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也有很多關於這天的傳說和傳統."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query1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