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大二次、三次全會精神,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為目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促進醫療衛生資源與養老服務的有效對接,推動醫、康、養、護深度融合發展,現將我市醫養結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簡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福泉市地處貴州中部,黔南北部,轄5鎮1鄉2街道辦事處,60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1688平方公里,總人口33.2萬,現有醫療機構171個,其中疾控預防控制中心1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1個,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1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村衛生室116個,民營一級綜合醫院7個,監獄醫院1個,私人診所29個。目前我市有公辦養老機構7個,已投入使用5所(分別是牛場供養中心、鳳山敬老院、皮隴河中心敬老院和陸坪養老服務中心、泉市中心敬老院),其中:三所公建公營共入住特困老人395人(含體驗生活),入住人員主要是入住特困供養對象為主,實行政府全兜底。兩所為公建民營,實行無償和有償服務。目前,全市老年人口約30784人,建立健康檔案的65歲以上老年人數28158人,建檔率為91.47%。2019年申報省級醫養結合和社區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各1個。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醫養協作。加強醫院與養老機構的協作,促進醫養機構的無縫對接。目前,牛場中心衛生院與福泉明仁醫院分別與牛場供養中心和皮隴河中心敬老院簽訂了醫養融合協議書。2018年3月,在市社會福利苑內中心敬老院、老年養護樓等項目為一體的「福泉福榮康養中心」項目中批准成立了一級綜合醫院,機構命名為福泉逸達康醫院,建築面積占7000餘平方米,每層康養均設有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vip套房,共設康養床位120餘張,現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人,護理人員11人,藥劑師2名,檢驗師1名,影像技師1名。開設內科、外科、婦科、中醫科、b超室、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急診科。2019年3月份開始試營業,至今門診就診498人次,住院88人次,住院率17%。
(二)強化康養融合。以「公建公營」方式成立福泉市康復醫院,委託市中醫院運營,突出康復的公益性質,充分發揮公益性和「龍頭」作用,指導我市就業機構、福利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康復醫院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占地面積0.666公頃,病區建築大樓有七層,實際開放床位40張,全院總人數42人,其中醫生7人,護士9人,康復師12人。截止目前,完成機構康復3000多人次,上門開展托養服務150多人次。同時,依託福泉安寧精神病醫院、福泉市殘疾人托養中心等專業機構,開展以精神障礙作業療法、健康管理、家居護理、殘疾預防及干預、康復護理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化長期生活照料和居家托養服務。2019年上半年,共開展機構托養70人,在極大減輕托養殘疾人家庭照料負擔的同時,改善托養對象生活狀況。
(三)強化醫療服務。一是開通便民服務。為進一步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全市醫療機構在導診設置老人就醫指導服務,設置老年人挂號、就診和繳費等便捷、優先服務綠色通道,並開通醫院無障礙通道,購置輪椅等便民便行設備設施,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推進醫院人性化、溫馨化、便民化建設,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四)強化業務融合。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轄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家庭醫生服務等工作與養老服務進行結合同步開展。截止目前,我市轄區內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總數30784人,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服務人數10566人,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中醫健康管理服務人數16067人,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人數19846人。
三、主要存在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隨著醫養結合的發展,硬體方面要具有足夠的空間、房屋設施和相當水平的醫療器械,軟體方面要醫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診療項目,具備有資質的、數量充足的醫師和護士。目前我市養老機構受硬體條件所限,尚沒有力量自建內設醫療機構,入住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還不能得到滿足。
(二)養老機構、社區醫養服務能力不足。目前90%的老年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最關注的是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諮詢及中醫保健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還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礎上進行醫療診斷、康復護理等服務。但是目前全市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尚不均,醫護人員和老年康復專業人員緊缺,無行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醫院或企業帶動,且存在藥品單一、設施簡單、醫務人員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外加老人不願到醫院養老的慣性想法,導致醫院養老服務服務總量不高,發展進度較緩慢。
(三)醫療保障力度不夠。一是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強度較大,專業的醫療服務而導致收費較高,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殘疾老年人、患病老人、高齡老人的收入水平不符,從而嚴重影響養老的入住率;二是大部分老年病人治療服務項目多,如康復治療在新農合、城鎮醫保報銷項目相對狹窄,且需長期反覆入住,導致費用更高。
(四)醫養機構結合體系不完善。一是醫院與養老機構結合後各服務體系與人員管理體系不完善。二是醫院與養老機構結合後許多新增項目無統一標準,康復治療多數不在新農合、城鎮醫保報銷範圍之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落實。繼續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確保具體工作按要求落實,全力抓好醫養結合工作,保障醫養結合工作順利落實。
(二)加強養老服務能力。提升綜合醫院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持續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堅持養老與養生結合,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與中醫藥養生保健,發揮中醫藥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優勢,建立以中醫特色醫養結合的示範基地。
(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通過二級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房現有設施設備資源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設施,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房屋及附屬設施建設,改善就醫環境。
(四)強化人員培訓和技術幫扶。引進相對缺乏的人才,如心理醫師、康復訓練等專業人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形成完善的治療、康復訓練、護理、生活料理的醫療體系。
一、基本情況。
福泉市地處貴州中部,黔南北部,轄5鎮1鄉2街道辦事處,60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1688平方公里,總人口33.2萬,現有醫療機構171個,其中疾控預防控制中心1個,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1個,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1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村衛生室116個,民營一級綜合醫院7個,監獄醫院1個,私人診所29個。目前我市有公辦養老機構7個,已投入使用5所(分別是牛場供養中心、鳳山敬老院、皮隴河中心敬老院和陸坪養老服務中心、泉市中心敬老院),其中:三所公建公營共入住特困老人395人(含體驗生活),入住人員主要是入住特困供養對象為主,實行政府全兜底。兩所為公建民營,實行無償和有償服務。目前,全市老年人口約30784人,建立健康檔案的65歲以上老年人數28158人,建檔率為91.47%。2019年申報省級醫養結合和社區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各1個。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醫養協作。加強醫院與養老機構的協作,促進醫養機構的無縫對接。目前,牛場中心衛生院與福泉明仁醫院分別與牛場供養中心和皮隴河中心敬老院簽訂了醫養融合協議書。2018年3月,在市社會福利苑內中心敬老院、老年養護樓等項目為一體的「福泉福榮康養中心」項目中批准成立了一級綜合醫院,機構命名為福泉逸達康醫院,建築面積占7000餘平方米,每層康養均設有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vip套房,共設康養床位120餘張,現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人,護理人員11人,藥劑師2名,檢驗師1名,影像技師1名。開設內科、外科、婦科、中醫科、b超室、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急診科。2019年3月份開始試營業,至今門診就診498人次,住院88人次,住院率17%。
(二)強化康養融合。以「公建公營」方式成立福泉市康復醫院,委託市中醫院運營,突出康復的公益性質,充分發揮公益性和「龍頭」作用,指導我市就業機構、福利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康復醫院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占地面積0.666公頃,病區建築大樓有七層,實際開放床位40張,全院總人數42人,其中醫生7人,護士9人,康復師12人。截止目前,完成機構康復3000多人次,上門開展托養服務150多人次。同時,依託福泉安寧精神病醫院、福泉市殘疾人托養中心等專業機構,開展以精神障礙作業療法、健康管理、家居護理、殘疾預防及干預、康復護理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化長期生活照料和居家托養服務。2019年上半年,共開展機構托養70人,在極大減輕托養殘疾人家庭照料負擔的同時,改善托養對象生活狀況。
(三)強化醫療服務。一是開通便民服務。為進一步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全市醫療機構在導診設置老人就醫指導服務,設置老年人挂號、就診和繳費等便捷、優先服務綠色通道,並開通醫院無障礙通道,購置輪椅等便民便行設備設施,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推進醫院人性化、溫馨化、便民化建設,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四)強化業務融合。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轄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家庭醫生服務等工作與養老服務進行結合同步開展。截止目前,我市轄區內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總數30784人,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健康管理服務人數10566人,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接受中醫健康管理服務人數16067人,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人數19846人。
三、主要存在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隨著醫養結合的發展,硬體方面要具有足夠的空間、房屋設施和相當水平的醫療器械,軟體方面要醫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診療項目,具備有資質的、數量充足的醫師和護士。目前我市養老機構受硬體條件所限,尚沒有力量自建內設醫療機構,入住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還不能得到滿足。
(二)養老機構、社區醫養服務能力不足。目前90%的老年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最關注的是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諮詢及中醫保健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還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礎上進行醫療診斷、康復護理等服務。但是目前全市公共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尚不均,醫護人員和老年康復專業人員緊缺,無行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醫院或企業帶動,且存在藥品單一、設施簡單、醫務人員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外加老人不願到醫院養老的慣性想法,導致醫院養老服務服務總量不高,發展進度較緩慢。
(三)醫療保障力度不夠。一是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強度較大,專業的醫療服務而導致收費較高,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殘疾老年人、患病老人、高齡老人的收入水平不符,從而嚴重影響養老的入住率;二是大部分老年病人治療服務項目多,如康復治療在新農合、城鎮醫保報銷項目相對狹窄,且需長期反覆入住,導致費用更高。
(四)醫養機構結合體系不完善。一是醫院與養老機構結合後各服務體系與人員管理體系不完善。二是醫院與養老機構結合後許多新增項目無統一標準,康復治療多數不在新農合、城鎮醫保報銷範圍之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落實。繼續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確保具體工作按要求落實,全力抓好醫養結合工作,保障醫養結合工作順利落實。
(二)加強養老服務能力。提升綜合醫院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持續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堅持養老與養生結合,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與中醫藥養生保健,發揮中醫藥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方面的優勢,建立以中醫特色醫養結合的示範基地。
(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通過二級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房現有設施設備資源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設施,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房屋及附屬設施建設,改善就醫環境。
(四)強化人員培訓和技術幫扶。引進相對缺乏的人才,如心理醫師、康復訓練等專業人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形成完善的治療、康復訓練、護理、生活料理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