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高等教育的內容。如何落實勞動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以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為例,剖析多年來該校堅持不懈開展勞動教育的做法,並對如何進一步做好高校勞動教育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d43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31-01。
一、前言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是黨中央第一次將勞動教育上升到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教育的這一論述,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並將勞動教育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繫起來。進入新時代,大學生表現出許多新特點,高校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事關重大、意義深遠。
二、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的自我實現,是創造一切價值的源泉,是實現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說社會財富的創造依靠勞動,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勞動。我們所說的勞動教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豐富其勞動情感,激發其勞動興趣,培養其勞動技能,從而使其成為一名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新時代大學生。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對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使其在勞動教育中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其認真負責對待勞動的態度。第二,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評價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了解社會分工和個人職業目標,懂得任何勞動職業都是有意義的。第三,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勞動精神,使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第四,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勤勞善良、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優良品質,使其養成崇尚勞動的高尚情操。習近平指出「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勞動教育還可以促進大學生樹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價值觀。
三、高校落實勞動教育的策略
大學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培育大學生的勞動精神作為人才的目標之一既關係到人才總體目標的實現,又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黨中央就勞動教育已經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個高校具體情況不同,採取的落實辦法和對策也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從培養勞動意識、健全制度機制、完善考核評價等方面採取對策。
(一)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進入新時代,針對大學生勞動意識較差、缺乏勞動精神的現狀,筆者認為其原因歸結起來大致有兩方面。一方面,95後、00後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基本上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時代,搞怪作秀的網紅,暴富的影星、歌星,投機取巧的不良經營者衝擊著大學生的勞動觀,消解著艱苦樸素、勤勞創業等傳統的勞動教育理念。針對這些原因,高校要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改變過分強調智育的觀念。
比如,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計劃,勞動課程歸入學生課程體系,勞動課每學期安排一周,每學年兩周,覆蓋全體在校學生。勞動周前,輔導員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明確要求和標準,按照勞動區域進行分組,設定組長:勞動周中,學生工作部安排專職教師負責督促指導,檢查勞動結果,不符合要求者,進行批評教育。勞動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了勞動精神。學校能夠每年拿出兩周時間開展勞動教育主要得益於學院領導、教務部門、學生工作部、系部領導、輔導員合力的結果,正是從院領導到教師全員參與的勞動教育模式才順利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之中。
(二)健全制度和運行機制,讓勞動教育有制度保證。
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實需要有與之相對的制度作保障。勞動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放在高校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制度的框架下,勞動教育制度要融入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校園文化制度、後勤保障制度中來,讓勞動課程、專業教學相得益彰。因此,制定勞動教育制度應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和學院自身制度情況,從勞動政策、勞動管理、師資隊伍、運行保障等方面著手。一方面勞動教育課程要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照專業必修課的管理方法,明確勞動教育的主管部門、勞動課程內容、勞動教育保障、勞動教育考核評價等因素。比如,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勞動政策的制定實施,制定了勞動教育實施辦法,學生工作部作為勞動教育的主管部門負責勞動教育培養目標制定,統一規劃勞動教育組織實施細則,每年度學生工作部會將勞動任務進行統一部署和安排,劃定勞動職責、勞動標準以及工作要求,形成了勞動教育科學系統管理機制。
(三)搭建課堂平台,創造實踐機會,讓課堂與實踐有機結合。
勞動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場景化的教育形式,一定的課堂教學是必要的,但最終落實好勞動教育離不開勞動實踐,所以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一方面搭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平台。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為大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實踐平台,讓課堂教學與實踐鍛鍊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邀請企業工匠、勞動模範到學校開展訪談交流活動,請他們給學生作勞動分享,讓學生接受思想上的教育,學習他們的勞動精神。在實踐平台搭建方面,高校既要發揮學生在校園美化、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又要加強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態度的端正。比如,針對高職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學場所和宿舍中度過的特點,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在實訓室定期安排學生進行教室和實訓室的日常管理、衛生清潔,在宿舍樓進行輪流值班,負責宿舍的衛生清掃。
(四)加強考核,宣傳典型,使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勞動評價不僅要依據考核評分的辦法,更應立足於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通過勞動教育考核,可以提高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知,加深對勞動精神的理解。因此,健全勞動教育的考核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將勞動教育考核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按照勞動態度、勞動效果、勞動技能等方面表現進行測評。學院勞動教育內容分為四大類,宿舍衛生清掃、勞動周課程、勤工助學崗位、公益勞動崗位。宿舍衛生採取每天打分制,分為星級、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宿舍管理員根據宿舍衛生檢查工作細則每天進行檢查評比,各系班級宿舍衛生排名納入學生管理工作考核。勞動周考核由學生工作部負責完成,學生要從勞動態度、勞動任務、勞動效果等角度撰寫勞動總結,輔導員根據勞動總結和實際表現填寫勞動鑑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學院為獲得優秀的學生頒發「勞動模範」榮譽證書,並通過張貼海報、公眾號、校園廣播等方式對獲得「勞動模範」的同學進行宣傳,在校園中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重視勞動的積極氛圍。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d43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31-01。
一、前言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是黨中央第一次將勞動教育上升到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教育的這一論述,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並將勞動教育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繫起來。進入新時代,大學生表現出許多新特點,高校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事關重大、意義深遠。
二、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的自我實現,是創造一切價值的源泉,是實現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說社會財富的創造依靠勞動,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勞動。我們所說的勞動教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豐富其勞動情感,激發其勞動興趣,培養其勞動技能,從而使其成為一名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新時代大學生。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對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使其在勞動教育中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其認真負責對待勞動的態度。第二,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評價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了解社會分工和個人職業目標,懂得任何勞動職業都是有意義的。第三,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勞動精神,使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第四,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勤勞善良、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優良品質,使其養成崇尚勞動的高尚情操。習近平指出「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勞動教育還可以促進大學生樹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價值觀。
三、高校落實勞動教育的策略
大學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培育大學生的勞動精神作為人才的目標之一既關係到人才總體目標的實現,又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黨中央就勞動教育已經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個高校具體情況不同,採取的落實辦法和對策也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從培養勞動意識、健全制度機制、完善考核評價等方面採取對策。
(一)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進入新時代,針對大學生勞動意識較差、缺乏勞動精神的現狀,筆者認為其原因歸結起來大致有兩方面。一方面,95後、00後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基本上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時代,搞怪作秀的網紅,暴富的影星、歌星,投機取巧的不良經營者衝擊著大學生的勞動觀,消解著艱苦樸素、勤勞創業等傳統的勞動教育理念。針對這些原因,高校要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改變過分強調智育的觀念。
比如,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計劃,勞動課程歸入學生課程體系,勞動課每學期安排一周,每學年兩周,覆蓋全體在校學生。勞動周前,輔導員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明確要求和標準,按照勞動區域進行分組,設定組長:勞動周中,學生工作部安排專職教師負責督促指導,檢查勞動結果,不符合要求者,進行批評教育。勞動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了勞動精神。學校能夠每年拿出兩周時間開展勞動教育主要得益於學院領導、教務部門、學生工作部、系部領導、輔導員合力的結果,正是從院領導到教師全員參與的勞動教育模式才順利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之中。
(二)健全制度和運行機制,讓勞動教育有制度保證。
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實需要有與之相對的制度作保障。勞動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放在高校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制度的框架下,勞動教育制度要融入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校園文化制度、後勤保障制度中來,讓勞動課程、專業教學相得益彰。因此,制定勞動教育制度應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和學院自身制度情況,從勞動政策、勞動管理、師資隊伍、運行保障等方面著手。一方面勞動教育課程要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照專業必修課的管理方法,明確勞動教育的主管部門、勞動課程內容、勞動教育保障、勞動教育考核評價等因素。比如,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勞動政策的制定實施,制定了勞動教育實施辦法,學生工作部作為勞動教育的主管部門負責勞動教育培養目標制定,統一規劃勞動教育組織實施細則,每年度學生工作部會將勞動任務進行統一部署和安排,劃定勞動職責、勞動標準以及工作要求,形成了勞動教育科學系統管理機制。
(三)搭建課堂平台,創造實踐機會,讓課堂與實踐有機結合。
勞動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場景化的教育形式,一定的課堂教學是必要的,但最終落實好勞動教育離不開勞動實踐,所以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一方面搭設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平台。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為大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實踐平台,讓課堂教學與實踐鍛鍊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邀請企業工匠、勞動模範到學校開展訪談交流活動,請他們給學生作勞動分享,讓學生接受思想上的教育,學習他們的勞動精神。在實踐平台搭建方面,高校既要發揮學生在校園美化、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又要加強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態度的端正。比如,針對高職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學場所和宿舍中度過的特點,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在實訓室定期安排學生進行教室和實訓室的日常管理、衛生清潔,在宿舍樓進行輪流值班,負責宿舍的衛生清掃。
(四)加強考核,宣傳典型,使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勞動評價不僅要依據考核評分的辦法,更應立足於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通過勞動教育考核,可以提高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知,加深對勞動精神的理解。因此,健全勞動教育的考核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將勞動教育考核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按照勞動態度、勞動效果、勞動技能等方面表現進行測評。學院勞動教育內容分為四大類,宿舍衛生清掃、勞動周課程、勤工助學崗位、公益勞動崗位。宿舍衛生採取每天打分制,分為星級、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宿舍管理員根據宿舍衛生檢查工作細則每天進行檢查評比,各系班級宿舍衛生排名納入學生管理工作考核。勞動周考核由學生工作部負責完成,學生要從勞動態度、勞動任務、勞動效果等角度撰寫勞動總結,輔導員根據勞動總結和實際表現填寫勞動鑑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學院為獲得優秀的學生頒發「勞動模範」榮譽證書,並通過張貼海報、公眾號、校園廣播等方式對獲得「勞動模範」的同學進行宣傳,在校園中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重視勞動的積極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