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點單,政府買單」。我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共匯總梳理包含人居環境、服務企業、教育衛生、道路交通、服務民生等8類248項為民實事類項目,單獨設立群眾急難愁盼事項台賬,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一、大走訪,深入一線理出辦理清單
作為今年青島市重點項目,青島怡發龍山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億元,目前園區整體建設已收尾,共簽約引進項目10個。按照以往要求,每個引進項目均需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往往需要數月時間。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園區目前入駐的十個項目中有八個均屬於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環保要求高度相似。在會同第三方機構進行摸底調查後,認定符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同類型小微企業項目實施環評打捆審批的相關政策,可以進行打捆審批。
即墨生態環境分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賈永濤介紹,環評打捆審批,是指對產業園區內同一類型的小微企業項目進行環評集中辦理,由環保部門統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單個項目可不再開展環評,共享環評手續。實施打捆審批後,八個項目一個月之內便可完成所有流程,企業時間和人力成本大幅縮減。
目前,我區已在全區範圍內布局建設了青島怡發龍山產業園、北安智能製造產業園等專業產業園區,帶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落地。我區通過大走訪等多種形式,認真查擺項目審批中遇到的難點堵點,以「減」促「優」,讓項目發展跑出「加速度」。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區組織發動全區各單位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群眾、生產一線、下屬單位、工作服務對象,察民情訪民意、了解群眾訴求,全面排查梳理,提出項目清單。共匯總梳理為民實事類項目248項,目前已根據計劃安排穩步推進。
企業如何反映需求並快速解決問題?北安街道深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企業可通過企業網格化服務app,及時了解管理政策,通過「有事碼上說」等平台,上報企業訴求和反映事項。截至目前,「有事碼上說」平台已協助企業解決問題95項,企業滿意度達到100%。
目前,我區有關部門單位已全面啟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通過深入一線基層,真正摸清群眾所思所盼、所急所難,凝聚起全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力量。
二、大排查,群眾急難愁盼立即辦
3月下旬,「醫診還鄉」大型義診活動在我區拉開帷幕,這場由區人民醫院發起,上百位醫術精湛的醫生們熱情參與的義診一經推出便擁有了極高的「粉絲量」。
不到兩個月,「醫診還鄉」活動就舉行了10餘場,205位醫生走遍了當地的14個鎮街,為數以萬計的村民送去醫療服務。專家義診,不僅能面對面為群眾排憂解難,也為群眾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在零距離為老百姓做好義診服務的同時,專家們還認真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指導。
圍繞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安全生產等問題,我區結合「今年群眾不滿意問題」,出台一批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
在全區範圍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動檢查組3241個,出動檢查人員24632人,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5965家,推動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取得實效。
三、大整治,突出重點領域高效推進
在山東省、青島市開展「聯繫群眾大走訪」「深化民生難題大排查」「推動服務群眾大提升」基礎上,我區創新增加了「突出重點領域大整治」,圍繞人居環境、信訪、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分別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開展系列專項行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讓專項整治行動真正造福於民、惠及百姓。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龍泉街道還探索建立了「幸福積分」管理制度,以戶為單位建立管理台賬,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善舉都可以換取積分。目前,龍泉街道已經有14個村莊打造了「幸福驛站」,通過「幸福積分」激勵村民自覺參與村莊環境整治工作。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我區將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過程變成踐行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過程,讓群眾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
在環秀街道,社會穩定辦負責人高人暖介紹,他們在街道綜治中心、社區黨委和有條件的村建立「網信驛站」專用服務場所,配備專用服務設備,做好信訪群眾的訴求反映、建議收集和信訪代理等工作。同時配強「網信驛站」代辦員,做好現場服務引導,及時登記和解答網上信訪諮詢,代辦群眾信訪事項。
四、大提升,文明創建頻見「志願紅」
日前,我區開展了「文明創建,志願先行」第二次志願服務活動。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志願紅」,如一朵朵文明之花,書寫出了「溫暖即墨」的美麗篇章。
我區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活動相結合,在全區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志願先行」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來自全區各界的志願者們,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村莊網格、河道溝渠等重點部位,開展衛生清理、秩序引導,文明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全區市民人人爭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典範城市,提升城市形象。
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的升級版,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國家衛生城市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標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區將這項工作與為群眾辦實事結合起來,發動群眾共建家園,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
在通濟新經濟區,黨員幹部拿起掃帚、畚箕、鐵鍬等工具,對村莊內主幹道、溝渠、綠化叢等重點區域進行了清理,爭做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踐行者。志願者在開展助力創城活動的同時,還向居民宣傳不要亂堆亂放、亂貼亂畫,從小事做起、做文明城市的踐行人。
「打造全國文明典範城市不是另起爐灶,更不是迎檢『一陣風』,要大打一場同心同向、攥指成拳的『整體戰役』『攻堅戰役』『人民戰役』,建立長效機制,築牢長效『戰果』,形成全區上下齊動員、各級幹部抓落實、廣大群眾真參與的生動局面。」區委書記韓世軍表示,這項工作即墨既要打好階段性「戰役」,又要築牢長效化「戰果」,不斷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邁上新台階。
一、大走訪,深入一線理出辦理清單
作為今年青島市重點項目,青島怡發龍山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億元,目前園區整體建設已收尾,共簽約引進項目10個。按照以往要求,每個引進項目均需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往往需要數月時間。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園區目前入駐的十個項目中有八個均屬於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環保要求高度相似。在會同第三方機構進行摸底調查後,認定符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同類型小微企業項目實施環評打捆審批的相關政策,可以進行打捆審批。
即墨生態環境分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賈永濤介紹,環評打捆審批,是指對產業園區內同一類型的小微企業項目進行環評集中辦理,由環保部門統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單個項目可不再開展環評,共享環評手續。實施打捆審批後,八個項目一個月之內便可完成所有流程,企業時間和人力成本大幅縮減。
目前,我區已在全區範圍內布局建設了青島怡發龍山產業園、北安智能製造產業園等專業產業園區,帶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落地。我區通過大走訪等多種形式,認真查擺項目審批中遇到的難點堵點,以「減」促「優」,讓項目發展跑出「加速度」。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區組織發動全區各單位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群眾、生產一線、下屬單位、工作服務對象,察民情訪民意、了解群眾訴求,全面排查梳理,提出項目清單。共匯總梳理為民實事類項目248項,目前已根據計劃安排穩步推進。
企業如何反映需求並快速解決問題?北安街道深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企業可通過企業網格化服務app,及時了解管理政策,通過「有事碼上說」等平台,上報企業訴求和反映事項。截至目前,「有事碼上說」平台已協助企業解決問題95項,企業滿意度達到100%。
目前,我區有關部門單位已全面啟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通過深入一線基層,真正摸清群眾所思所盼、所急所難,凝聚起全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力量。
二、大排查,群眾急難愁盼立即辦
3月下旬,「醫診還鄉」大型義診活動在我區拉開帷幕,這場由區人民醫院發起,上百位醫術精湛的醫生們熱情參與的義診一經推出便擁有了極高的「粉絲量」。
不到兩個月,「醫診還鄉」活動就舉行了10餘場,205位醫生走遍了當地的14個鎮街,為數以萬計的村民送去醫療服務。專家義診,不僅能面對面為群眾排憂解難,也為群眾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在零距離為老百姓做好義診服務的同時,專家們還認真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指導。
圍繞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安全生產等問題,我區結合「今年群眾不滿意問題」,出台一批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
在全區範圍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動檢查組3241個,出動檢查人員24632人,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5965家,推動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取得實效。
三、大整治,突出重點領域高效推進
在山東省、青島市開展「聯繫群眾大走訪」「深化民生難題大排查」「推動服務群眾大提升」基礎上,我區創新增加了「突出重點領域大整治」,圍繞人居環境、信訪、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分別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開展系列專項行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讓專項整治行動真正造福於民、惠及百姓。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龍泉街道還探索建立了「幸福積分」管理制度,以戶為單位建立管理台賬,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善舉都可以換取積分。目前,龍泉街道已經有14個村莊打造了「幸福驛站」,通過「幸福積分」激勵村民自覺參與村莊環境整治工作。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我區將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過程變成踐行群眾路線、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過程,讓群眾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
在環秀街道,社會穩定辦負責人高人暖介紹,他們在街道綜治中心、社區黨委和有條件的村建立「網信驛站」專用服務場所,配備專用服務設備,做好信訪群眾的訴求反映、建議收集和信訪代理等工作。同時配強「網信驛站」代辦員,做好現場服務引導,及時登記和解答網上信訪諮詢,代辦群眾信訪事項。
四、大提升,文明創建頻見「志願紅」
日前,我區開展了「文明創建,志願先行」第二次志願服務活動。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志願紅」,如一朵朵文明之花,書寫出了「溫暖即墨」的美麗篇章。
我區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活動相結合,在全區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志願先行」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來自全區各界的志願者們,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村莊網格、河道溝渠等重點部位,開展衛生清理、秩序引導,文明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全區市民人人爭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典範城市,提升城市形象。
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的升級版,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國家衛生城市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標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區將這項工作與為群眾辦實事結合起來,發動群眾共建家園,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
在通濟新經濟區,黨員幹部拿起掃帚、畚箕、鐵鍬等工具,對村莊內主幹道、溝渠、綠化叢等重點區域進行了清理,爭做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踐行者。志願者在開展助力創城活動的同時,還向居民宣傳不要亂堆亂放、亂貼亂畫,從小事做起、做文明城市的踐行人。
「打造全國文明典範城市不是另起爐灶,更不是迎檢『一陣風』,要大打一場同心同向、攥指成拳的『整體戰役』『攻堅戰役』『人民戰役』,建立長效機制,築牢長效『戰果』,形成全區上下齊動員、各級幹部抓落實、廣大群眾真參與的生動局面。」區委書記韓世軍表示,這項工作即墨既要打好階段性「戰役」,又要築牢長效化「戰果」,不斷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