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村需要拆除數十間舊農房,沒有一個人反對:「黨員幹部先拆了自己和親戚的房,咱們群眾也要有覺悟。」。
南聯村內乾淨整潔,村內沒有誰再像以往那樣隨手亂扔垃圾:「書記每天都帶頭掃地,我們還好意思把村內環境搞髒?」。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
在新會區羅坑鎮,黨員幹部和群眾之間,關於溝通、信任、認同的故事很多。近年來,羅坑鎮通過實施「頭雁」培育「十個一」工程,培育了一批政治上合格、經濟上廉潔、能力上勝任、工作上盡職的村級「頭雁」。
實施「十個一」工程 精心培育「頭雁」。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去年上半年,我們對全鎮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總結了多個問題,包括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羅坑鎮黨建辦相關負責人直言不諱。
隨後,一個旨在培養鄉村振興生力軍、大力推進農村黨組織建設的「頭雁工程」在羅坑鎮全面展開。去年上半年,羅坑鎮黨委、鎮政府提早部署,廣泛徵求村(社區)「兩委」成員、下屬黨組織書記、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意見,溝通想法,凝聚共識,從黨員幹部、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致富能人、現任優秀村幹部中篩選出了一批能力強的後備幹部隊伍。隨後,對後備幹部和黨組織書記進行審查,對「體檢」中存在「亞健康」「不健康」的幹部,實行一票否決。同時,組織召開村(社區)幹部集體廉政談話會議,明確「高壓線」,督促村(社區)幹部堅守底線。
為培養「頭雁」,村級換屆選舉工作完成後,結合「頭雁」培育「十個一」工程,羅坑鎮黨建辦常態化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和後備幹部到紅色教育基地學習,重走紅色道路,貫徹落實導師制。由該鎮各駐村組領導擔任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導師,通過「心貼心地談、肩並肩地走」,為「頭雁」指點迷津,解難答疑,有針對性地對「頭雁」進行培養,協助「頭雁」帶領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同心同德、奮勇前行。同時,該鎮邀請上級部門領導、業務骨幹為村幹部開展培訓20多場,進一步增強村幹部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村(社區)「兩委」幹部的履職能力。
羅坑鎮的「頭雁」們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
躬行實踐投入工作 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村黨組織書記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及黨員隊伍的「領頭雁」和「帶頭人」。一個村黨組織有沒有戰鬥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乾得出不出色,都與黨組織書記密切相關。
經過一系列的洗禮,「頭雁」們紛紛躬行實踐,以村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投身鄉村建設。
近日,今年全省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單位結果出爐,羅坑鎮下沙村被認定為今年全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這些年,下沙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整潔了,環境優美了,村民也住得更舒服了。下沙村的發展模式為新會鄉村振興提供了「下沙模式」。
2017年,林煥洋當選下沙村黨總支書記。身為退役軍人的他,退伍回鄉之後,把在軍營里培養起來的敢於擔當、正直嚴謹、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投入到農村工作中。
如今,林煥洋經常帶領一群穿著印有「紅色服務不打烊」字樣馬甲的黨員出現在下沙村的各家各戶。「紅馬甲」們有的在派發宣傳單,有的在和村民親切交談。據悉,下沙村創新建立「群眾點單、書記派單、黨員幹部接單、多元做單」服務機制,以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代表接訪不打烊、紅色服務熱線為抓手,成為羅坑鎮首個「紅色服務不打烊」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紅馬甲」均為退休在家的30多名無職黨員,他們擔任村情民意收集員、文明新風引導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矛盾化解調解員、環境衛生協管員、扶貧幫扶服務員、紅色講解員等角色,積極發揮老黨員餘熱,帶動更多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各項工作。
「作為黨員,村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包括應急救援、矛盾調解、政策諮詢、法律幫助、清潔家園等。無論是政策大事,還是鄰里關係小事,我們都設立了紅色服務熱線,24小時專人接聽,全天候為群眾提供紅色服務。」林煥洋介紹說。
下沙村「積分+紅色服務不打烊」啟動儀式現場。
亮出「十四五」規劃藍圖 確定各村發展目標。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近日,新會區在全區統一部署開展村(社區)今年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羅坑鎮的履新「頭雁」積極響應,紛紛亮出各自村的「十四五」規劃藍圖,確定未來5年發展目標。
「曾經,村裡的人拚命往城裡涌,現在,大家更願意到鄉下來。」「80後」林適財說。他是一家五金廠的老闆,羅坑鎮蘆沖村人。今年7月,林適財被推選為蘆沖村黨總支書記,工作重心也由個人致富轉向「頭雁」領航。他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帶領村民致富。在近期結束的村級換屆選舉中,林適財成功連任。
目前,蘆沖村集體主要通過開展工業園區、發包農田獲得經濟收入。目前,該村工業園區已引入5家建築、建材企業。
談到五年規劃,林適財已有藍圖。「我將不負村民的重託,帶領村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藉助古村落文化資源發展多元化產業,加大民心工程上的投入,如興修水利等,以削弱颱風雨水天氣對低洼農田的影響。」林適財說。
1978年出生的凡啟紅是羅坑鎮為數不多的巾幗「頭雁」之一。2017年8月,她以聘用幹部的身份進入南聯村委會工作,201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6月被推選為南聯村黨總支書記。在近期結束的村級換屆選舉中,凡啟紅成功連任。近幾年,南聯村開展了變電站建設、村牌設立、南聯公園建設、廣場磚鋪設、南安里小組村改造、農田基耕道路維修等民心工程,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未來5年,南聯村希望藉助國道g240,及自身的生態產品和生態環境優勢,引進工業園區或生態產業園區,將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另外,進一步推進民心工程建設,如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維修『老人之家』,為所有村邊魚塘設置護欄。」凡啟紅說。
南聯村內乾淨整潔,村內沒有誰再像以往那樣隨手亂扔垃圾:「書記每天都帶頭掃地,我們還好意思把村內環境搞髒?」。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
在新會區羅坑鎮,黨員幹部和群眾之間,關於溝通、信任、認同的故事很多。近年來,羅坑鎮通過實施「頭雁」培育「十個一」工程,培育了一批政治上合格、經濟上廉潔、能力上勝任、工作上盡職的村級「頭雁」。
實施「十個一」工程 精心培育「頭雁」。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去年上半年,我們對全鎮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總結了多個問題,包括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羅坑鎮黨建辦相關負責人直言不諱。
隨後,一個旨在培養鄉村振興生力軍、大力推進農村黨組織建設的「頭雁工程」在羅坑鎮全面展開。去年上半年,羅坑鎮黨委、鎮政府提早部署,廣泛徵求村(社區)「兩委」成員、下屬黨組織書記、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意見,溝通想法,凝聚共識,從黨員幹部、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致富能人、現任優秀村幹部中篩選出了一批能力強的後備幹部隊伍。隨後,對後備幹部和黨組織書記進行審查,對「體檢」中存在「亞健康」「不健康」的幹部,實行一票否決。同時,組織召開村(社區)幹部集體廉政談話會議,明確「高壓線」,督促村(社區)幹部堅守底線。
為培養「頭雁」,村級換屆選舉工作完成後,結合「頭雁」培育「十個一」工程,羅坑鎮黨建辦常態化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和後備幹部到紅色教育基地學習,重走紅色道路,貫徹落實導師制。由該鎮各駐村組領導擔任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導師,通過「心貼心地談、肩並肩地走」,為「頭雁」指點迷津,解難答疑,有針對性地對「頭雁」進行培養,協助「頭雁」帶領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同心同德、奮勇前行。同時,該鎮邀請上級部門領導、業務骨幹為村幹部開展培訓20多場,進一步增強村幹部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村(社區)「兩委」幹部的履職能力。
羅坑鎮的「頭雁」們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
躬行實踐投入工作 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村黨組織書記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及黨員隊伍的「領頭雁」和「帶頭人」。一個村黨組織有沒有戰鬥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乾得出不出色,都與黨組織書記密切相關。
經過一系列的洗禮,「頭雁」們紛紛躬行實踐,以村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投身鄉村建設。
近日,今年全省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單位結果出爐,羅坑鎮下沙村被認定為今年全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這些年,下沙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整潔了,環境優美了,村民也住得更舒服了。下沙村的發展模式為新會鄉村振興提供了「下沙模式」。
2017年,林煥洋當選下沙村黨總支書記。身為退役軍人的他,退伍回鄉之後,把在軍營里培養起來的敢於擔當、正直嚴謹、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投入到農村工作中。
如今,林煥洋經常帶領一群穿著印有「紅色服務不打烊」字樣馬甲的黨員出現在下沙村的各家各戶。「紅馬甲」們有的在派發宣傳單,有的在和村民親切交談。據悉,下沙村創新建立「群眾點單、書記派單、黨員幹部接單、多元做單」服務機制,以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代表接訪不打烊、紅色服務熱線為抓手,成為羅坑鎮首個「紅色服務不打烊」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紅馬甲」均為退休在家的30多名無職黨員,他們擔任村情民意收集員、文明新風引導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矛盾化解調解員、環境衛生協管員、扶貧幫扶服務員、紅色講解員等角色,積極發揮老黨員餘熱,帶動更多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各項工作。
「作為黨員,村民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包括應急救援、矛盾調解、政策諮詢、法律幫助、清潔家園等。無論是政策大事,還是鄰里關係小事,我們都設立了紅色服務熱線,24小時專人接聽,全天候為群眾提供紅色服務。」林煥洋介紹說。
下沙村「積分+紅色服務不打烊」啟動儀式現場。
亮出「十四五」規劃藍圖 確定各村發展目標。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近日,新會區在全區統一部署開展村(社區)今年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羅坑鎮的履新「頭雁」積極響應,紛紛亮出各自村的「十四五」規劃藍圖,確定未來5年發展目標。
「曾經,村裡的人拚命往城裡涌,現在,大家更願意到鄉下來。」「80後」林適財說。他是一家五金廠的老闆,羅坑鎮蘆沖村人。今年7月,林適財被推選為蘆沖村黨總支書記,工作重心也由個人致富轉向「頭雁」領航。他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帶領村民致富。在近期結束的村級換屆選舉中,林適財成功連任。
目前,蘆沖村集體主要通過開展工業園區、發包農田獲得經濟收入。目前,該村工業園區已引入5家建築、建材企業。
談到五年規劃,林適財已有藍圖。「我將不負村民的重託,帶領村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藉助古村落文化資源發展多元化產業,加大民心工程上的投入,如興修水利等,以削弱颱風雨水天氣對低洼農田的影響。」林適財說。
1978年出生的凡啟紅是羅坑鎮為數不多的巾幗「頭雁」之一。2017年8月,她以聘用幹部的身份進入南聯村委會工作,201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6月被推選為南聯村黨總支書記。在近期結束的村級換屆選舉中,凡啟紅成功連任。近幾年,南聯村開展了變電站建設、村牌設立、南聯公園建設、廣場磚鋪設、南安里小組村改造、農田基耕道路維修等民心工程,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未來5年,南聯村希望藉助國道g240,及自身的生態產品和生態環境優勢,引進工業園區或生態產業園區,將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另外,進一步推進民心工程建設,如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維修『老人之家』,為所有村邊魚塘設置護欄。」凡啟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