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從思想上找問題。思想是支配一切行動的指南。恰逢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迎來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這一新思想,審計工作從單位到個人有怎樣的思想覺悟與政治站位,有怎樣的認識高度與深刻理解,是總結中的重要部分。圍繞這一思想,是否做到了黨性和個人修養的加強,是否做到了把紀律挺在前面,是否在作風建設上做到了持之以恆,是否在廉潔自律方面做到了堅守底線等等。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面對思想認識,都要有勇氣回頭看看走過的路,辦過的事,想過的問題,要從靈魂深處進行反思與審視。審計工作事關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審計人被形象譽為經濟衛士,可見黨和國家對審計工作給予很大厚望,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審計人時刻都不能忘記的初心,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做一個有敬業精神、有職業操守、有工作良知、有忠誠擔當的人。從思想上找問題,是遵循認真總結原則的首要前提。
二是從行動上找弱點。行動也是生產力。無論是哪個審計單位或是個人,年初都有制定過詳細的考核目標、量化任務,大家都在圍繞著這樣的目標任務努力工作,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任務都能很好地完成,這就給全局工作帶來了壓力,甚至有的留下了「欠賬」有待來年來還,這也就加大了來年的工作量,也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所以,進行總結正是要在一項一項的工作上,在一次一次的工作任務中,找出當初並未解決問題的病症,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工作被動,或者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致影響了後面的工作。「強弱項,補短板」是工作中常提到的一種補救措施,那麼在具體行動上是否做到了攻克難關,這就需要反思執行力與方式方法。很多時候,計劃的實施是需要執行力的到位才能真正完成好的,抑或有好的方式方法也能做到事半功倍,因而,需要深挖這些因素,認真汲取教訓,進行深刻反思,否則舊的痼疾不除,新的毒瘤仍會生長。做了總結,還需要從根本上提出解決的路徑,確保其可操作性?
三是從項目上找原因。審計工作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具體項目的執行與落實。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工作狀態與模式,但狀態是變化的,模式是可以改進的,為什麼有的項目完成得很好,成為優秀項目,而有的項目卻做得不夠理想,甚或有缺憾。如果一個項目做得差強人意,且把問題推給被審計對象,那一定是不負責任的,因為作為審計執法者,主動權就應該掌握在審計工作者手中,而不是處處被動,一時的被動或可以理解並作出扭轉局勢的努力,但一直被動就是執行力的嚴重不到位釀成。一個項目的實施,應該是經過精心部署,充分論證,嚴密審計,循序推進,深挖細查,形成結論的系列實施環節組成,這個過程中,必有應對處理突髮狀況的機制與方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都該有足夠理性與靈動的預判並作出處理的能力。到總結的時候,好的項目的成功,應該作為同類項目將成果運用發揮到最佳,做得不夠好的項目的問題根源,也當作為反面教材分析具體原因,找出癥結所在,以避免今後在同類項目中犯下第二次錯誤。總結不能掩蓋問題,不能在問題的查找上輕描淡寫,很多時候,找問題比看成績更能影響來年的工作思路,包括對後續工作的制定與執行?
四是從能力上找差距。對一項工作成敗的考量,很大程度上能力是基礎。一個單位有來之能戰之能勝的隊伍,那麼這個單位定能做出很好的成績,但一個隊伍也是個體組成,每個人的能力都會直接影響到全局工作的實施與開展,乃至影響到最後的結果。當工作一年做下來,每個人對自身的業務能力,都應該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自我評價。有一種人,很難發現自己的能力差距到底在哪裡,這是因為這種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對自己的職業生命是很危險的,故而,認真查找能力上的薄弱環節,並通過不斷學習來加以解決。所謂學習,一是從專業書籍上學習,二是從能力優秀的同行那裡學習,三是從最新的方式方法上接受培訓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業務水平,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的知識能量、學識水準都存在著不足,而這些不足或許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優勢,因而,要帶著虛心的態度學習業務掌握技能,將自身能力提高到新的層次,如此才能對下一份工作應對自如。所以說,要善於總結,並敢於自我揭短,充分暴露不足,並有克服各種問題的勇氣與信心。
五是從謀划上找突破。變是永遠的不變。面對新一年審計工作,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心謀劃,發掘亮點,是要認真思考、合理規劃的重要內容。站在單位的角度,要遵照上級審計機關和地方政府的精神與要求,更加突出權力監督制約重點,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積極探索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關注政策執行、經濟決策、財政管理、民生改善、資源開發利用等各個方面履職盡責情況,助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等等,這就要求在相關審計項目的立項上科學安排,精心組織,做出成效。作為審計工作者,要在認真總結過去的同時,規劃好新一年的奮進目標,比如如何完成規定的量化考核內容,如何擇時參加審計業務相關知識培訓,如何計劃讀完幾本專業書籍或者有關提升自身品位的書籍,比如通過審計項目寫些高質量信息或論文發表等等,力爭做到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積蓄力量,爭先進位,提高素養,不斷給自己加壓,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將自己鍛造成審計隊伍中真正的優秀鐵軍。
二是從行動上找弱點。行動也是生產力。無論是哪個審計單位或是個人,年初都有制定過詳細的考核目標、量化任務,大家都在圍繞著這樣的目標任務努力工作,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任務都能很好地完成,這就給全局工作帶來了壓力,甚至有的留下了「欠賬」有待來年來還,這也就加大了來年的工作量,也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所以,進行總結正是要在一項一項的工作上,在一次一次的工作任務中,找出當初並未解決問題的病症,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工作被動,或者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致影響了後面的工作。「強弱項,補短板」是工作中常提到的一種補救措施,那麼在具體行動上是否做到了攻克難關,這就需要反思執行力與方式方法。很多時候,計劃的實施是需要執行力的到位才能真正完成好的,抑或有好的方式方法也能做到事半功倍,因而,需要深挖這些因素,認真汲取教訓,進行深刻反思,否則舊的痼疾不除,新的毒瘤仍會生長。做了總結,還需要從根本上提出解決的路徑,確保其可操作性?
三是從項目上找原因。審計工作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具體項目的執行與落實。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工作狀態與模式,但狀態是變化的,模式是可以改進的,為什麼有的項目完成得很好,成為優秀項目,而有的項目卻做得不夠理想,甚或有缺憾。如果一個項目做得差強人意,且把問題推給被審計對象,那一定是不負責任的,因為作為審計執法者,主動權就應該掌握在審計工作者手中,而不是處處被動,一時的被動或可以理解並作出扭轉局勢的努力,但一直被動就是執行力的嚴重不到位釀成。一個項目的實施,應該是經過精心部署,充分論證,嚴密審計,循序推進,深挖細查,形成結論的系列實施環節組成,這個過程中,必有應對處理突髮狀況的機制與方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都該有足夠理性與靈動的預判並作出處理的能力。到總結的時候,好的項目的成功,應該作為同類項目將成果運用發揮到最佳,做得不夠好的項目的問題根源,也當作為反面教材分析具體原因,找出癥結所在,以避免今後在同類項目中犯下第二次錯誤。總結不能掩蓋問題,不能在問題的查找上輕描淡寫,很多時候,找問題比看成績更能影響來年的工作思路,包括對後續工作的制定與執行?
四是從能力上找差距。對一項工作成敗的考量,很大程度上能力是基礎。一個單位有來之能戰之能勝的隊伍,那麼這個單位定能做出很好的成績,但一個隊伍也是個體組成,每個人的能力都會直接影響到全局工作的實施與開展,乃至影響到最後的結果。當工作一年做下來,每個人對自身的業務能力,都應該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自我評價。有一種人,很難發現自己的能力差距到底在哪裡,這是因為這種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對自己的職業生命是很危險的,故而,認真查找能力上的薄弱環節,並通過不斷學習來加以解決。所謂學習,一是從專業書籍上學習,二是從能力優秀的同行那裡學習,三是從最新的方式方法上接受培訓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業務水平,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的知識能量、學識水準都存在著不足,而這些不足或許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優勢,因而,要帶著虛心的態度學習業務掌握技能,將自身能力提高到新的層次,如此才能對下一份工作應對自如。所以說,要善於總結,並敢於自我揭短,充分暴露不足,並有克服各種問題的勇氣與信心。
五是從謀划上找突破。變是永遠的不變。面對新一年審計工作,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心謀劃,發掘亮點,是要認真思考、合理規劃的重要內容。站在單位的角度,要遵照上級審計機關和地方政府的精神與要求,更加突出權力監督制約重點,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積極探索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關注政策執行、經濟決策、財政管理、民生改善、資源開發利用等各個方面履職盡責情況,助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等等,這就要求在相關審計項目的立項上科學安排,精心組織,做出成效。作為審計工作者,要在認真總結過去的同時,規劃好新一年的奮進目標,比如如何完成規定的量化考核內容,如何擇時參加審計業務相關知識培訓,如何計劃讀完幾本專業書籍或者有關提升自身品位的書籍,比如通過審計項目寫些高質量信息或論文發表等等,力爭做到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積蓄力量,爭先進位,提高素養,不斷給自己加壓,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將自己鍛造成審計隊伍中真正的優秀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