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巾幗英雄不多,記載下來的有幾十名。今天我們說的荀灌娘就是其中一位。
荀灌娘是西晉穎川郡人。(即河南臨穎)其父荀崧為晉朝平南將軍,其遠祖乃曹操麾下大謀士荀彧,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
荀灌娘自幼時即喜歡練武,精劍術善騎射,日日勤學苦練,寒暑不輟,深的父親喜歡。
她十三歲時,正值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其父親鎮守的宛城(即今南陽)被敵軍杜曾帥一萬之眾團團包圍。
城裡的守軍只有一千餘人,只能堅守不出。但堅守也不是長久之計,現城內糧食奇缺,只能維持月余。再拖下去城池將不攻自破。「這怎麼麼辦"?荀崧心急火燎趕忙召眾將官商議對策?
荀崧說:「現在我們的情況十分危急,必須馬去襄陽求救,不知哪位將軍願往?"荀崧連問兩遍,下邊眾人只是面面相覷無人應答。荀崧看到如此情景,異常生氣正要發作,忽聽的屏風有人說話:「爹爹我去。"荀崧回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女兒灌娘,便嘆了一口氣:「哎!你還是孩子,擔不了此等重任。」。
「爹你讓我去吧!我在三更後走,那時正是敵人鬆懈之時,我再走他們防禦最薄弱的地方,絕對萬無一失。"荀崧聽的女兒言之有理,又無其它良策,只得應允。
於是當晚三更時分,妝扮成男兒模樣,腰中背劍,帶著十多名勇士,悄悄出城,直向敵營匍匐過來。
她(他)們越過壕溝,攀過寨牆,在黑暗中貓著腰,高抬腿輕落步,躡足前行,就在將要快出去之時,出事了。被值夜的兵丁發現。當時有一兵丁正在靠營房打盹,在將睡未睡之時,聽的身邊「唰"的一聲,睜眼一看有黑影越過,急忙大喊:「有人!"這一喊可不得了,夜聲人靜傳出了多遠!馬上殺聲四起,把荀灌娘一行人包圍起來。
她(他)們邊沖邊打,其間勇士們不斷的倒下,到荀灌娘衝出敵營回頭看時,只剩下了她一個人。荀灌娘也顧不上悲傷,連忙星夜兼程的向襄陽跑去。
到了襄陽,拜見了太守石覽,並把其父求救之信呈上。石太守把信看罷,又瞧瞧灌娘,非常感觸。這麼小的孩子竟能女扮男裝,闖出重圍,以求救兵著實不易。但是自己的力量也單薄,只能抽出五百兵力,還是寡不敵眾。於是又思量一番:「如果求得尋陽太守周訪幫助必得成功。"
於是石覽把這個想法跟灌娘說了,灌娘略微思索,覺的也只能這樣,於是用她父親的名義給周訪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概說:城門失火,泱及池魚。我這裡完了,敵人很快就打。
到您那邊。希望您趕快發義兵,救我於危難,我們同心協力,打擊敵人。事成之後弟必將重謝…。
荀灌娘寫畢讓石覽觀看,石覽滿意的點了點頭,忙差人騎快馬送去。
周訪接到信後,觀看完畢,爽快的答應出兵。立即派長子周撫率精兵三千加上石覽的五百軍馬一齊發往宛城。
包圍宛城的杜曾,探得這一消息,知道救兵一來再也難以取勝,便迅速撤軍回去。宛城之急就這樣化解了。
事後荀崧為了感謝周訪,還把灌娘嫁給了周訪長子周撫,結成一段美緣佳話。
荀灌娘的大名,也完完整整的記載在歷史中。
荀灌娘是西晉穎川郡人。(即河南臨穎)其父荀崧為晉朝平南將軍,其遠祖乃曹操麾下大謀士荀彧,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
荀灌娘自幼時即喜歡練武,精劍術善騎射,日日勤學苦練,寒暑不輟,深的父親喜歡。
她十三歲時,正值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其父親鎮守的宛城(即今南陽)被敵軍杜曾帥一萬之眾團團包圍。
城裡的守軍只有一千餘人,只能堅守不出。但堅守也不是長久之計,現城內糧食奇缺,只能維持月余。再拖下去城池將不攻自破。「這怎麼麼辦"?荀崧心急火燎趕忙召眾將官商議對策?
荀崧說:「現在我們的情況十分危急,必須馬去襄陽求救,不知哪位將軍願往?"荀崧連問兩遍,下邊眾人只是面面相覷無人應答。荀崧看到如此情景,異常生氣正要發作,忽聽的屏風有人說話:「爹爹我去。"荀崧回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女兒灌娘,便嘆了一口氣:「哎!你還是孩子,擔不了此等重任。」。
「爹你讓我去吧!我在三更後走,那時正是敵人鬆懈之時,我再走他們防禦最薄弱的地方,絕對萬無一失。"荀崧聽的女兒言之有理,又無其它良策,只得應允。
於是當晚三更時分,妝扮成男兒模樣,腰中背劍,帶著十多名勇士,悄悄出城,直向敵營匍匐過來。
她(他)們越過壕溝,攀過寨牆,在黑暗中貓著腰,高抬腿輕落步,躡足前行,就在將要快出去之時,出事了。被值夜的兵丁發現。當時有一兵丁正在靠營房打盹,在將睡未睡之時,聽的身邊「唰"的一聲,睜眼一看有黑影越過,急忙大喊:「有人!"這一喊可不得了,夜聲人靜傳出了多遠!馬上殺聲四起,把荀灌娘一行人包圍起來。
她(他)們邊沖邊打,其間勇士們不斷的倒下,到荀灌娘衝出敵營回頭看時,只剩下了她一個人。荀灌娘也顧不上悲傷,連忙星夜兼程的向襄陽跑去。
到了襄陽,拜見了太守石覽,並把其父求救之信呈上。石太守把信看罷,又瞧瞧灌娘,非常感觸。這麼小的孩子竟能女扮男裝,闖出重圍,以求救兵著實不易。但是自己的力量也單薄,只能抽出五百兵力,還是寡不敵眾。於是又思量一番:「如果求得尋陽太守周訪幫助必得成功。"
於是石覽把這個想法跟灌娘說了,灌娘略微思索,覺的也只能這樣,於是用她父親的名義給周訪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概說:城門失火,泱及池魚。我這裡完了,敵人很快就打。
到您那邊。希望您趕快發義兵,救我於危難,我們同心協力,打擊敵人。事成之後弟必將重謝…。
荀灌娘寫畢讓石覽觀看,石覽滿意的點了點頭,忙差人騎快馬送去。
周訪接到信後,觀看完畢,爽快的答應出兵。立即派長子周撫率精兵三千加上石覽的五百軍馬一齊發往宛城。
包圍宛城的杜曾,探得這一消息,知道救兵一來再也難以取勝,便迅速撤軍回去。宛城之急就這樣化解了。
事後荀崧為了感謝周訪,還把灌娘嫁給了周訪長子周撫,結成一段美緣佳話。
荀灌娘的大名,也完完整整的記載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