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觀調控表現的是「有保有控」的特點。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場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另一方面,通過出台減免農業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著力加強農業等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在開局之時,我們收穫了兩個好年景。2006年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與低通脹的理想搭配;2007年雖然通脹問題逐漸凸顯,但國民經濟仍延續了平穩增長的好勢頭,財政收入、企業收入、城鄉居民收入齊頭並進,都收穫滿滿。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和節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中,結構調整也未松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06年到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十一五」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產能871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著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儘管節能減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2000多億元用於節能環保工程,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占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後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解振華說。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和節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中,結構調整也未松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06年到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十一五」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產能871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著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儘管節能減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2000多億元用於節能環保工程,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占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後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解振華說。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