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研究。
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是新形勢下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重要途徑。懷柔區通過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讓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社區公開黨員身份,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實現「黨員身份進社區、作用發揮進社區、監督管理進社區」。截止目前,全區共現有在職黨員7721人,應報到6927名,已報到6584人,報到率為95%,已有1342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占報到人數的20.3%,累計服務3785.5小時,為社區解決困難1280件。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充分彰顯了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背景
懷柔區組織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一)為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區委全會精神,鞏固和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成果。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志願服務,推廣黨員承諾制等做法,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中共北京市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要搭建黨員聯繫群眾的平台,完善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形成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區委三屆八次全會《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逐步推行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對在職黨員實行工作時間單位管、「八小時之外」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既是對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的有效探索,也是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的鞏固和深化,是符合中央、市委、區委精神的。
(二)為加強黨員作風建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搭建新載體。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開展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是現階段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將在職黨員工作崗位和居住地發揮作用有機結合,使服務居民、服務群眾這一宗旨落到實處。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可以進一步加強黨員作風。
建設,時時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助於推動全區各項事業發展。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把黨員幹部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權交給社區、交給群眾,建立起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機制,使在職黨員的業餘活動和表現由屏蔽狀態下的「盲點」變為公開環境下的「亮點」,這樣既為黨員幹部「八小時外」監督提供了一種更為有效的手段和載體,也有利於增強黨員宗旨觀念和黨性意識。
(三)為進一步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是中央對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和諧社區建設的具體體現。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是落實街道社區「三有一化」總體要求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拓寬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在職黨員有著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強、社會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動員和組織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有助於發揮在職黨員在推動社區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實現「共駐、共建、共享」社區黨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量體裁衣」,打造社區服務崗位。
根據在職黨員的工作特點,按照「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在全區各個社區設臵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里互助崗、扶貧幫困崗、善款捐贈崗、政策宣傳崗、法律諮詢崗、糾紛調解崗、居民事務協商崗、社區難題破解崗等10餘個崗位,每名在職黨員可根據自身從事職業優勢和個人興趣,認領1-2個服務崗位。讓在職黨員從和諧鄰里關係、打掃樓院衛生、無私奉獻愛心入手,為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先鋒作用搭建平台。懷柔第二小學教師的沈艷麗、渤海鎮中心學校的馬季榮老師等8名在學校工作的在職黨員參加了假期學生輔導服務隊,為社區的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假期輔導。青春苑社區在職黨員於乃京,利用在科協工作的有利條件,通過協調努力,在市科委、科協的支持下,先後創建了3個科普示範社區和懷柔區首家戶外科普園地,並在社區新建了科普畫廊、樓門知識牌、社區活動室等科普知識宣傳。在創建特色科普型示範社區,為居民提供學習科學知識的陣地。住建委系統質量監督站在職黨員王旭,在社區認領衛生保潔員崗位,他多次參加本社區的衛生清掃工作,為保持社區的優美環境盡了一份力。與此同時,他還發揮個人專長,給鄰居們做建築質量相關。
的知識講解。龍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職黨員彭興芝,走進南城社區為轄區50餘名老年人講了一堂生動的健康教育課,並免費為老人們測量血壓。受到社區老人的一致好評。
(二)靈活選擇,志願參與社區服務。
以社區黨總支、樓院黨支部為單位聚集人力,在周末集中開展志願活動,召集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服務活動。龍山街道南城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計生宣傳在基層」主題活動,以社區需求為依託,設立了計劃生育社情民意收集、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宣傳2個服務隊12個公益性「黨員服務崗」,使200多名在職黨員走上了不同的服務崗位。組織在職黨員開展義務勞動24次、慰問孤寡老人16人次、幫扶困難群眾7戶、宣傳講座6次。泉河街道於家園二區社區在「兩會」期間,召開了以「黨旗領航程,先鋒走在前」為主題的黨日活動。60餘名在職黨員代表參加了在職黨員保「兩會」平安、治安巡邏部署大會,並在會後佩戴志願者袖標,走入社區,開展治安巡邏服務。泉河街道組織12個社區近1200名在職黨員開展了「在職黨員齊參與靚麗家園迎複審」為主題的環境整治活動。廣大社區在職黨員不顧垃圾堆和污水井散發出的難聞氣味,用手和鐵杴撿拾社區垃圾,清除小區內堆物堆料。用塗料刷等工具,在社區樓院塗刷小廣告、清潔宣傳櫥窗。活動當天共清理小廣告5000餘個,塗刷小廣告1500餘個,清除衛生死角11處,撿拾白色垃圾25公斤,清運垃圾堆物7噸,掀起了環境整治熱潮。
(三)支部幫帶,提升在職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的能力。
針對部分在職黨員對社區情況了解不深,服務能力弱的實際,31個社區黨總支在「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全面啟動以後,於第一時間召開了社區黨組織與在職黨員的見面會,由社區黨總支書記介紹社區情況,在職黨員牽手社區黨支部負責人,共同舉行社區建設論壇,請在職黨員對社區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使在職黨員儘快融入社區建設之中。龍山街道麗湖社區組織的「我愛祖國我自豪紅歌聯唱」活動中,社區在職黨員、退休幹部同唱紅歌,營造了為民服務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北園社區利用先鋒大課堂,每周五晚請支部中社區經驗豐富的直管黨員為在職黨員講解社區服務中的注意事項和方式方法。在「黨員奉獻日」活動中,六七十歲的老黨員在寒冬中為居民磨剪子、理髮,為人民服務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每位在職黨員。
三、實際效果
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創先爭優「亮牌示範」工程,為黨員搭建了創先爭優的平台,破解了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幹部監督管理全覆蓋、全員參與社區建設全覆蓋等四個難題,營造了「社區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一)雙重管理模式,實現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
為使黨員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先鋒模範作用,研究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懷柔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構建了「8小時之內」單位管、「8小時之外」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使在職黨員的業餘活動和表現由屏蔽狀態下的「盲點」變為公開環境下的「亮點」,實現了在職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一是強化宣傳,通過單位黨組織組織發動、社區黨組織《致在職黨員的一封信》、區內各類媒體的宣傳,營造在職黨員「八小時內單位創佳績、八小時外社區爭優秀」的良好氛圍。
二是明確職責,明確在職黨員進社區主要任務和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主要工作職責,實現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無縫隙對接。
三是完善機制,建立了在職黨員到社區登記報到、情況反饋、聽取意見、定期通報、表彰獎勵等制度。
四是創新管理,社區按居住區域,實施網格化管理,把在職黨員編入小區樓院黨支部和黨小組,促進了在職黨員在居住地「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
五是暢通渠道,社區黨組織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庫,對前來報到的在職黨員姓名、單位、本人特長以及聯繫方式等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做到黨員的基本情況清、職業特長清、聯繫方式清、服務意願清。同時,社區黨組織通過電話、簡訊、qq群等多種聯繫方式,向在職黨員通報社區情況、商議活動計劃、通知活動安排,增強在職黨員對社區的歸屬感。
(二)合理設置崗位,實現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
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個人意願和居民需求合理設臵崗位。龍山街道青春苑社區設立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里互助崗、扶貧幫困崗、善款捐贈崗、政策宣傳崗、法律諮詢崗、糾紛調解崗、居民事務協商崗、社區難題破解崗等十個崗位並且組建了法律法規宣傳隊、社區治安服務隊、鄰里互助服務隊、社區環保服務隊、文明新風服務隊、扶貧幫困服務隊、居民事務協商隊等7支在職黨員志願服務隊。此外,為推動工作開展,方便在職黨員參與活動,本著「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推出了在職黨員服務。
社區「5+2」行動,「5」是指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中,根據在職黨員自身情況及個人實際,認領社區設立的崗位,開展菜單式選擇服務。
「2」是指在周六周日開展集中志願活動,使在職黨員服務社區7日不斷崗。活動載體的創新,不僅豐富社區黨建工作內容,增強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深入性,而且解決了諸多政府照顧不到、社區無法管理的社區管理服務的「漏點」問題,實現了以社區黨建工作的全覆蓋引領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青春苑社區在職黨員彭玉俠老師,四月份到社區報到認領了法律法規宣傳崗。5月份,他所居住的單元下水道堵了,樓上樓下的居民準備集資疏通管道,其中有戶人家不理解,認為管道堵塞跟自己沒關係,怎麼也不願意交這份錢,其他各戶很不滿意,鄰里之間互相埋怨。彭玉俠老師一邊聯繫管道疏通人員,一邊上門做這位居民解釋工作,經過他的勸說,這戶本不願意交的居民主動把錢交到了他的手中,至此化解了鄰里隔閡,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污水管道不通暢的問題?
(三)三卡一冊四進,實現黨員監督管理全覆蓋。
管理考核監督是否到位,是關係到黨員作風建設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推行「三卡一冊四進」,就是把黨員幹部「八小時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社區公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權交給社區、交給群眾,建立起單位黨組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雙重監督管理機制。「三卡」即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卡、在職黨員基本情況登記卡、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
「一冊」即《懷柔區在職黨員社區服務手冊》,主要由社區黨組織隨時記錄在職黨員日常參與社區服務情況,年底前根據在職黨員在社區的綜合表現情況,在徵求社區居民黨員、居民代表等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如實填寫《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並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
「四進」即年度考核進社區、推先評優進社區、民主評議進社區、選拔使用進社區。聽取社區黨組織對考察對象、擬提任幹部、擬表彰人選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監督。此外,區直黨建工作督導組將對各單位「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並將活動開展情況列入全區「五好黨委」考核內容。對工作開展好的社區和相關單位,在全區黨建評先評優中優先考慮。對於工作組織不力、成效不明顯的,進行全區通報。
(四)黨員示範引領,實現社區社會動員參與全覆蓋。
社區是各種社會群體的集聚點、各種利益關係的交匯點、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
更是黨在城市執政的支撐點。開展「黨員進社區」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密切社區黨組織與單位黨組織的溝通與聯繫,拉近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牢固樹立起「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共駐共建共享意識,進一步激發在職黨員和所在單位黨組織服務社區、奉獻社區、回報社區的熱情。龍山街道青春苑社區在職黨員段俊嶺看到社區花壇缺花少草,總想找些花卉美化一下,單位領導得知後,主動幫助他把單位剩餘的串紅秧苗,移栽到社區花壇中。泉河街道馥郁苑社區在職黨員盧少梅是北京京北職業學院一名教師,在自己主動參與社區活動中遇到了培訓場地不足時,學院領導主動幫助解調解決,無償為社區活動提供場地、音響設備等服務。此外,她還把女兒帶入社區,動員女兒報名參加社區未成年人活動,認領服務崗位,爭當樓門小小宣傳員。
武侯區房管局黨工委關於開展機關黨組織和機關黨員到聯繫村「雙報到」活動的方案。
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與服務,是新形勢下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重要途徑。懷柔區通過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讓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社區公開黨員身份,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實現「黨員身份進社區、作用發揮進社區、監督管理進社區」。截止目前,全區共現有在職黨員7721人,應報到6927名,已報到6584人,報到率為95%,已有1342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占報到人數的20.3%,累計服務3785.5小時,為社區解決困難1280件。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充分彰顯了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背景
懷柔區組織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一)為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區委全會精神,鞏固和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成果。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志願服務,推廣黨員承諾制等做法,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中共北京市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要搭建黨員聯繫群眾的平台,完善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形成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區委三屆八次全會《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逐步推行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對在職黨員實行工作時間單位管、「八小時之外」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既是對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的有效探索,也是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的鞏固和深化,是符合中央、市委、區委精神的。
(二)為加強黨員作風建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搭建新載體。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開展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是現階段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將在職黨員工作崗位和居住地發揮作用有機結合,使服務居民、服務群眾這一宗旨落到實處。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可以進一步加強黨員作風。
建設,時時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有助於推動全區各項事業發展。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把黨員幹部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權交給社區、交給群眾,建立起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機制,使在職黨員的業餘活動和表現由屏蔽狀態下的「盲點」變為公開環境下的「亮點」,這樣既為黨員幹部「八小時外」監督提供了一種更為有效的手段和載體,也有利於增強黨員宗旨觀念和黨性意識。
(三)為進一步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是中央對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和諧社區建設的具體體現。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是落實街道社區「三有一化」總體要求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拓寬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在職黨員有著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強、社會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動員和組織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有助於發揮在職黨員在推動社區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實現「共駐、共建、共享」社區黨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量體裁衣」,打造社區服務崗位。
根據在職黨員的工作特點,按照「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在全區各個社區設臵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里互助崗、扶貧幫困崗、善款捐贈崗、政策宣傳崗、法律諮詢崗、糾紛調解崗、居民事務協商崗、社區難題破解崗等10餘個崗位,每名在職黨員可根據自身從事職業優勢和個人興趣,認領1-2個服務崗位。讓在職黨員從和諧鄰里關係、打掃樓院衛生、無私奉獻愛心入手,為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先鋒作用搭建平台。懷柔第二小學教師的沈艷麗、渤海鎮中心學校的馬季榮老師等8名在學校工作的在職黨員參加了假期學生輔導服務隊,為社區的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假期輔導。青春苑社區在職黨員於乃京,利用在科協工作的有利條件,通過協調努力,在市科委、科協的支持下,先後創建了3個科普示範社區和懷柔區首家戶外科普園地,並在社區新建了科普畫廊、樓門知識牌、社區活動室等科普知識宣傳。在創建特色科普型示範社區,為居民提供學習科學知識的陣地。住建委系統質量監督站在職黨員王旭,在社區認領衛生保潔員崗位,他多次參加本社區的衛生清掃工作,為保持社區的優美環境盡了一份力。與此同時,他還發揮個人專長,給鄰居們做建築質量相關。
的知識講解。龍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職黨員彭興芝,走進南城社區為轄區50餘名老年人講了一堂生動的健康教育課,並免費為老人們測量血壓。受到社區老人的一致好評。
(二)靈活選擇,志願參與社區服務。
以社區黨總支、樓院黨支部為單位聚集人力,在周末集中開展志願活動,召集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服務活動。龍山街道南城社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計生宣傳在基層」主題活動,以社區需求為依託,設立了計劃生育社情民意收集、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宣傳2個服務隊12個公益性「黨員服務崗」,使200多名在職黨員走上了不同的服務崗位。組織在職黨員開展義務勞動24次、慰問孤寡老人16人次、幫扶困難群眾7戶、宣傳講座6次。泉河街道於家園二區社區在「兩會」期間,召開了以「黨旗領航程,先鋒走在前」為主題的黨日活動。60餘名在職黨員代表參加了在職黨員保「兩會」平安、治安巡邏部署大會,並在會後佩戴志願者袖標,走入社區,開展治安巡邏服務。泉河街道組織12個社區近1200名在職黨員開展了「在職黨員齊參與靚麗家園迎複審」為主題的環境整治活動。廣大社區在職黨員不顧垃圾堆和污水井散發出的難聞氣味,用手和鐵杴撿拾社區垃圾,清除小區內堆物堆料。用塗料刷等工具,在社區樓院塗刷小廣告、清潔宣傳櫥窗。活動當天共清理小廣告5000餘個,塗刷小廣告1500餘個,清除衛生死角11處,撿拾白色垃圾25公斤,清運垃圾堆物7噸,掀起了環境整治熱潮。
(三)支部幫帶,提升在職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的能力。
針對部分在職黨員對社區情況了解不深,服務能力弱的實際,31個社區黨總支在「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全面啟動以後,於第一時間召開了社區黨組織與在職黨員的見面會,由社區黨總支書記介紹社區情況,在職黨員牽手社區黨支部負責人,共同舉行社區建設論壇,請在職黨員對社區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使在職黨員儘快融入社區建設之中。龍山街道麗湖社區組織的「我愛祖國我自豪紅歌聯唱」活動中,社區在職黨員、退休幹部同唱紅歌,營造了為民服務共建社區的良好氛圍。北園社區利用先鋒大課堂,每周五晚請支部中社區經驗豐富的直管黨員為在職黨員講解社區服務中的注意事項和方式方法。在「黨員奉獻日」活動中,六七十歲的老黨員在寒冬中為居民磨剪子、理髮,為人民服務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每位在職黨員。
三、實際效果
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創先爭優「亮牌示範」工程,為黨員搭建了創先爭優的平台,破解了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幹部監督管理全覆蓋、全員參與社區建設全覆蓋等四個難題,營造了「社區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一)雙重管理模式,實現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
為使黨員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先鋒模範作用,研究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懷柔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構建了「8小時之內」單位管、「8小時之外」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使在職黨員的業餘活動和表現由屏蔽狀態下的「盲點」變為公開環境下的「亮點」,實現了在職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一是強化宣傳,通過單位黨組織組織發動、社區黨組織《致在職黨員的一封信》、區內各類媒體的宣傳,營造在職黨員「八小時內單位創佳績、八小時外社區爭優秀」的良好氛圍。
二是明確職責,明確在職黨員進社區主要任務和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主要工作職責,實現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無縫隙對接。
三是完善機制,建立了在職黨員到社區登記報到、情況反饋、聽取意見、定期通報、表彰獎勵等制度。
四是創新管理,社區按居住區域,實施網格化管理,把在職黨員編入小區樓院黨支部和黨小組,促進了在職黨員在居住地「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
五是暢通渠道,社區黨組織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庫,對前來報到的在職黨員姓名、單位、本人特長以及聯繫方式等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做到黨員的基本情況清、職業特長清、聯繫方式清、服務意願清。同時,社區黨組織通過電話、簡訊、qq群等多種聯繫方式,向在職黨員通報社區情況、商議活動計劃、通知活動安排,增強在職黨員對社區的歸屬感。
(二)合理設置崗位,實現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
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個人意願和居民需求合理設臵崗位。龍山街道青春苑社區設立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里互助崗、扶貧幫困崗、善款捐贈崗、政策宣傳崗、法律諮詢崗、糾紛調解崗、居民事務協商崗、社區難題破解崗等十個崗位並且組建了法律法規宣傳隊、社區治安服務隊、鄰里互助服務隊、社區環保服務隊、文明新風服務隊、扶貧幫困服務隊、居民事務協商隊等7支在職黨員志願服務隊。此外,為推動工作開展,方便在職黨員參與活動,本著「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推出了在職黨員服務。
社區「5+2」行動,「5」是指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中,根據在職黨員自身情況及個人實際,認領社區設立的崗位,開展菜單式選擇服務。
「2」是指在周六周日開展集中志願活動,使在職黨員服務社區7日不斷崗。活動載體的創新,不僅豐富社區黨建工作內容,增強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深入性,而且解決了諸多政府照顧不到、社區無法管理的社區管理服務的「漏點」問題,實現了以社區黨建工作的全覆蓋引領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青春苑社區在職黨員彭玉俠老師,四月份到社區報到認領了法律法規宣傳崗。5月份,他所居住的單元下水道堵了,樓上樓下的居民準備集資疏通管道,其中有戶人家不理解,認為管道堵塞跟自己沒關係,怎麼也不願意交這份錢,其他各戶很不滿意,鄰里之間互相埋怨。彭玉俠老師一邊聯繫管道疏通人員,一邊上門做這位居民解釋工作,經過他的勸說,這戶本不願意交的居民主動把錢交到了他的手中,至此化解了鄰里隔閡,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污水管道不通暢的問題?
(三)三卡一冊四進,實現黨員監督管理全覆蓋。
管理考核監督是否到位,是關係到黨員作風建設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推行「三卡一冊四進」,就是把黨員幹部「八小時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社區公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權交給社區、交給群眾,建立起單位黨組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雙重監督管理機制。「三卡」即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卡、在職黨員基本情況登記卡、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
「一冊」即《懷柔區在職黨員社區服務手冊》,主要由社區黨組織隨時記錄在職黨員日常參與社區服務情況,年底前根據在職黨員在社區的綜合表現情況,在徵求社區居民黨員、居民代表等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如實填寫《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並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
「四進」即年度考核進社區、推先評優進社區、民主評議進社區、選拔使用進社區。聽取社區黨組織對考察對象、擬提任幹部、擬表彰人選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監督。此外,區直黨建工作督導組將對各單位「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並將活動開展情況列入全區「五好黨委」考核內容。對工作開展好的社區和相關單位,在全區黨建評先評優中優先考慮。對於工作組織不力、成效不明顯的,進行全區通報。
(四)黨員示範引領,實現社區社會動員參與全覆蓋。
社區是各種社會群體的集聚點、各種利益關係的交匯點、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
更是黨在城市執政的支撐點。開展「黨員進社區」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密切社區黨組織與單位黨組織的溝通與聯繫,拉近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牢固樹立起「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共駐共建共享意識,進一步激發在職黨員和所在單位黨組織服務社區、奉獻社區、回報社區的熱情。龍山街道青春苑社區在職黨員段俊嶺看到社區花壇缺花少草,總想找些花卉美化一下,單位領導得知後,主動幫助他把單位剩餘的串紅秧苗,移栽到社區花壇中。泉河街道馥郁苑社區在職黨員盧少梅是北京京北職業學院一名教師,在自己主動參與社區活動中遇到了培訓場地不足時,學院領導主動幫助解調解決,無償為社區活動提供場地、音響設備等服務。此外,她還把女兒帶入社區,動員女兒報名參加社區未成年人活動,認領服務崗位,爭當樓門小小宣傳員。
武侯區房管局黨工委關於開展機關黨組織和機關黨員到聯繫村「雙報到」活動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