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村的支持配合下,認真貫徹落實新時期扶貧攻堅政策,堅持以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國家戰略,國家推進羅霄山脈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示範區建設的歷史機遇,用好中央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把扶持重點放在因病、因災、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低下,目前尚無致富門路等具有發展本事的二類貧困戶和有發展本事的三類貧困戶,進一步解放思想,改善作風,切實抓好扶貧攻堅的各項工作。
一、嚴格把關,提高扶貧精準度
扶貧就是要「瞄準重點、精準制導、定點清除」,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突出扶持重點,圈出貧困區域、劃定貧困群體、制訂具體幫扶措施,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為此,根據縣委、縣政府出台的《關於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我鄉按照「識別到人、幫扶到戶、落實到位」的要求,重點做好了幾項工作:那就是準確扶貧對象,建立規範檔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確保扶貧效果;幫扶職責到位,完善考核機制。
1、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按照精準度的要求,根據縣核定我鄉貧困人口人的數量科學分配到各村、組,組織人員到村到戶開展好貧困狀況調查,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底數清,情景明。採取「五定」措施(定對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職責、定目標),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
2、加強「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加強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確保沒有勞動本事的貧困群眾應保盡保,有勞動本事的貧困群眾應扶盡扶。讓他們都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3、加快移民搬遷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遷與新農村建設、危舊土坯房改造、生態建設、圩鎮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按照自願原則,進取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加大移民搬遷宣傳力度,強化措施,大力推進。比如源生態移民建設項目就由我鄉黨委書記一把手親自負責調度,多方奔走,還由鄉政府前期墊付了萬啟動資金。計劃實施「進城進園」搬遷移民人,實現進圩鎮、中心村安置人。切實解決深山區、地質災害區、生態保護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從而不斷減少貧困人口。
4、抓好「智力扶貧」即培訓轉移就業扶貧。經過實施農民技術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本事,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進程。以貧困家庭「兩後生」和進城進園安置貧困戶勞動力為重點,集中扶持貧困戶「兩後生」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本事。,計劃完成學歷教育及勞動力轉移人。
5、加大產業化扶貧力度。進取探索創新扶貧模式,爭取國務院扶貧辦的政策支持,以鄉源頭生態保護及縣飲用水源地為基點,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如源村毛竹、基田村茶葉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崬村藏香豬、牛、羊特色養殖,胡屋村兔子養殖,黃陂村蜜蜂養殖等等。
6、夯實基礎設施基礎。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應對全鄉70%的小組路未硬化的難題,我鄉進取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今年開工建設公里小組路面硬化,20__年向上申報6個扶貧項目,爭取資金萬,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電,個校安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二、我鄉扶貧攻堅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職責制,層層抓落實。
我鄉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攻堅工作由黨委書記一把手負總責,並成立了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鄉、村層層簽訂職責狀。黨委、政府對扶貧攻堅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書記負總責,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總要求,充實完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構成制度,長期堅持。
2、縣鄉聯動,縣級對扶貧工作的參與性增強。
當前,重點村的村幹部和群眾對掛點扶貧工作都很支持,迫切期望掛點單位能辦好事、辦實事。全鄉6個扶貧重點村已有了縣直單位掛點幫扶,並已全部到村開展工作。以「三送」為載體,制訂了《鄉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實施方案》,實現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為每戶幫扶對象指定一名黨員幹部作為幫扶職責人,並將幫扶情景和幫扶成效作為明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資料,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幫扶職責人和幫扶實施情景建立電子檔案,以便隨時查詢。
3、正確引導產業轉移,大力扶持特色產業,進取鼓勵外出務工,幫忙貧困農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黃龍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時,大力宣傳我縣產業轉移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加強土地流轉,特色產業成規模,應對黃龍病帶來的蜜桔臍橙產業收入的急劇減少,進取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忙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我鄉結合招商引資工作,採用引導貧困戶到我縣工業區就業的辦法,增加貧困戶收入。
4、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攻堅的效益。
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資料,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職業教育「一村一名中專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級技工」等培訓資源,為幫扶對象供給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增收脫貧。鄉里今年舉辦各類針對農民的培訓已達20餘次,參訓人次達500多。
5、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我鄉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一樣情景,分類扶持。對於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必須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本事、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對於有勞動本事,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戶依靠自我的頭腦和雙手,經過勤奮勞動,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戶的生產進取性,使貧困戶把壓力變為動力,把動力變為活力,帶來了貧困戶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本事、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三、扶貧攻堅工作遇到的難題及提議
1、鄉群眾經濟基礎薄弱,果業開發晚,加上近年為加強源頭保護及縣城飲用水源地保護實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還林,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遇到十分大的難題,異常是此刻果業遭受黃龍病的肆虐,產業轉移工作還在起步階段,無經驗可借鑑,異常是對於貧困家庭,小規模種植養殖戶,抗風險本事更弱。提議加大產業轉移工作調研,由縣統籌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導性意見。
2、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經濟基礎差,籌款本事弱,相對而言卻是物價、人工上漲,補助標準偏低,通組路路面硬化的交通補助只補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資金缺口巨大,補助杯水車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錢」,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債越多的怪圈,提議加大基礎設施扶貧補助標準。
3、在智力扶貧方面,一方面存在資料過老導致貧困戶興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訓知識不夠專、精,對提高工作競爭力幫忙不夠大,加上大部分貧困戶本身學習興趣不大,知識層面過低,對培訓知識理解消化有難度。提議在加大智力扶貧力度的同時升級知識庫,多供給先進、專精知識培訓,並根據貧困戶需要制定培訓計劃。
4、對貧困家庭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應對此刻的生活成本、物價壓力,扶貧資金杯水車薪,加上經濟條件差申請貸款更是難上加難,「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提議提高補助標準並加大對貧困戶的貼息貸款發放力度。
一、嚴格把關,提高扶貧精準度
扶貧就是要「瞄準重點、精準制導、定點清除」,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突出扶持重點,圈出貧困區域、劃定貧困群體、制訂具體幫扶措施,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為此,根據縣委、縣政府出台的《關於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我鄉按照「識別到人、幫扶到戶、落實到位」的要求,重點做好了幾項工作:那就是準確扶貧對象,建立規範檔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確保扶貧效果;幫扶職責到位,完善考核機制。
1、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按照精準度的要求,根據縣核定我鄉貧困人口人的數量科學分配到各村、組,組織人員到村到戶開展好貧困狀況調查,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底數清,情景明。採取「五定」措施(定對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職責、定目標),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
2、加強「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加強了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確保沒有勞動本事的貧困群眾應保盡保,有勞動本事的貧困群眾應扶盡扶。讓他們都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3、加快移民搬遷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遷與新農村建設、危舊土坯房改造、生態建設、圩鎮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環境。按照自願原則,進取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加大移民搬遷宣傳力度,強化措施,大力推進。比如源生態移民建設項目就由我鄉黨委書記一把手親自負責調度,多方奔走,還由鄉政府前期墊付了萬啟動資金。計劃實施「進城進園」搬遷移民人,實現進圩鎮、中心村安置人。切實解決深山區、地質災害區、生態保護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從而不斷減少貧困人口。
4、抓好「智力扶貧」即培訓轉移就業扶貧。經過實施農民技術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本事,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進程。以貧困家庭「兩後生」和進城進園安置貧困戶勞動力為重點,集中扶持貧困戶「兩後生」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本事。,計劃完成學歷教育及勞動力轉移人。
5、加大產業化扶貧力度。進取探索創新扶貧模式,爭取國務院扶貧辦的政策支持,以鄉源頭生態保護及縣飲用水源地為基點,加大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如源村毛竹、基田村茶葉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崬村藏香豬、牛、羊特色養殖,胡屋村兔子養殖,黃陂村蜜蜂養殖等等。
6、夯實基礎設施基礎。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應對全鄉70%的小組路未硬化的難題,我鄉進取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今年開工建設公里小組路面硬化,20__年向上申報6個扶貧項目,爭取資金萬,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電,個校安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二、我鄉扶貧攻堅工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職責制,層層抓落實。
我鄉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攻堅工作由黨委書記一把手負總責,並成立了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鄉、村層層簽訂職責狀。黨委、政府對扶貧攻堅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書記負總責,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總要求,充實完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構成制度,長期堅持。
2、縣鄉聯動,縣級對扶貧工作的參與性增強。
當前,重點村的村幹部和群眾對掛點扶貧工作都很支持,迫切期望掛點單位能辦好事、辦實事。全鄉6個扶貧重點村已有了縣直單位掛點幫扶,並已全部到村開展工作。以「三送」為載體,制訂了《鄉全面推進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實施方案》,實現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為每戶幫扶對象指定一名黨員幹部作為幫扶職責人,並將幫扶情景和幫扶成效作為明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資料,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幫扶職責人和幫扶實施情景建立電子檔案,以便隨時查詢。
3、正確引導產業轉移,大力扶持特色產業,進取鼓勵外出務工,幫忙貧困農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黃龍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時,大力宣傳我縣產業轉移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加強土地流轉,特色產業成規模,應對黃龍病帶來的蜜桔臍橙產業收入的急劇減少,進取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忙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我鄉結合招商引資工作,採用引導貧困戶到我縣工業區就業的辦法,增加貧困戶收入。
4、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攻堅的效益。
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資料,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職業教育「一村一名中專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級技工」等培訓資源,為幫扶對象供給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增收脫貧。鄉里今年舉辦各類針對農民的培訓已達20餘次,參訓人次達500多。
5、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我鄉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一樣情景,分類扶持。對於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必須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本事、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對於有勞動本事,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戶依靠自我的頭腦和雙手,經過勤奮勞動,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戶的生產進取性,使貧困戶把壓力變為動力,把動力變為活力,帶來了貧困戶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本事、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三、扶貧攻堅工作遇到的難題及提議
1、鄉群眾經濟基礎薄弱,果業開發晚,加上近年為加強源頭保護及縣城飲用水源地保護實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還林,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遇到十分大的難題,異常是此刻果業遭受黃龍病的肆虐,產業轉移工作還在起步階段,無經驗可借鑑,異常是對於貧困家庭,小規模種植養殖戶,抗風險本事更弱。提議加大產業轉移工作調研,由縣統籌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導性意見。
2、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經濟基礎差,籌款本事弱,相對而言卻是物價、人工上漲,補助標準偏低,通組路路面硬化的交通補助只補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資金缺口巨大,補助杯水車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錢」,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債越多的怪圈,提議加大基礎設施扶貧補助標準。
3、在智力扶貧方面,一方面存在資料過老導致貧困戶興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訓知識不夠專、精,對提高工作競爭力幫忙不夠大,加上大部分貧困戶本身學習興趣不大,知識層面過低,對培訓知識理解消化有難度。提議在加大智力扶貧力度的同時升級知識庫,多供給先進、專精知識培訓,並根據貧困戶需要制定培訓計劃。
4、對貧困家庭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應對此刻的生活成本、物價壓力,扶貧資金杯水車薪,加上經濟條件差申請貸款更是難上加難,「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提議提高補助標準並加大對貧困戶的貼息貸款發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