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豈不聞,「條條大路通羅馬」乎。
晉升職務沒有千篇一律的途徑可循,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五花八門,異彩紛呈,乃至旁門左道,曲徑通幽,但殊途同歸。
雖然對幹部選拔任用要求全面綜合衡量,但是,畢竟是任何人不可能是全才,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多數的人被提拔到領導崗位,緣於在某一些方面具有超越他人的才華、能力卓著、彰顯於人,就可能得以提拔晉升。
有以突出政治、紅色人物升職的。
有靠專業技術、專家學者獲任的。
亦有勤奮敬業、無私奉獻晉職的。
也有創新意識、業績突出而升職的。
但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知識豐富 儲量豐盈。
「知識就是力量」,大概人盡皆知;知識的占有量是一個人能力水平高低的基礎,但知識必需轉化為實用的工作能力;否則,擁有知識量再多,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當前關於幹部選拔任用的「四化」方針,既要求: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知識化做為其中之一要項,這不僅僅是受教育程度、學歷問題,大學畢業生每年達1000萬,碩士研究生畢業生每年近80萬,應該說,他們都是有知識的。但是,他們只是文化課大學畢業,剛剛踏進社會大學校門,未必都是人才,未必都是當領導的材料,因為,知識必需轉化為實用的能力,學校獲得的知識還要與實踐相結合,這是知識應用體現出的價值。
而且,在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下,知識還要不斷的更新換代,否則,陳舊的知識跟不上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就要落伍了。獲得知識的途徑無二,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再者,學習獲得的知識是不同於金錢、物質,得失不定,既使沒有升職,也是隨身攜帶、終生受益!所以,學習,不斷的汲取知識,是一個人終身的、永恆不變的需求,不論你是否想要當領導與否。
痴苶呆傻的白痴,酒蒙子浪蕩公子哥當領導,只有封建社會的世襲制才可能,現實社會是不可能的。

二、勤奮敬業 業績彰顯。
工作態度端正,愛崗敬業,勤奮努力,業精於勤荒於嬉;干一行愛一行,無論從事哪一行工作,都必須做到業務精通,行業精英,爭取干一行、鑽一行,爭當行業排頭兵,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成績斐然、信譽卓著,獲得提拔重用的機率,自然會大大增加。
尤其是在專業技術性比較強的部門、單位,更為重要。無論是於公於私,專業知識半桶水、專業技術二百五、業績半吊子的,獲提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三、為人正直 處事公正 才能出眾。
公道正派,誠信為本,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不論是否想當領導與否。在社會、單位、居住地以至家庭,名聲信譽度是衡量一個人的標尺,你不可能與人人皆有交集,只有名聲信譽度說明你的人格是否高尚而有魅力,而這是為人、尤其當領導必備的。
提拔幹部的標準「德、能、勤、績」,德是第一位的,品質素質優良;能既才能,才是第二位的;勤是工作態度,「勤能補拙」;績是上三項的綜合結果;必須德才兼備,有才無德是不可取的。
四、人脈重要 注意維護。
「團結就是力量」,領導關係要維護,同事、群眾關係也不可忽略,二者不可偏廢,畢竟升職時領導的推薦是有相當大的力度的,往往是決定性的;而民主測評時的民意調查,對你的評價高低,就是同事、群眾每一票的積累,如若平時沒有做足功夫,臨時可能抱不來佛腳,而有可能使你功虧一簣。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群眾基礎,既使由旁門左道走上領導崗位,也是難以開展工作的,更不要說干好工作出業績了。
五、擇崗助力 未償不可。
如有條件可能,選擇利於發展的職位工作,大有益處。
古語云「宰相門人七品官」,也就是說,有什麼職位空缺,對別人不認識不了解,對近在眼前的你很熟悉,自然想到你了。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道理;時下當今,亦不乏領導秘書、助理等身邊的人晉職發展較快的先例,當然,能力水平是必須的,但能力水平相當時,優勢就可能就傾斜了?
六、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古人云,「英雄造時事」,必須辯證的看問題,時事也是可以造英雄的;機遇,也是相當的重要,才能+機遇,必須把握機遇,甚至是稍縱即逝。「千古大名垂宇宙」賢相諸葛亮,才能是無可比擬的,如無劉備賞識的機遇,則可能終身為隆中的小賢達地主紳士而已,世人誰能識,何能歷史垂名、功蓋海內?成為中國人人皆知的賢達智慧的代表人物。
至於什麼「紅門、黃門,地下組織路線、夫人(夫君)組織路線」等等,諸多的旁門左道,就不去說他了吧?
沒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屬於閉門造車,說的不一定對,但也許是「旁觀者清」,僅供參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