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制宜興產業
產業興而百業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難點在產業。如何有效推進產業振興:
一是主導產業要選准。一般來說,產業的確定是結合區位、土壤、氣候等諸多客觀條件,但我認為還是遵循先看存量、謀劃增量、尋求變量。所謂存量就是所在村已有的產業基礎,增量就是在規模的擴展和品質的提升上下功夫,變量就是在產業鏈的延伸和營銷模式、渠道上找突破。五河的構樹、菖蒲的紅茶、冶溪的夏秋茶發展比較好就是例證,比盲目上新產業成功的機率要高得多。
二是政策力量要用足。政策力量就是產業項目資金的安排強度,產業一經確定,就要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勇於嘗試一個項目一個班子牽頭,一筆資金一個項目使用、一項工作一個機制保障。白帽的「金雞工程」、中石化的「思民、思遠」就是政策力量用足的生動。
三是機制模式要用活。一方面產業項目安排要活。規避想幹事的沒項目,不想幹事的或者說條件不成熟的有項目,建議產業資金項目掛榜招標,以村為單位競爭投標。一方面利益聯結機制要活。打破地域界限,消除部門門檻,以農業的「四帶一自」為基礎,向林業、拓展,跨村、跨鄉鎮利益聯結,實現要素全域流通、收益全員共享。
因地制宜定考核
考核是指揮棒、考核是風向標。鄉村振興的考核機制要破舊立新,要規避現行考核機制弊端、規避鄉鎮發展同質化窠臼。
一是比特色。一個村有一個村的亮點,一個鄉鎮有一個鄉鎮的風情。對於全縣來說,就是各出一盤菜、共上一桌席。敢於在考核中施行「一美遮百丑」,有利於一個地方把特色做優、做精、做實,有利於一個地方發展理念的銜接,發展路徑的深化。
二是爭先進。將鄉鎮在縣以上取得先進榮譽作為考核權重而非加分因素,有利於工作視野的拓展,有利於幹部能力的提升。小範圍的先進是矮子裡選長子,有時矇混了「內增高」。只有更高層次的先進才有說服力,才能形成標杆和指引,有利於全縣整體工作上水平。
三是創一流。鄉村振興是否有效推進,需要優質的上層制度設計。縣直部門要吃透上級精神,結合我縣各鄉鎮實際分類做好指導,相關工作成效一併納入考核範圍,切實改變重督查輕指導現象,為工作創一流提供智力支持。
因事制宜選人才
鄉村振興落子在事、關鍵在人,人才隊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保障,其素質、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的速度和效果。
一要在幹事創業中選拔幹部。堅持在事業中看人、用人、培養人,樹立有為者有位導向。比照脫貧攻堅模式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打通分管同志及駐村工作隊隊長提拔綠色通道,加大優秀村書記享受副科級經濟待遇、進班子和從村幹部中選拔公務員等政策力度;同時做好容錯免責機制設計,讓幹部擔起應有的擔當,流汗不流淚。
二要在幹事創業中配強班子。山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美不美,就看村兩委。增強鄉村的「造血」功能,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切實提升基層組織的組織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擔負好黨員、服務群眾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和培養大學生村官、鄉村技術人員、黨小組長和村民組長,特別是青年後備幹部,通過試崗鍛鍊、參與中心工作,讓他們儘快掌握黨務村務、經濟管理、科學技術等知識技能,選擇他們成為鄉村振興隊伍中的中流砥柱。
三要幹事創業中發掘能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聚焦經濟能人、致富能手、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士、大學生等鄉村人才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發揮他們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帶動力,用足用活政策,讓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支持本土農民就業創業,加大培訓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懂技術、能管理、善經營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為一種讓人嚮往的職業,真正發揮鄉村振興「生力軍」作用。
鄉村振興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事關中國社會深層次變革,所要探討的問題還很多,限於個人能力,就講這幾點。
產業興而百業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難點在產業。如何有效推進產業振興:
一是主導產業要選准。一般來說,產業的確定是結合區位、土壤、氣候等諸多客觀條件,但我認為還是遵循先看存量、謀劃增量、尋求變量。所謂存量就是所在村已有的產業基礎,增量就是在規模的擴展和品質的提升上下功夫,變量就是在產業鏈的延伸和營銷模式、渠道上找突破。五河的構樹、菖蒲的紅茶、冶溪的夏秋茶發展比較好就是例證,比盲目上新產業成功的機率要高得多。
二是政策力量要用足。政策力量就是產業項目資金的安排強度,產業一經確定,就要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勇於嘗試一個項目一個班子牽頭,一筆資金一個項目使用、一項工作一個機制保障。白帽的「金雞工程」、中石化的「思民、思遠」就是政策力量用足的生動。
三是機制模式要用活。一方面產業項目安排要活。規避想幹事的沒項目,不想幹事的或者說條件不成熟的有項目,建議產業資金項目掛榜招標,以村為單位競爭投標。一方面利益聯結機制要活。打破地域界限,消除部門門檻,以農業的「四帶一自」為基礎,向林業、拓展,跨村、跨鄉鎮利益聯結,實現要素全域流通、收益全員共享。
因地制宜定考核
考核是指揮棒、考核是風向標。鄉村振興的考核機制要破舊立新,要規避現行考核機制弊端、規避鄉鎮發展同質化窠臼。
一是比特色。一個村有一個村的亮點,一個鄉鎮有一個鄉鎮的風情。對於全縣來說,就是各出一盤菜、共上一桌席。敢於在考核中施行「一美遮百丑」,有利於一個地方把特色做優、做精、做實,有利於一個地方發展理念的銜接,發展路徑的深化。
二是爭先進。將鄉鎮在縣以上取得先進榮譽作為考核權重而非加分因素,有利於工作視野的拓展,有利於幹部能力的提升。小範圍的先進是矮子裡選長子,有時矇混了「內增高」。只有更高層次的先進才有說服力,才能形成標杆和指引,有利於全縣整體工作上水平。
三是創一流。鄉村振興是否有效推進,需要優質的上層制度設計。縣直部門要吃透上級精神,結合我縣各鄉鎮實際分類做好指導,相關工作成效一併納入考核範圍,切實改變重督查輕指導現象,為工作創一流提供智力支持。
因事制宜選人才
鄉村振興落子在事、關鍵在人,人才隊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保障,其素質、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的速度和效果。
一要在幹事創業中選拔幹部。堅持在事業中看人、用人、培養人,樹立有為者有位導向。比照脫貧攻堅模式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打通分管同志及駐村工作隊隊長提拔綠色通道,加大優秀村書記享受副科級經濟待遇、進班子和從村幹部中選拔公務員等政策力度;同時做好容錯免責機制設計,讓幹部擔起應有的擔當,流汗不流淚。
二要在幹事創業中配強班子。山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美不美,就看村兩委。增強鄉村的「造血」功能,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切實提升基層組織的組織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擔負好黨員、服務群眾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和培養大學生村官、鄉村技術人員、黨小組長和村民組長,特別是青年後備幹部,通過試崗鍛鍊、參與中心工作,讓他們儘快掌握黨務村務、經濟管理、科學技術等知識技能,選擇他們成為鄉村振興隊伍中的中流砥柱。
三要幹事創業中發掘能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聚焦經濟能人、致富能手、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士、大學生等鄉村人才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發揮他們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帶動力,用足用活政策,讓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支持本土農民就業創業,加大培訓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懂技術、能管理、善經營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為一種讓人嚮往的職業,真正發揮鄉村振興「生力軍」作用。
鄉村振興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事關中國社會深層次變革,所要探討的問題還很多,限於個人能力,就講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