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類似中國「高考」這樣全國統一、以一場考試定升學的大型標準化入學考試,其高等教育入學主要依賴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兩種標準化考試,以及各大學自主的招生評估體系(如成績單、推薦信、課外活動等)。以下從考試類型、時間安排、招生邏輯三方面詳細說明:

一、標準化考試(sat/act)時間安排


sat和act均為全年多次考試,學生可根據申請進度自主選擇考試日期,以下為關鍵信息:
lcget.com
關鍵建議:
考試次數:建議至少考2次(如高二下學期1次,高三上學期1次),以提升成績或應對突發情況。
考試策略:若sat數學或act科學推理優勢明顯,可針對性選擇考試類型;若目標院校未強制要求寫作,可優先備考核心科目以節省時間。

二、招生評估體系:不止於考試分數


美國大學招生採用「holistic review」(整體評估)模式,標準化考試僅是其中一環,核心要素包括:
高中gpa與課程難度:
大學更關注高中整體成績趨勢(如逐年提升或保持穩定),而非單次考試分數。
課程難度(如ap、ib、榮譽課程)是重要加分項,體現學生學術潛力。
課外活動與領導力:
持續參與的社團、競賽、志願者活動等能展現個人特質與團隊協作能力。
例如,申請理工科院校可突出科研經歷(如實驗室項目、發明專利);申請人文社科院校可強調寫作、辯論等能力。
推薦信與文書:
推薦信需來自了解學生學術或課外表現的老師或導師,內容需具體且有案例支撐。
文書需體現個人故事、價值觀與目標院校的匹配度(如「why this college」類文書)。
面試與作品集:
部分藝術、音樂類院校需提交作品集;頂尖院校可能安排校友面試或第三方面試(如initialview)。
案例說明:
一名sat 1450分但高中gpa 3.9、參與過國家級機器人競賽並獲獎的學生,可能比sat 1500分但課外活動單一的學生更受名校青睞。
社區服務經歷(如支教、環保項目)若能體現社會責任感,同樣可成為申請亮點。

三、申請時間線與院校策略


申請批次與時間:
早申請(ed/ea):11月1日前提交,12月中旬出結果,錄取率通常高於常規申請(如哈佛早申錄取率約7%,常規約3%)。
常規申請(rd):1月1日前提交,3月底至4月初出結果。
滾動錄取(rolling):先到先得,適合成績達標但無突出優勢的學生。
院校組合策略:
衝刺校:1-2所錄取率低於10%的頂尖院校(如常春藤盟校)。
匹配校:3-4所錄取率20%-50%且與自身條件匹配的院校。
保底校:1-2所錄取率高於50%且確定能入學的院校。
風險規避:
避免將所有ed名額用於同一所頂尖院校,建議選擇一所「匹配校」作為ed選擇以提升錄取機率。
若sat/act成績未達目標院校平均分,可通過強化其他申請材料(如文書、課外活動)或選擇test-optional(可選考試)院校彌補。
我早就聽說,老人最好不要去做體檢,可是我對七十多歲的父母一直開不了這個口。
現在好了,好端端的出事了。
我七十七多歲的老爸本來就好好的,一直在自家田裡種菜自己吃,每天忙的不亦樂乎,身體也一直很硬朗。
一個月前村裡不是有免費體檢嘛,查出了問題了,去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知道是得了癌症晚期,已經轉移。
不治療還好,一治療才短短一個月人已經躺在床上起不來,吃不下飯了,本來瘦小的老爸才一下就剩下了皮包骨。
自從住院後就開始疼痛,而且越來越厲害,止痛藥換了一級又一級,看著很揪心。
我想,如果一個月前要是沒有去體檢,我爸可能也一直不知道得了惡性腫瘤,可能也不至於會這麼快吧。
難怪中醫說,老人的病只能靠養,而不是治。
俄羅斯並不是害怕北約的東擴,而是害怕西方文明的東擴。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俄總統未來幾十年的特權統治。
想要復興就必須發動底層人民清算權貴,樹立公平公正的規則,均貧富。
這才是癥結所在
安第斯山脈
位於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脈(andes)是全世界陸地上最長的山脈,長約7,500公里,超過喜馬拉雅山脈長度的三倍,最寬處達500公里,平均高度為4,000米。形成於侏羅紀時代,從白堊紀時期起,安地斯山脈開始維持目前的活動形式。景象壯觀,有許多山峰海拔超過6,000米,山頂終年積雪。位於阿根庭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是安地斯山脈最高峰,海拔6,962米,同時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地斯山脈還包括40多座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