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目的:
為了保障我園教職員工和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依據相關法規,建立並完善應急救援機制,以便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及時、正確、高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把事件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預案。
二、安全事故處置小組:
成立由園長、行政主管、後勤主任、保健醫生、各班主任、保育員、食堂工作人員組成的飲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各部門職責:
領導小組 組長:劉琪。
成員:行政主管(賈菊鳳 、陳穎、王樹萍、)。
後勤主任 (周秋萍)。
主要職責:負責統一決策、組織、指揮園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響應行動,下達應急處置工作任務。
醫療救護組 組長:保健老師(楊秀華、劉晶艷、馮瑩瑩)。
成員:各班教師,保育員及食堂人員。
主要職責:當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時,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發出醫療求援,撥打「120」醫療搶救電話。要及時果斷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發病情況,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三、預防辦法:
1、學校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制定製度,落實到人,落實措施,加強教育檢查,責任到人。
2、按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無健康證的人員一律不准上崗。
3、嚴格把好食品驗收關,杜絕不潔、變質或三無食品流入,做好驗收記錄。
4、掌握好食品原材料庫存量及存放時間,妥善管理,不得出現發霉變質現象。倉庫內要做好滅鼠工作。
5、原材料的貯存要分類、分架、離牆、離地;食品的存放、加工、分發要做到生熟分開。
6、已加工完的飯菜盛桶後要及時加蓋、離地,做好防蠅防塵工作。
7、飯菜按量製作與分發,不得存放剩飯菜。
8、規範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燒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時要進入熟食間冷卻。
9、嚴格熟食間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
10、做好留樣食物的記錄並簽名,留樣食品須保留48小時。
11、非食堂人員嚴禁進入食堂;食堂人員禁止一人單獨在食堂。
12、嚴格各操作環節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確,時間要保證。
13、各班教師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及時發現異常現象。
四、處理程序:
一旦發現有食物中毒的現象,按下列程序處理:
1、事件發現人要立即向安全領導小組彙報。園領導則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按照分工開展工作。
2、後勤主任、保健人員協助保健醫生負責救護工作,立即把患者送往區級以上醫院救治。
3、營養員負責封存保留好中毒者吃剩的食物和排泄物(嘔吐物、大便),炊事用具,飯菜成品,半成品,留樣品等保留待查,以便衛生部門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期間,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食堂。
4、如實反映情況:園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的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分餐老師及中毒人員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況,將中毒人員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進餐而未發病者、中毒者的主要特徵,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食物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及時向局辦公室和業務科室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同時報區衛生監督所,托幼單位還要報區兒保所。
6、組織由後勤主任、保健人員、骨幹教師組成的陪護隊伍,具體負責陪護事宜。
7、學校主要領導要召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情況,制訂有效措施,具體落實人員分工。
8、學校保健教師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專冊登記,統計好患病師生的具體情況(包括:班級、人數、發病日期、主要症狀、就醫情況等),積極主動配合區衛監所和進行調查。
9、聽從區衛監所和專業部門的專業指導。
10、穩定幼兒情緒,做好家長工作,保證幼兒園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五、責任追究:
在師生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報告和處理過程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履行報告職責,瞞報、謊報、疏於管理或玩忽職守,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通報批評或相應的行政處分,情況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
為了保障我園教職員工和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依據相關法規,建立並完善應急救援機制,以便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及時、正確、高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把事件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預案。
二、安全事故處置小組:
成立由園長、行政主管、後勤主任、保健醫生、各班主任、保育員、食堂工作人員組成的飲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各部門職責:
領導小組 組長:劉琪。
成員:行政主管(賈菊鳳 、陳穎、王樹萍、)。
後勤主任 (周秋萍)。
主要職責:負責統一決策、組織、指揮園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響應行動,下達應急處置工作任務。
醫療救護組 組長:保健老師(楊秀華、劉晶艷、馮瑩瑩)。
成員:各班教師,保育員及食堂人員。
主要職責:當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時,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發出醫療求援,撥打「120」醫療搶救電話。要及時果斷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發病情況,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三、預防辦法:
1、學校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制定製度,落實到人,落實措施,加強教育檢查,責任到人。
2、按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無健康證的人員一律不准上崗。
3、嚴格把好食品驗收關,杜絕不潔、變質或三無食品流入,做好驗收記錄。
4、掌握好食品原材料庫存量及存放時間,妥善管理,不得出現發霉變質現象。倉庫內要做好滅鼠工作。
5、原材料的貯存要分類、分架、離牆、離地;食品的存放、加工、分發要做到生熟分開。
6、已加工完的飯菜盛桶後要及時加蓋、離地,做好防蠅防塵工作。
7、飯菜按量製作與分發,不得存放剩飯菜。
8、規範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燒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時要進入熟食間冷卻。
9、嚴格熟食間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
10、做好留樣食物的記錄並簽名,留樣食品須保留48小時。
11、非食堂人員嚴禁進入食堂;食堂人員禁止一人單獨在食堂。
12、嚴格各操作環節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確,時間要保證。
13、各班教師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及時發現異常現象。
四、處理程序:
一旦發現有食物中毒的現象,按下列程序處理:
1、事件發現人要立即向安全領導小組彙報。園領導則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通知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按照分工開展工作。
2、後勤主任、保健人員協助保健醫生負責救護工作,立即把患者送往區級以上醫院救治。
3、營養員負責封存保留好中毒者吃剩的食物和排泄物(嘔吐物、大便),炊事用具,飯菜成品,半成品,留樣品等保留待查,以便衛生部門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期間,嚴禁無關人員進入食堂。
4、如實反映情況:園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的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分餐老師及中毒人員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況,將中毒人員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進餐而未發病者、中毒者的主要特徵,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食物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溫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5、及時向局辦公室和業務科室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同時報區衛生監督所,托幼單位還要報區兒保所。
6、組織由後勤主任、保健人員、骨幹教師組成的陪護隊伍,具體負責陪護事宜。
7、學校主要領導要召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情況,制訂有效措施,具體落實人員分工。
8、學校保健教師要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專冊登記,統計好患病師生的具體情況(包括:班級、人數、發病日期、主要症狀、就醫情況等),積極主動配合區衛監所和進行調查。
9、聽從區衛監所和專業部門的專業指導。
10、穩定幼兒情緒,做好家長工作,保證幼兒園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五、責任追究:
在師生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報告和處理過程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履行報告職責,瞞報、謊報、疏於管理或玩忽職守,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通報批評或相應的行政處分,情況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