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蛇山之巔。關於黃鶴樓的得名,有種種神異的傳說,一說三國時蜀國大臣費禕在這裡跨鶴登仙而去,另種傳說是有人看到仙人跨鶴而來,還有一種傳說是有神仙在樓上牆壁畫了一隻黃鶴。實際上,這座始建於三國時期吳國黃武二年(223)的著名建築,最初建在江邊的黃鵠磯上,因而命名為黃鵠樓,後人念鵠」為「鶴」,於是便訛傳為黃鶴樓。大江南北眾多名樓當中,黃鶴樓被稱為「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的建造最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三國時期,吳國為了控制長江中上游地區,在長江邊上修築了武昌城,又修建了黃鶴樓用來瞭望敵情。隨著歷史的推進,黃鶴樓的軍事用途逐漸淡化。因為黃鶴樓修建在江邊高處,位置優越,視野開闊,到了唐朝演變成為著名的景點,江夏名士「游必於是,宴必於是」。
為了登高望遠,擴大視野,歷代都對黃鶴樓有所增修。宋代的黃鶴樓為二層建築,明代增至三層,清代則擴至五層。黃鶴樓在清代光緒年間毀於大火。1981年黃鶴樓再次重建,完全複製了清代示的五層形制,並遷移到了1千米之漢黃鶴樓 外、61.7米高的蛇山之巔。這樣,黃鶴樓擁有了更加寬廣的視野。登上高樓,只見長江奔涌,江山如畫,讓人心曠神怡。
黃鶴樓建築大氣而不失精巧,它採用了四邊套八邊形 本框架是個四邊形,四邊形當中又套著一個八邊形,形成了所謂「四面八方」的造型,莊重而又富有層次。
樓的各層分別伸出12個翹角,整個樓身共有60個翹角,仿佛一群黃鶴展翅欲飛。樓的內外,繪有仙鶴、雲紋、花草、龍鳳等圖案,描繪、渲染著黃鶴樓的種種傳說,讓人浮想聯翩。因為黃鶴樓既是建築精品又是遊覽勝地,所以吸引了歷朝歷代無數文人墨客。其中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中的名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更使黃鶴樓名聲大振。悠久的歷史,令人神往的傳說,加上接納長江和漢江、俯瞰武漢三鎮的優越地理位置,因此黃鶴樓被稱為「天下江山第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