮骨療傷的勇氣推進自我革命。從而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滿足工作任務的需要。偉大的事業需要堅強的黨的領導,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不斷學習黨在偉大實踐中的經驗,在歷史中檢視自己,才能守初心、擔使命,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黨的青春活力。
五、學習「四史」是發掘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推動思政課創新,掌握學習研究的敘事權、話語權的應有之義
黨史的主題色是紅色。學習「四史」就是為了發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多次講到,「xx是黨的誕生地」,也是紅色文化的發源地,黨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開,黨中央長期駐紮、活動於此。xx在中國革命、建設與開放時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此過程中留下了諸多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無不蘊藏著偉大的愛國精神與革命精神。
據統計,xx市共有革命舊址遺址共計xxx處,現存xxx處,其中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x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xx處,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作為xx而言,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與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紅色資源,講好xx的紅色故事,為xx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增加動力,是重要的命題;作為每一位黨員和群眾來說,保護好這些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時代的召喚,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發掘好紅色文化資源,更應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是學校和社會探索創新學習形式的重要資源。面對廣大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學生開展現場教學、情景教學、網絡教學,在歷史的現場,講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腦。
就學習而言,「四史」進入學校思政課堂是深入貫徹學習「四史」的重要一環。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理直氣壯地向學生們宣講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革命史、建設史、改革史。在思政課堂中,注意講好紅色故事、中國故事,以生動的案例打動人,以多彩的形式親近人,以深刻的教訓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發揮黨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學子在心悅誠服的基礎上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為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奠定基礎。在「四史」入思政課堂中,需適應各階段學生髮展特點,不斷豐富、更新教學內容,增添新時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時代學生人才培養新模式。
長期以來,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國往往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後面亦步亦趨。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和平崛起之路不僅需要強勁的經濟與實力,還應在國際哲學社會科學中提升話語權,擁有與之匹配的哲學社會科學實力。近年來隨著國家與社會的重視,以及一大批關於黨史新資料的披露,黨史研究逐漸成為學術領域的「顯學」。學習「四史」更應該研究好「四史」,不斷為「四史」的學習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論據。「四史」不一定由中國人來學習研究,但我們必須牢牢掌握「四史」學習研究的敘事權、話語權。這是關係到宣傳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講好中國故事,創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為國家貢獻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認識「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是學習「四史」的首要環節,是學懂弄通做實的第一步。我們學習「四史」,既要學習歷史知識、歷史理論,更要學好、用好歷史思維與歷史方法。這也正是學習「四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歌功頌德,也不是為了逃避今日的困難與問題,而是為了更好地書寫歷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同行者。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史教育學習課程 四史 講稿4篇[朗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講到: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重大鬥爭不會少。我們必須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奮勇搏擊、迎難而上,毫不動搖,毫不退縮,直至取得勝利。在面臨時代變革的關鍵節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是黨員的一門重要必修課。xxx黨委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結合起來,突出xx特色,多措並舉開展了一系列「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搭建「四史」學xxx台,量身定製「三清單」
xxx面向廣大黨員群眾,打造「線上+線下」學xxx台,推出「四史」學習教育「三清單」,即參考書單、黨課清單、陣地清單,形成了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四史」學習教育模式。由中共黨史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38套權威「四史」書單,明確了學習重點,形成了參考書單。廟通過邀請黨校老師開展專家黨課、社區黨校講師宣講、公眾號上面向基層推送空中微黨課、微測試等方式形成有影響、有特色的「四史」黨課清單。通過整合紅色資源,積極聯繫市、區兩級紅色文化資源,依託上海黨史教育基地紅色資源,打造陣地清單。
創新方式方法,把「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活動
xxx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將管詞教育與「四史」學習教育,與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相結合,向全鎮基層黨組織開放黨群活動場所,開設了「三新」黨員教育和支部黨日活動兩個專場活動。
「七一」當天,以「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重溫入黨誓詞為主題,組織黨員們共同觀看了《數說中共一大》微視頻、《奮祖爭先新時代》xxx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傾聽了老黨員入黨初心、聆聽了「三新」黨員代表的故事,動靜結合,豐富了「四史」學習活動的內涵。
xxx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個性化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形成了以誓詞教育為主線,觀看紅色電影、表彰疫情防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開展防疫微故事宣講、黨員互動交流,99周年黨員心愿留言等為補充的「1+n」黨員教育模板,進一步豐富了黨員教育內涵,深化了「四史」學習教育成效,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感。光榮感和使命感。
聚焦青少年「四史」學習,築牢信仰根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團員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社會進步的根基。為進一步切強青年思想教育引領,xxx團委以「學四史,踐初心,礪青春,勇擔當」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團日活動。通過邀請鎮武裝部的青年幹部及中鐵上海工程局團委負責人分別結合軍史、改革開放史,以及個人經歷和工作實踐進行「四史」學習教育的宣講,引導青年思考如何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新時代為黨、為祖國、為人民、為xx多作貢獻,激發了廣大團員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鎮團委聯合青少年社工進行了,」關愛相伴,益路同行」微心愿認領活動的介紹和發布,號召青年們切實將學習「四史」的成果轉化為關愛身邊人、回饋社會的實際行動,切實履行社區責任、踐行志願精神、發揚關愛睏難群體人民至上」的為民情懷。在鎮團委廣泛宣傳發動下,來自xx條雲南學生及xx條xx社區學生的「微心愿」都已點亮。
汲取智慧,在「四史」學習中提高工作能力
為紮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xxx黨委舉行「四史「學習教育學史讀書活動,充分發揮領導班子領學、促學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學習"四史」過程中始終以「原汁原味".「見行見效」為宗旨,學真史正史,進一步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通過將「四史」學習教育與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學會用歷史方法,歷史智慧、歷史經驗,破解發展難點民生痛點治理堵點。
同時以結果為導向,把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切實將人民城市建設的工作要求轉化為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的務實行動,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校、xx家村居基層黨群服務站充分發揮黨群服務陣地作用,督促基層黨員積極參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社會治理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老小舊遠」問題,謀新策、出實招,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和為民服務工作取得實效。
搭建「四史」學xxx台,量身定製「三清單」
xxx面向廣大黨員群眾,打造「線上+線下」學xxx台,推出「四史」學習教育「三清單」,即參考書單、黨課清單、陣地清單,形成了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四史」學習教育模式。由中共黨史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38套權威「四史」書單,明確了學習重點,形成了參考書單。廟通過邀請黨校老師開展專家黨課、社區黨校講師宣講、公眾號上面向基層推送空中微黨課、微測試等方式形成有影響、有特色的「四史」黨課清單。通過整合紅色資源,積極聯繫市、區兩級紅色文化資源,依託上海黨史教育基地紅色資源,打造陣地清單。
創新方式方法,把「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活動
xxx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將管詞教育與「四史」學習教育,與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相結合,向全鎮基層黨組織開放黨群活動場所,開設了「三新」黨員教育和支部黨日活動兩個專場活動。
「七一」當天,以「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重溫入黨誓詞為主題,組織黨員們共同觀看了《數說中共一大》微視頻、《奮祖爭先新時代》xxx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傾聽了老黨員入黨初心、聆聽了「三新」黨員代表的故事,動靜結合,豐富了「四史」學習活動的內涵。
xxx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個性化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形成了以誓詞教育為主線,觀看紅色電影、表彰疫情防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開展防疫微故事宣講、黨員互動交流,99周年黨員心愿留言等為補充的「1+n」黨員教育模板,進一步豐富了黨員教育內涵,深化了「四史」學習教育成效,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感。光榮感和使命感。
聚焦青少年「四史」學習,築牢信仰根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團員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社會進步的根基。為進一步切強青年思想教育引領,xxx團委以「學四史,踐初心,礪青春,勇擔當」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團日活動。通過邀請鎮武裝部的青年幹部及中鐵上海工程局團委負責人分別結合軍史、改革開放史,以及個人經歷和工作實踐進行「四史」學習教育的宣講,引導青年思考如何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新時代為黨、為祖國、為人民、為xx多作貢獻,激發了廣大團員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鎮團委聯合青少年社工進行了,」關愛相伴,益路同行」微心愿認領活動的介紹和發布,號召青年們切實將學習「四史」的成果轉化為關愛身邊人、回饋社會的實際行動,切實履行社區責任、踐行志願精神、發揚關愛睏難群體人民至上」的為民情懷。在鎮團委廣泛宣傳發動下,來自xx條雲南學生及xx條xx社區學生的「微心愿」都已點亮。
汲取智慧,在「四史」學習中提高工作能力
為紮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xxx黨委舉行「四史「學習教育學史讀書活動,充分發揮領導班子領學、促學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學習"四史」過程中始終以「原汁原味".「見行見效」為宗旨,學真史正史,進一步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場。通過將「四史」學習教育與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學會用歷史方法,歷史智慧、歷史經驗,破解發展難點民生痛點治理堵點。
同時以結果為導向,把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切實將人民城市建設的工作要求轉化為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的務實行動,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校、xx家村居基層黨群服務站充分發揮黨群服務陣地作用,督促基層黨員積極參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社會治理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老小舊遠」問題,謀新策、出實招,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社會治理和為民服務工作取得實效。
中國共產黨立即迎來百年華誕,在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創新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為什麼說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年輕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中經歷了哪些危局困境並成功應對?百年大黨為什麼能帶領人民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百年大黨的歷史和時代使命是什麼?
為什麼說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年輕的政黨?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為什麼說百年大黨依然年輕]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之所以依然年輕,是由這個黨的性質思想路線組織原則以及幹部制度決定的。黨的性質及其內在具有的這種動態永不止步的先進性,是黨歷經百年風雲依然年輕的秘訣。黨始終不渝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可以使黨永恆保持思想上的年輕。黨堅持不懈實行民主集中制,也使黨能夠保持組織上的年輕。黨十分重視選拔和培養德才兼備的年輕幹部,這也是我們黨能夠保持年輕的重要條件?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中經歷了哪些危局困境並成功應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在[百年大黨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歷史啟發]一文中指出,近百年來,黨面臨眾多危局困境,經受了無數風險考驗。從來源上看,既有黨內國內的內生型風險,也有黨外國外的外生型風險,今天更有多種風險疊加的綜合型風險。從類型來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嘯風暴等自然災害引發的風險,也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運行引發的風險。從原因來看,重大風險考驗的產生,既有不可否認的自然因素,同樣也有不容否認的人為因素。從後果來看,來源不同的風險考驗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縱觀近百年來的危局困境,無論形勢多麼危急風險如何重大考驗怎樣嚴重,我們黨始終能夠成功應對。這其中蘊含著黨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訣」。堅持領導核心的統領作用,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證;堅持科學把握時勢,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堅持先進理論指導,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礎;堅持加強黨的建設,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內在要求;堅持依靠人民群眾,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黨依然保持年輕的密碼是什麼?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鑽研院副院長辛向陽在[百年大黨依然年輕的密碼]一文中認為,雖經近百年,我們黨依然充滿年輕的氣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創新,始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保持理論上的時代青春活力;二是紮根人民,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繫,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最強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斷清除自身的病症,鍛造風華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與時俱進地完善制度體系,使黨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終有科學的制度作支撐;五是贏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養,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來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
百年大黨為什麼能帶領人民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李慶剛在[百年大黨為什麼能]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即成為一個百年大黨,黨的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立即圓滿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帶領人民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答案可歸結為4個方面:科學理論是精神旗幟,初心使命是價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設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黨的歷史和時代使命是什麼?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教研部副主任祝靈君在[百年大黨的歷史和時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憶歷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百年大黨,源於始終如一地肩負時代使命的氣質和品行。這個時代使命,寫進了黨的二大宣言,體現為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寫進了黨的十二大報告,即「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務」;寫進了黨的十六大報告,即「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為什麼說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年輕的政黨?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為什麼說百年大黨依然年輕]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之所以依然年輕,是由這個黨的性質思想路線組織原則以及幹部制度決定的。黨的性質及其內在具有的這種動態永不止步的先進性,是黨歷經百年風雲依然年輕的秘訣。黨始終不渝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可以使黨永恆保持思想上的年輕。黨堅持不懈實行民主集中制,也使黨能夠保持組織上的年輕。黨十分重視選拔和培養德才兼備的年輕幹部,這也是我們黨能夠保持年輕的重要條件?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中經歷了哪些危局困境並成功應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在[百年大黨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歷史啟發]一文中指出,近百年來,黨面臨眾多危局困境,經受了無數風險考驗。從來源上看,既有黨內國內的內生型風險,也有黨外國外的外生型風險,今天更有多種風險疊加的綜合型風險。從類型來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嘯風暴等自然災害引發的風險,也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運行引發的風險。從原因來看,重大風險考驗的產生,既有不可否認的自然因素,同樣也有不容否認的人為因素。從後果來看,來源不同的風險考驗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縱觀近百年來的危局困境,無論形勢多麼危急風險如何重大考驗怎樣嚴重,我們黨始終能夠成功應對。這其中蘊含著黨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訣」。堅持領導核心的統領作用,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證;堅持科學把握時勢,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堅持先進理論指導,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礎;堅持加強黨的建設,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內在要求;堅持依靠人民群眾,是應對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黨依然保持年輕的密碼是什麼?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鑽研院副院長辛向陽在[百年大黨依然年輕的密碼]一文中認為,雖經近百年,我們黨依然充滿年輕的氣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創新,始終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保持理論上的時代青春活力;二是紮根人民,始終與人民保持血肉聯繫,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最強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斷清除自身的病症,鍛造風華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與時俱進地完善制度體系,使黨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終有科學的制度作支撐;五是贏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養,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來確保黨的事業薪火相傳?
百年大黨為什麼能帶領人民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李慶剛在[百年大黨為什麼能]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即成為一個百年大黨,黨的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立即圓滿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帶領人民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答案可歸結為4個方面:科學理論是精神旗幟,初心使命是價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設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黨的歷史和時代使命是什麼?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教研部副主任祝靈君在[百年大黨的歷史和時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憶歷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百年大黨,源於始終如一地肩負時代使命的氣質和品行。這個時代使命,寫進了黨的二大宣言,體現為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寫進了黨的十二大報告,即「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務」;寫進了黨的十六大報告,即「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黨員領導幹部的一門必修課。但是,這「四史」在時間上跨越500多年;在內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頭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就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氣,要抓住重點區分層次。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學什麼」。從基本要求看,「四史」學習教育要從依次遞進的歷史知識 歷史經驗歷史精神歷史方法這四個方面展開,大體也就是在認知情感意志行動這四個層面著力?
一學好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知。
歷者過也,史者事也。歷史就是過去,它可能是實存的,也可能是被記載或重構的。歷史至少是文字記載的歷史,通常是以時間事件人物關係環境思想影響等知識要素對過去的敘說。「四史」也是如此,其學習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對相關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認知。
國家都不能沒有歷史,民族不能沒有記憶,忘記歷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學習教育,首先是要學習其中的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境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比如,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就少不了莫爾的[烏托邦]巴黎公社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等;黨史和新中國史的學習,就少不了新文化運動1921年黨的創建1935年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一五」計劃等;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就少不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特區浦東開發開放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加入wto等。
要說明的是,「四史」雖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識」,但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割裂的。通過學習教育,既要清晰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之間的區別,更要明白它們在歷史理論實踐邏輯上的密切關聯。這種關聯可簡單歸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條件;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的歷史;改革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的歷史。這樣聯繫起來學習,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更進一步明白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二吸取歷史經驗,把握歷史大勢。
假如說「四史」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的,那麼將點串起來,由點到線,形成「一條一條」「一面一面」的,就構成「一部一部」的歷史。這樣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演進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類從民族史進入到世界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是人們在不斷熟悉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蜿蜒前進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四史」學習教育中,比知識重要的,是基於知識學習,更清晰地洞察歷史發展中的合價值性與合規律性,更好把握歷史進步規律與發展趨勢。這當然是「高標準」,那「低要求」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至少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不要再折騰再上演。
「四史」中蘊含了很多規律經驗,當然也有不少教訓。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明,超越了空想社會主義,也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蘇聯建立建設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進步,並在與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對照中彰顯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但是不能隨著時代與環境變化而進行適應性改革,導致體制僵化而又無力自我革新,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背離了人民立場,結局是政權喪失國家解體的悲劇。這被認為是20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現代國家建設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也犯過錯誤,在探究中也有過失誤,但善於在歷史學習中總結經驗熟悉規律,不斷前進。這表此刻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適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熟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現代國家管理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這正是黨領導人民創新「兩大奇蹟」,並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的要害。這樣的學習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為師以史為鑑,是學習歷史大道把握歷史大勢,是基於歷史經驗理性和規律把握現實,有助於增強黨員領導幹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自覺性。
三傳承歷史精神,堅守歷史使命。
雖然共產黨人是唯物主義者,但黨歷來高度重視精神力量與精神建黨。歷史無不沉澱為精神,精神又無不是歷史的。黨的精神建設與黨共同發展,融匯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貫穿於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並成為一種獨特政治優勢。如革命戰爭年代鍛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時代孕育的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一道構成共產黨的國家的精神譜系,要傳承好發揚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毛澤東闡釋物質與精神辯證關係指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精神力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夠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鄧小平說:「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假如說歷史事件是過去的會定格的,歷史經驗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麼歷史精神則是「永恆的」,可以傳承並發揚光大的。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重視歷史精神的學習傳承。他強調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調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遷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說,真正學好歷史精神,用歷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發黨員領導幹部的歷史擔當 情懷 責任 信念,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恆奮鬥,這正是「四史」學習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梳理歷史觀念,用好歷史方法。
比較而言,樹立正確歷史觀學好歷史方法論,是「四史」的知識學習經驗和規律學習精神學習的實際運用與行動,也是學習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學習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鞏固這樣的歷史觀:首先,歷史是持續的,不是簡單的「斷代」史。因此,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要結合起來,並與上海地方史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等「身邊」的歷史貫穿起來。通過學習教育,樹立「大歷史觀」,要更深刻熟悉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等被歷史證明的事實被事實證明的歷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等新觀點新論斷。其次,歷史是整體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無缺沒有瑕疵,不能用現實切割歷史,也不能用歷史否認現實。「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通過學習教育,要反對任何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反對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毀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範,或歪曲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人民軍隊歷史的言行。再次,歷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線的」。通過學習教育,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即使是歷史失誤挫折,也要在歷史的環境下方位上,正確看待認真分析,尤其是對所謂的「歷史終結論」等,要有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最後,歷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雖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具有歷史必定性,但這並非是當下現實性。雖然目前世界呈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與行動,但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轉,自我封閉必定落後。特殊是,在「一球兩制」長期共存的環境下,要樹立「長線歷史觀」,既反對「崇資病」,也反對「恐資病」,正確熟悉並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政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要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推動對話互鑒,充分汲取和借鑑人類創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過「四史」學習,黨員領導幹部能夠確立鞏固並用好這些歷史觀,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學習,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完成任務而學習,而要在堅持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視野增強歷史擔當。在學習教育中,要歷史結合現實學理論聯繫實際學,黨員領導幹部要把自己擺進去工作擺進去責任擺進去,能夠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環境,在上海落實「三大任務」持續打響「四大品牌」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等實際工作中,運用歷史方法歷史智慧歷史經驗,破解發展難點民生痛點管理堵點,真正把經濟社會發展得更好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這是「四史」學習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腳點。
一學好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知。
歷者過也,史者事也。歷史就是過去,它可能是實存的,也可能是被記載或重構的。歷史至少是文字記載的歷史,通常是以時間事件人物關係環境思想影響等知識要素對過去的敘說。「四史」也是如此,其學習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對相關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認知。
國家都不能沒有歷史,民族不能沒有記憶,忘記歷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學習教育,首先是要學習其中的重大歷史節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境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比如,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就少不了莫爾的[烏托邦]巴黎公社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等;黨史和新中國史的學習,就少不了新文化運動1921年黨的創建1935年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一五」計劃等;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就少不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特區浦東開發開放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加入wto等。
要說明的是,「四史」雖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識」,但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割裂的。通過學習教育,既要清晰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之間的區別,更要明白它們在歷史理論實踐邏輯上的密切關聯。這種關聯可簡單歸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條件;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的歷史;改革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的歷史。這樣聯繫起來學習,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更進一步明白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二吸取歷史經驗,把握歷史大勢。
假如說「四史」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的,那麼將點串起來,由點到線,形成「一條一條」「一面一面」的,就構成「一部一部」的歷史。這樣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演進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類從民族史進入到世界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是人們在不斷熟悉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蜿蜒前進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四史」學習教育中,比知識重要的,是基於知識學習,更清晰地洞察歷史發展中的合價值性與合規律性,更好把握歷史進步規律與發展趨勢。這當然是「高標準」,那「低要求」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至少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不要再折騰再上演。
「四史」中蘊含了很多規律經驗,當然也有不少教訓。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明,超越了空想社會主義,也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蘇聯建立建設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進步,並在與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對照中彰顯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但是不能隨著時代與環境變化而進行適應性改革,導致體制僵化而又無力自我革新,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背離了人民立場,結局是政權喪失國家解體的悲劇。這被認為是20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現代國家建設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也犯過錯誤,在探究中也有過失誤,但善於在歷史學習中總結經驗熟悉規律,不斷前進。這表此刻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適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熟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現代國家管理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領導和執政規律。這正是黨領導人民創新「兩大奇蹟」,並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的要害。這樣的學習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為師以史為鑑,是學習歷史大道把握歷史大勢,是基於歷史經驗理性和規律把握現實,有助於增強黨員領導幹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自覺性。
三傳承歷史精神,堅守歷史使命。
雖然共產黨人是唯物主義者,但黨歷來高度重視精神力量與精神建黨。歷史無不沉澱為精神,精神又無不是歷史的。黨的精神建設與黨共同發展,融匯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貫穿於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並成為一種獨特政治優勢。如革命戰爭年代鍛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湧現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時代孕育的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一道構成共產黨的國家的精神譜系,要傳承好發揚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毛澤東闡釋物質與精神辯證關係指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精神力量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能夠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鄧小平說:「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假如說歷史事件是過去的會定格的,歷史經驗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麼歷史精神則是「永恆的」,可以傳承並發揚光大的。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重視歷史精神的學習傳承。他強調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調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遷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說,真正學好歷史精神,用歷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發黨員領導幹部的歷史擔當 情懷 責任 信念,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恆奮鬥,這正是「四史」學習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梳理歷史觀念,用好歷史方法。
比較而言,樹立正確歷史觀學好歷史方法論,是「四史」的知識學習經驗和規律學習精神學習的實際運用與行動,也是學習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學習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鞏固這樣的歷史觀:首先,歷史是持續的,不是簡單的「斷代」史。因此,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要結合起來,並與上海地方史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等「身邊」的歷史貫穿起來。通過學習教育,樹立「大歷史觀」,要更深刻熟悉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等被歷史證明的事實被事實證明的歷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等新觀點新論斷。其次,歷史是整體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無缺沒有瑕疵,不能用現實切割歷史,也不能用歷史否認現實。「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通過學習教育,要反對任何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反對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毀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範,或歪曲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人民軍隊歷史的言行。再次,歷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線的」。通過學習教育,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即使是歷史失誤挫折,也要在歷史的環境下方位上,正確看待認真分析,尤其是對所謂的「歷史終結論」等,要有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最後,歷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雖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具有歷史必定性,但這並非是當下現實性。雖然目前世界呈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與行動,但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轉,自我封閉必定落後。特殊是,在「一球兩制」長期共存的環境下,要樹立「長線歷史觀」,既反對「崇資病」,也反對「恐資病」,正確熟悉並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政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要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推動對話互鑒,充分汲取和借鑑人類創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過「四史」學習,黨員領導幹部能夠確立鞏固並用好這些歷史觀,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學習,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完成任務而學習,而要在堅持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學會歷史思維培養歷史視野增強歷史擔當。在學習教育中,要歷史結合現實學理論聯繫實際學,黨員領導幹部要把自己擺進去工作擺進去責任擺進去,能夠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環境,在上海落實「三大任務」持續打響「四大品牌」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等實際工作中,運用歷史方法歷史智慧歷史經驗,破解發展難點民生痛點管理堵點,真正把經濟社會發展得更好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這是「四史」學習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腳點。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