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鄉土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和涵養文明鄉風方面的功能,規範和提升我市農村地區村史館建設水平,按照全省統一安排,自今年起在全市開展村史館示範點建設,具體推進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突出「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愁記憶、守望精神家園、弘揚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主旨,積極推進村史館示範點建設,以此帶動更多的鄉村建設村史館,不斷拓寬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滿足新時代農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為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有利保障。
二、建設目標
從今年起,結合實際推行村史館示範點建設,到2022年,在全市農村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規模適當、群眾歡迎、充分發揮作用的村史館,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進一步鞏固提升。
今年:每個縣區至少建成一個行政村村史館示範點,鼓勵基礎條件好或籌集社會力量支持的村自主建設。
今年—2022年:全市省級以上文明村基本建成村史館。
三、建設原則
1.堅持價值引領。村史館建設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引導農民群眾追求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鄉土情懷,激發決戰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的精氣神。
2.堅持育人鑄魂。村史館建設要以史聚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運用多種形式展示村莊變遷、風土人情、文明風尚、發展巨變、家國情懷等內容,涵養文明鄉風,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3.堅持地域特色。村史館建設要結合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本地在生產生活、飲食、服飾、節慶等方面的特色資源,全面展示村莊發展的歷史文脈,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讓農民群眾留住鄉愁記憶,形成「一村一品」的鮮明特色。
4.堅持典型示範。村史館建設要堅持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具備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新路子,認真抓好示範點建設,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逐步擴大覆蓋面。鼓勵鄉賢能人為村史館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四、組織實施
1.明確功能定位。村史館要具備收藏、展示、傳承、教育等功能,使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傳承鄉村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的精神家園,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實踐課堂,凝聚群眾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宣傳平台,達到凝聚村民、教育村民、引導村民的目的,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創新建設模式。村史館建設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力求保持村落自然歷史特色,根據自身條件和展示需求確定面積,一般不應低於60平方米。一是共建共享型。充分利用村文化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各類公共房屋設施,通過場所共建、活動共享、功能互補等方式開展場館建設。二是標杆帶動型。經濟基礎較好或有社會力量資助的,可銜接當地土地利用規劃,選擇適宜的地方改建或擴建。三是綜合利用型。將村裡空閒房屋、閒置校舍、騰退宗教活動場所等場地,通過修繕、改造、置換等方式轉化為村史館,提高村史館建設的經濟性、實用性。
3.用好史志資料。內容真實、史志豐富是村史館的靈魂,必須廣泛收集、嚴格把關。要充分發揮當地史志辦、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單位的作用,收集相關史志資料,協助核准有關圖文資料,確保史志資料有依有據、真實可信。發動當地「五老」隊伍、鄉賢、駐村第一書記等為村史館建設獻計獻策,搞好方案評審、物品捐獻、資料整理、展品布局等工作,提高村史館建設的科學性、群眾性。
4.科學設計展陳。村史館要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主題,結合場館面積、布局等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設計,力求主題鮮明、版塊清晰、內容豐富,以圖文資料、實物展陳、榮譽展示、視頻展播、情景再現、願景展望等板塊內容,全面真實地反映村落歷史變遷,展示鄉村獨特的地域文化、社會發展進步、歷史先進人物和農民精神風貌等,提升村史館建設的質量和內涵。
5.豐富活動內容。村史館主要服務對象是當地農村群眾,要發揮村史館的功能作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鄉村學校、道德評議會等設計的活動載體有效銜接、互為補充,從農村群眾的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出發,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舉行節日民俗、技藝傳習、經典誦讀等群眾性主題活動,舉辦成人禮、集體婚禮、先進表彰等公共文化活動,引導村民珍惜榮譽、接續奮鬥,激發愛黨愛國、愛村愛家熱情。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思想教育,引領青少年向上向善、熱愛家鄉。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認識。各縣區要把村史館示範點建設作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工作統籌,納入當地鄉村建設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定期通報建設進展,確保示範點建設按時保質完成。縣區文明辦要加強科學指導,做好事前方案論證、事中建設監管、事後組織檢收等工作,保證村史館示範點建設有力有序推進。
2.強化經費保障。各縣區要積極推進村史館建設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第一批示範點建設資金由各縣區結合實際,統籌各級各類財政資金、村集體資金及社會資金進行建設,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省文明辦按照先建後補的方式,擇優選取35個村史館給予資助。
3.加強建設管理。要本著選址科學、示範帶動、項目管理、有效運行、發展持續原則,因地制宜進行建設,厲行節約、公開透明、注重實效。要落實「四議兩公開」的程序,讓村民參與到村史館建設的各個環節,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級獎補資金要嚴格執行相關財政規定,接受審計和監督。
4.搞好開放維護。村史館建成後要定期開放,各行政村要建立村史館開放、日常維護等管理制度,招募志願者、返鄉大學生、退休教師、老幹部、退役軍人等作為專兼職講解員、管理員,確保村史館正常運轉。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補充更新村史館內容,不斷拓展延伸村史館的文化內涵和載體功能,提高村史館吸引力,逐步打造成為本地特色文化旅遊名片。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突出「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愁記憶、守望精神家園、弘揚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主旨,積極推進村史館示範點建設,以此帶動更多的鄉村建設村史館,不斷拓寬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滿足新時代農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為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有利保障。
二、建設目標
從今年起,結合實際推行村史館示範點建設,到2022年,在全市農村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規模適當、群眾歡迎、充分發揮作用的村史館,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進一步鞏固提升。
今年:每個縣區至少建成一個行政村村史館示範點,鼓勵基礎條件好或籌集社會力量支持的村自主建設。
今年—2022年:全市省級以上文明村基本建成村史館。
三、建設原則
1.堅持價值引領。村史館建設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引導農民群眾追求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鄉土情懷,激發決戰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的精氣神。
2.堅持育人鑄魂。村史館建設要以史聚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運用多種形式展示村莊變遷、風土人情、文明風尚、發展巨變、家國情懷等內容,涵養文明鄉風,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3.堅持地域特色。村史館建設要結合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本地在生產生活、飲食、服飾、節慶等方面的特色資源,全面展示村莊發展的歷史文脈,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讓農民群眾留住鄉愁記憶,形成「一村一品」的鮮明特色。
4.堅持典型示範。村史館建設要堅持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具備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新路子,認真抓好示範點建設,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逐步擴大覆蓋面。鼓勵鄉賢能人為村史館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四、組織實施
1.明確功能定位。村史館要具備收藏、展示、傳承、教育等功能,使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傳承鄉村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的精神家園,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實踐課堂,凝聚群眾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宣傳平台,達到凝聚村民、教育村民、引導村民的目的,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創新建設模式。村史館建設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力求保持村落自然歷史特色,根據自身條件和展示需求確定面積,一般不應低於60平方米。一是共建共享型。充分利用村文化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各類公共房屋設施,通過場所共建、活動共享、功能互補等方式開展場館建設。二是標杆帶動型。經濟基礎較好或有社會力量資助的,可銜接當地土地利用規劃,選擇適宜的地方改建或擴建。三是綜合利用型。將村裡空閒房屋、閒置校舍、騰退宗教活動場所等場地,通過修繕、改造、置換等方式轉化為村史館,提高村史館建設的經濟性、實用性。
3.用好史志資料。內容真實、史志豐富是村史館的靈魂,必須廣泛收集、嚴格把關。要充分發揮當地史志辦、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單位的作用,收集相關史志資料,協助核准有關圖文資料,確保史志資料有依有據、真實可信。發動當地「五老」隊伍、鄉賢、駐村第一書記等為村史館建設獻計獻策,搞好方案評審、物品捐獻、資料整理、展品布局等工作,提高村史館建設的科學性、群眾性。
4.科學設計展陳。村史館要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主題,結合場館面積、布局等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設計,力求主題鮮明、版塊清晰、內容豐富,以圖文資料、實物展陳、榮譽展示、視頻展播、情景再現、願景展望等板塊內容,全面真實地反映村落歷史變遷,展示鄉村獨特的地域文化、社會發展進步、歷史先進人物和農民精神風貌等,提升村史館建設的質量和內涵。
5.豐富活動內容。村史館主要服務對象是當地農村群眾,要發揮村史館的功能作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鄉村學校、道德評議會等設計的活動載體有效銜接、互為補充,從農村群眾的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出發,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舉行節日民俗、技藝傳習、經典誦讀等群眾性主題活動,舉辦成人禮、集體婚禮、先進表彰等公共文化活動,引導村民珍惜榮譽、接續奮鬥,激發愛黨愛國、愛村愛家熱情。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思想教育,引領青少年向上向善、熱愛家鄉。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認識。各縣區要把村史館示範點建設作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工作統籌,納入當地鄉村建設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定期通報建設進展,確保示範點建設按時保質完成。縣區文明辦要加強科學指導,做好事前方案論證、事中建設監管、事後組織檢收等工作,保證村史館示範點建設有力有序推進。
2.強化經費保障。各縣區要積極推進村史館建設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第一批示範點建設資金由各縣區結合實際,統籌各級各類財政資金、村集體資金及社會資金進行建設,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省文明辦按照先建後補的方式,擇優選取35個村史館給予資助。
3.加強建設管理。要本著選址科學、示範帶動、項目管理、有效運行、發展持續原則,因地制宜進行建設,厲行節約、公開透明、注重實效。要落實「四議兩公開」的程序,讓村民參與到村史館建設的各個環節,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級獎補資金要嚴格執行相關財政規定,接受審計和監督。
4.搞好開放維護。村史館建成後要定期開放,各行政村要建立村史館開放、日常維護等管理制度,招募志願者、返鄉大學生、退休教師、老幹部、退役軍人等作為專兼職講解員、管理員,確保村史館正常運轉。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補充更新村史館內容,不斷拓展延伸村史館的文化內涵和載體功能,提高村史館吸引力,逐步打造成為本地特色文化旅遊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