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剛才,我們觀看了《「潛規則」使他毀滅》和《警鐘常鳴》兩個警示教育片,大家肯定都會有不少感觸。特別是片中我省國企領導人員的8起腐敗案件,有的是改革家、企業家、科技專家,他們都曾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取得過不小成績,剛開始工作都很敬業,並能嚴格要求自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職位的升遷,其私慾也隨之膨脹。在周圍的一片阿諛奉承聲中,漸漸放鬆了學習,放鬆了自我改造,失去了對自我應有的估價,心浮氣躁,逐漸不講理想信念,不講道德紀律,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喪失了應有的警覺,從步步小心發展到利令智昏,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落得現在世隔兩重天的下場。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自在生活的時候可能沒有人會留意,但一旦失去自由,往往都是追悔莫及。正如剛才《「潛規則」使他毀滅》片中李人志說的:「失去自由的體會就是和外面的生活一比,與回憶一比,簡直反差太大了」。世上沒有後悔藥。但是總有一些人心懷僥倖,其結果是僥倖成了不幸,把一時之快變成了一生之災,把一時之利變成了終生之悔。
他們的教訓,令人感慨,發人深醒,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從中汲取教訓,牢記黨的宗旨,牢記組織重託,牢記職工期望。珍惜今天的崗位,珍惜親情和友情,珍惜家人的幸福,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切實做到警鐘常鳴,防微杜漸,清白做人,乾淨做事,真正經得起種種誘惑和考驗,在金錢面前挺起腰,在名利面前站住腳,在美色面前穩住心,不做不法之事、不取不義之財、不交不良之友、不沾不正之風。
腐敗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社會問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反腐敗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反腐敗工作力度,在加強宣傳教育,完善法規制度、強化監督檢查的同時,不斷加大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辦力度,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有力震懾了腐敗分子,彰顯了我們黨反對腐敗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前不久,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崔海容在有關會議上介紹,1982年至2011年這30年間,我國因違反黨紀政紀受到處分的人員達420餘萬人,其中465人是省部級官員。在這些省部級官員中,又有90餘人因貪腐被追究司法責任。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原江西省副省長鬍長青、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等被執行死刑。作為我省來講,近年來案件查辦工作力度很大,每年查處的案件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還要多。
隨著一大批大案要案的查處,人民群眾拍手稱快,但也有一些人感到困惑甚至失望,認為腐敗好像越反越多,似乎已成為無法根治的「不治之症」。對於黨和政府堅決懲治腐敗的決心、信心和力度,廉者不必懷疑,貪者切勿僥倖。有些腐敗問題暫時沒有發現,不等於永遠不會發現;有些腐敗行為暫時沒查處,不等於永遠不會查處;有些腐敗問題一次查不清楚,並不等於永遠查不清楚;有些腐敗分子暫時沒歸案,不等於永遠能逃脫懲罰。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曾經說,我被查了十八次,提拔了十八次!當到第十九次查他時,則一查而喪命。每一個領導幹部無論是站在黨性立場上,還是從個人生死榮辱的角度都要對腐敗問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社會上還有一些腐敗現象,就認為沒有人是廉潔的;不要因為還有人腐敗,自己也可以隨波逐流;不要因為現在社會風氣不好,自己就可以沉湎其中。
對於國有企業,近幾年無論是中央紀委還是省紀委,在加強和搞好黨政機關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時,對國企反腐倡廉建設也越來越重視,並不斷採取相關措施,加大監管和案件查處力度。2008年中紀委的一號、二號通報,分別通報了中石油和首都機場的「一把手」違紀情況。其中,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被判死緩,首都機場原總經理、董事長李培英被判死刑。今年《求是》雜誌第11期發表了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同志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貪污賄賂案件屢有發生,給國家資產造成重大損失,人民群眾反響十分強烈。文章列舉了內蒙古一起「巨貪吃垮企業」案件。內蒙古乾坤金銀精鍊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裁宋文代,涉嫌貪污5290多萬元、黃金58.9公斤,挪用公款2100萬元,使這家幾度被評為「中國黃金行業之首」的大型國有企業瀕臨絕境。
就我們河南省來講,國有企業腐敗案件也呈易發多發態勢。近幾年,先後有一批省管企業「一把手」因腐敗問題受到黨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或正在接受組織調查,剛才我們在片中看到的,就是其中的部分人員。這些領導人員的貪腐問題,不僅給我省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以及國有企業的形象,國有企業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
作為我們集團,也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不是凈土一片,違紀違法案件仍時有發生。有的私設小金庫、賬外賬,用於亂支亂花、濫發獎金;有的在工程建設、勞務用工、物資採購等企業經營關鍵環節中謀取私利;有的截留剋扣職工工資;有的貪圖享樂,大吃大喝,超標準裝修辦公室,購買小汽車,無計劃搞建設,上工程,撈取不正當利益,不正之風嚴重。這些違紀違法現象導致我們集團每年都有一些幹部受到處理;有的被判了刑;還有的已被司法機關刑拘或逮捕,正在接受調查和追究。可見,反腐敗離我們並不遙遠,集團反腐倡廉形勢十分嚴峻。
當前,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整個大環境的影響,集團經濟形勢異常嚴峻。不少單位都降低了職工工資,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諧穩定等工作都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戰危機、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在這種形勢下,迫切需要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以往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困難,越容易誘發矛盾,越容易出現問題。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一些矛盾和問題可能會被繁榮所掩蓋。但是,目前連職工工資都難以足額發放,如果一些幹部還不注意自身形象,我行我素、大吃大喝、違規違紀,職工群眾肯定不會答應。如果我們不採取有效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和案件查辦力度,那麼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穩定,影響到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我們必須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成效,為集團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我們國家正處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每天都面臨著各種誘惑,每個人每天都經受著考驗,每個人每天都面臨犯錯誤的風險。築牢固反腐倡廉的心理防線,警鐘常鳴是最有價值、最管用的措施,應該不斷地接受警示。盧展工書記指出:「平時嚴格要求是對幹部的最好關心、最好愛護、最好保護。如果平時黨內生活要求很嚴,各項制度執行得很好,就不容易出問題;如果同志之間互相關心,組織及時批評教育,最起碼會使他們警醒。」因此,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我們必須經常審視一下自己的思想,看看有沒有不健康的苗頭;經常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看看有沒有越軌的地方,從而做到防微杜漸,清廉自守。今天,藉此機會,我也想向大家拉拉袖子,也是向大家提個醒,希望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五個正確對待」:
第一,要正確對待權力。一個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指揮著成百上千名職工,掌管著幾十萬、上千萬的資金,權力很大。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考驗。一要知道權力姓「公」不姓「私」。權力屬於黨和國家,屬於職工群眾,權力是組織和職工給的,只能用來推動企業發展,為職工造福,決不能把權力當作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的工具。二要知道一份權力就是一份責任。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肩負的責任就越重。三要視權力為約束。權力是約束他人的,但更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決不可以有了權力就肆意妄為,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四要視權力為考驗。被腐蝕者從來都是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當權者。清代歷史學家趙翼總結了歷代賄賂的現象後得出一個結論,叫做「賄隨權集」,意思是行賄圍繞權力而運行。一個人手上剛剛有點兒權力,身邊就開始圍上一些捧場逢迎的人。他們看中的不是感情,也不是人緣,而是你手中的權力。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笑臉、恭維,投你所好,送你所要,最終拉你下水。上海市普陀區原區長蔡志強收受賄賂284萬餘元,自我反省了「四個錯把」,第一條就是錯把權力當能力。(②錯把利益關係當朋友關係;③錯把職務影響當人格魅力;④錯把潛規則當行為規範)這「四個錯把」發人深省。
其次,要正確對待自己。一個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最難戰勝的還是自己。人總是有優缺點的。關鍵是如何對待。瀋陽市原市長慕綏新就是一個「惟我獨尊」的典型,直到組織向其宣布處分決定後,他才對自己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可是為時已晚。他在《我的罪行》反思中,分析自己違法犯罪的原因時說:「我低估了組織,高看了自己,像一個黨內個體戶,我行我素」。因此,黨員幹部尤其上是領導幹部對自己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
一是要認識自己。《呂氏春秋》講「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意思是能否認識自己,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個人的安危。現在個別領導幹部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強,離了自己工作就不能運轉,職務調整沒有自己就埋怨,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實際上,一個人不論多麼聰明、多麼能幹,同集體的智慧相比都微不足道,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每個人的成績,往往都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只看到個人因素,看不到崗位的需要和條件,看不到組織、集體、身邊其他同志發揮的積極作用,便會被勝利沖昏頭腦,最終會做出一些傻事來。
二是要把握自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求非分之想,只求順其自然,時刻讓自己頭腦清醒。因為心態不平衡是許多為官者翻身落馬的重要原因。由於心態失衡,一些人常常會幹身敗名裂的蠢事。一些落馬官員在位時不考慮群眾疾苦,而是熱衷於和那些一擲千金的老闆相比,總感覺自己不比他們笨,付出不比他們少,在物質上得到的卻沒有他們多,產生了嚴重的失衡心理,於是干起了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的違紀違法之事,最終葬送了自己,成為了階下囚。
三是管住自己。當今社會的種種誘惑,時刻考驗著每一個人,因此,做人必須慎欲,抵得住誘惑。要慎獨,在一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做到謹慎不苟。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考驗。東漢太守楊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黃金十斤,明朝政治家于謙以「我帶兩袖清風」而拒奉承權貴等等,都成為千古佳話。我們各級領導幹部也一定要時刻檢點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台下一個樣,工作時間和業餘時間一個樣,有人監督和沒有監督一個樣,一身正氣,一塵不染,永保本色。要慎微。小節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試金石」,小節影響大德,小節折射形象,小節決定命運。追尋近年來許多腐敗分子的墮落軌跡不難發現,正是最初在小節上出現了缺口,才導致大節不保。河南交通廳四任廳長因相繼被查,被稱為「前腐後繼」。第三位腐敗廳長石發亮在懺悔書中對一些人的步步進攻概括為「十二個一下」,即:逢年過節看望一下,住院治病慰問一下,家人生日祝賀一下,出國考察支持一下,家有喪事憑弔一下,喬遷新居意思一下,孩子結婚(升學)表示一下,已提拔者感謝一下,想提拔者爭取一下,關係好的加深一下,關係一般親近一下,暫無求者鋪墊一下。這「十二個一下」,個個都是小事,但個個都是嚴峻考驗。由於石發亮沒有頂著一個個「一下」,最終導致他成為大貪。所以各級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防微杜漸,注意工作和生活中的小節,從小事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謹防積小惡成大惡,謹防因小失大。要慎初。就是警誡、謹慎於事發生之前,在思想上築牢第一道防線。省質檢局原副局長陳某懺悔說,當初「為了迴避逢年過節別人送禮,自己關掉手機,家裡不接電話,別人還說我們沒有人情味」,但後來還是沒有堅持下去,終究出了大問題。的確,縱觀腐敗分子剛開無不是謹小慎微,但時間長了,便守不住慎初,放鬆了思想防線,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露出馬腳。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善於慎初,始終築牢第一道防線。
第三,要正確對待人情。不可否認,在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十分注重人情,甚至有人就說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但是,在各種誘惑被所謂人情美麗包裝的環境下,我們千萬不要因為人情很重,就可以讓人情超越法律和政策。有些人以節日禮尚往來的名義,送禮、送物、送錢,聯絡感情,要求辦事,要求辦的事或者不合原則,或者違反規定,有些思想不堅定的領導同志也樂此不疲、推波助瀾,致使一些領導同志犯了錯誤。講人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領導幹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但人情的表達都要合法合規合紀,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規、情不可越紀、情不可越德。我們的黨員和領導幹部要有正確的人情觀,不要為親情所累、不要為私情所累、不要為人情所累。
在此,我想特彆強調一下和領導之間的人情問題。有的人認為,必須經常和領導加強聯繫,吃吃飯、喝喝酒,甚至逢年過節要給領導表示表示。實際上,拉拉扯扯、送錢給領導就是對領導的極不尊重。你給領導送錢,在你的心目當中,你不是把他當貪官看了嗎?你不是給領導出難題、想要考一考領導的品德修養法律意識嗎?這不是對領導的不尊重又是什麼?在目前安全生產、經營管理、信訪穩定等形勢都非常嚴峻、工作都異常繁忙的情況下,不是為工作而是為一己私利通過各種關係和途徑約見領導,打亂領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安排,增加了領導不必要的工作量,使領導不堪其煩、不負其累,難以集中精力做好正常工作,這是對領導工作的不尊重。如果你真正尊重領導,真正想在領導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真正替領導著想和分憂,就干出實實在在的成績,這比求情討好、比送禮送錢勝過十倍、百倍。支持領導的最好辦法就是干出成績,干好工作!在座的都是領導幹部,我們現在享受著較好的待遇、有機會為國家做貢獻,沒有必要成年累月挖空心思想著如何去疏通渠道、討好領導,沒有必要冒著入獄、判刑的風險去貪污受賄、送禮行賄,沒有必要低三下四、面對尷尬去拉關係,託人情。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可言,這樣的獲得也不能心安理得?
第四,要正確對待金錢。辦企業、做生意,要講效益、講利益。同樣,我們幹事業、求發展,有時也離不開必要的物資激勵。但是,一定要正確對待物質,正確對待金錢。省紀委常委張戰偉曾說起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就是說「錢」無非有三用:沒有或缺少的時候錢是「麵包」,確實能滿足我們的衣食所需;多的時候錢就是「數字」。多了,已經就用不著,無論存在銀行還是放在股市,十萬、一百萬、一千萬,都沒有什麼區別;再追求多的時候,錢就成了「手銬」,最終為錢所累,為錢而亡。為什麼拿著十萬、幾十萬的年薪依然冒著風險、帶著僥倖心理去追求不法利益,就是沒看透這個「錢」字?
那麼,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怎樣才能不為金錢所腐蝕。
一是要談錢不亂心。錢從來都是人們談論的重要話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人們談論金錢也就自然多了起來。有的人一談到錢,就挖空心思、絞盡腦汁、不擇手段想多撈錢,結果墜入深淵。在金錢這個問題上,我們領導幹部要抵得住誘惑,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別人賺錢發財而眼紅,自亂方寸。
二是有錢不奢侈。奢侈可以滋生多種「疾病」。有的因奢侈造成資源大量浪費;有的因奢侈抵擋不住燈紅酒綠的誘惑,追求腐朽糜爛的生活;有的因奢侈貪公肥私,損人利已,最終蛻化變質。原瀋陽市副市長馬向東的一雙皮鞋價值8200元,與他應有的收入極不相稱,他必然要搞腐敗。近些年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群眾的監督意識和監督途徑也發生了很大轉變。前兩年,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因抽「九五至尊」被網絡曝光,暴露了其腐敗問題。最近,因在延安車禍現場面帶微笑引髮網友不滿的陝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被網友「人肉」出在不同場合先後佩戴不同品牌款式的名表,成為輿論焦點。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從中吸取教訓,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品格,以儉為本,以儉治奢,把錢用到最該用的地方去,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去。
三是掙錢不越軌。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正當的勞動獲取錢財是光榮的,通過受賄等不法手段獲取的錢財是不義之財,是可恥的,也會葬送自己。面對各種各樣的拿錢機會,領導幹部決不能亂了陣腳,壞了規矩。客觀地講,大家承擔了很大責任,工作十分辛苦,但也不要忘了,組織上給我們的待遇報酬,與一般職工相比,已經很好了。我想該知足必須知足,不該拿的一定不要拿。
第五,正確對待監督。監督是一種約束,不少人是不願意被監督的。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監督是一面鏡子,可以使自己常常受到提醒,不犯或少犯錯誤。那些被查處的腐敗高官不是一開始就想成為腐敗分子。他們的共同悲劇在於,權力過大又缺乏有效監督。希望大家一定要正確對待監督。
一是要聽得進,善於傾聽不同意見。在工作中,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事,怕的是只有一個聲音。我們在工作中,不能以自己的意見去壓制別人的意見,而要從眾多的意見中進行反覆比較、論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尤其是要善於傾聽逆耳之言,一個人如果聽不到上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一下自己能否承擔更重的擔子;如果聽不到同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還有同志、朋友願意幫助自己;如果聽不到下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合格的領頭人,下級是否真正擁護自己。
二是要聽得到,善於傾聽群眾呼聲。要採取調查研究、閱批信、接待來訪等方法,廣開言路,尊重民意,傾聽職工心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查民情、解民困、做職工的貼心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應該善於傾聽背後議論,並以自己公開、公正的實際行動,消除背後各種議論。
三是要聽得明,善於把握正確意見。一般來說,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領導幹部應當遵循多數人的意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決策。但是少數人的意見也不能輕易否定。實際工作是,要按決策程序辦事。當意見分歧較大時,不要急於做出決定,而要通過深入分析、綜合比較,把班子成員的思想統一到正確的意見上來。這樣既可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又能調動班子成員直言進諫的積極性。作為領導幹部,我們都要明白,我們是受組織的重託被推到重要崗位上來的,不是我們比別人聰明,而是我們有更加便利的條件集思廣益,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指導和推動工作。。
中秋節、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來,我再強調一下節日這一關鍵時刻的反腐倡廉問題。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對我們每個領導幹部來講,在反腐倡廉方面是一次考試,有很多不廉潔的問題就發生在節日這樣的敏感時期,我們有很多幹部往往也是節日期間,造成難以糾正的遺憾。不妨可以這樣說,中秋節、春節這樣的節日前夕,我們有不少領導幹部本身就在監獄門口徘徊,是進去還是遠離,取決於你在這段時間的自律。在這個時候,拿公家的錢稍微再大方一些;別人看望你,送的錢物你收的再爽快一些,你可能就具備了進監獄的條件。至於說會不會被發現,發現了追究到什麼程度,只能僥倖於組織查案的力度和對你處理寬容的程度。在我們還是自由人的時候,應該想像一下那些餘生在監獄裡度過人,想像一下剛才警示教育片中的幾個主人公,想想這些人現在的處境和心情。我們一定要吸取他們的教訓?
最後,我想代表集團黨委、紀委送給大家幾句話以共勉:牢記黨員身份,不忘組織重託;牢記廉潔承諾,不忘嚴於律已;牢記公僕意識,不忘服務職工;牢記法紀準繩,不忘家庭責任。希望同志們認清形勢,恪盡職守,勤政廉政,紮實工作,為集團持續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剛才,我們觀看了《「潛規則」使他毀滅》和《警鐘常鳴》兩個警示教育片,大家肯定都會有不少感觸。特別是片中我省國企領導人員的8起腐敗案件,有的是改革家、企業家、科技專家,他們都曾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取得過不小成績,剛開始工作都很敬業,並能嚴格要求自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職位的升遷,其私慾也隨之膨脹。在周圍的一片阿諛奉承聲中,漸漸放鬆了學習,放鬆了自我改造,失去了對自我應有的估價,心浮氣躁,逐漸不講理想信念,不講道德紀律,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喪失了應有的警覺,從步步小心發展到利令智昏,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落得現在世隔兩重天的下場。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自由。自由自在生活的時候可能沒有人會留意,但一旦失去自由,往往都是追悔莫及。正如剛才《「潛規則」使他毀滅》片中李人志說的:「失去自由的體會就是和外面的生活一比,與回憶一比,簡直反差太大了」。世上沒有後悔藥。但是總有一些人心懷僥倖,其結果是僥倖成了不幸,把一時之快變成了一生之災,把一時之利變成了終生之悔。
他們的教訓,令人感慨,發人深醒,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從中汲取教訓,牢記黨的宗旨,牢記組織重託,牢記職工期望。珍惜今天的崗位,珍惜親情和友情,珍惜家人的幸福,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切實做到警鐘常鳴,防微杜漸,清白做人,乾淨做事,真正經得起種種誘惑和考驗,在金錢面前挺起腰,在名利面前站住腳,在美色面前穩住心,不做不法之事、不取不義之財、不交不良之友、不沾不正之風。
腐敗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社會問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反腐敗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反腐敗工作力度,在加強宣傳教育,完善法規制度、強化監督檢查的同時,不斷加大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辦力度,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有力震懾了腐敗分子,彰顯了我們黨反對腐敗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前不久,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崔海容在有關會議上介紹,1982年至2011年這30年間,我國因違反黨紀政紀受到處分的人員達420餘萬人,其中465人是省部級官員。在這些省部級官員中,又有90餘人因貪腐被追究司法責任。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原江西省副省長鬍長青、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等被執行死刑。作為我省來講,近年來案件查辦工作力度很大,每年查處的案件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還要多。
隨著一大批大案要案的查處,人民群眾拍手稱快,但也有一些人感到困惑甚至失望,認為腐敗好像越反越多,似乎已成為無法根治的「不治之症」。對於黨和政府堅決懲治腐敗的決心、信心和力度,廉者不必懷疑,貪者切勿僥倖。有些腐敗問題暫時沒有發現,不等於永遠不會發現;有些腐敗行為暫時沒查處,不等於永遠不會查處;有些腐敗問題一次查不清楚,並不等於永遠查不清楚;有些腐敗分子暫時沒歸案,不等於永遠能逃脫懲罰。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曾經說,我被查了十八次,提拔了十八次!當到第十九次查他時,則一查而喪命。每一個領導幹部無論是站在黨性立場上,還是從個人生死榮辱的角度都要對腐敗問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要因為社會上還有一些腐敗現象,就認為沒有人是廉潔的;不要因為還有人腐敗,自己也可以隨波逐流;不要因為現在社會風氣不好,自己就可以沉湎其中。
對於國有企業,近幾年無論是中央紀委還是省紀委,在加強和搞好黨政機關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時,對國企反腐倡廉建設也越來越重視,並不斷採取相關措施,加大監管和案件查處力度。2008年中紀委的一號、二號通報,分別通報了中石油和首都機場的「一把手」違紀情況。其中,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被判死緩,首都機場原總經理、董事長李培英被判死刑。今年《求是》雜誌第11期發表了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同志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貪污賄賂案件屢有發生,給國家資產造成重大損失,人民群眾反響十分強烈。文章列舉了內蒙古一起「巨貪吃垮企業」案件。內蒙古乾坤金銀精鍊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裁宋文代,涉嫌貪污5290多萬元、黃金58.9公斤,挪用公款2100萬元,使這家幾度被評為「中國黃金行業之首」的大型國有企業瀕臨絕境。
就我們河南省來講,國有企業腐敗案件也呈易發多發態勢。近幾年,先後有一批省管企業「一把手」因腐敗問題受到黨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或正在接受組織調查,剛才我們在片中看到的,就是其中的部分人員。這些領導人員的貪腐問題,不僅給我省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以及國有企業的形象,國有企業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
作為我們集團,也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不是凈土一片,違紀違法案件仍時有發生。有的私設小金庫、賬外賬,用於亂支亂花、濫發獎金;有的在工程建設、勞務用工、物資採購等企業經營關鍵環節中謀取私利;有的截留剋扣職工工資;有的貪圖享樂,大吃大喝,超標準裝修辦公室,購買小汽車,無計劃搞建設,上工程,撈取不正當利益,不正之風嚴重。這些違紀違法現象導致我們集團每年都有一些幹部受到處理;有的被判了刑;還有的已被司法機關刑拘或逮捕,正在接受調查和追究。可見,反腐敗離我們並不遙遠,集團反腐倡廉形勢十分嚴峻。
當前,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整個大環境的影響,集團經濟形勢異常嚴峻。不少單位都降低了職工工資,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諧穩定等工作都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戰危機、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在這種形勢下,迫切需要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以往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困難,越容易誘發矛盾,越容易出現問題。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一些矛盾和問題可能會被繁榮所掩蓋。但是,目前連職工工資都難以足額發放,如果一些幹部還不注意自身形象,我行我素、大吃大喝、違規違紀,職工群眾肯定不會答應。如果我們不採取有效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和案件查辦力度,那麼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穩定,影響到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我們必須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成效,為集團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我們國家正處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每天都面臨著各種誘惑,每個人每天都經受著考驗,每個人每天都面臨犯錯誤的風險。築牢固反腐倡廉的心理防線,警鐘常鳴是最有價值、最管用的措施,應該不斷地接受警示。盧展工書記指出:「平時嚴格要求是對幹部的最好關心、最好愛護、最好保護。如果平時黨內生活要求很嚴,各項制度執行得很好,就不容易出問題;如果同志之間互相關心,組織及時批評教育,最起碼會使他們警醒。」因此,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我們必須經常審視一下自己的思想,看看有沒有不健康的苗頭;經常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看看有沒有越軌的地方,從而做到防微杜漸,清廉自守。今天,藉此機會,我也想向大家拉拉袖子,也是向大家提個醒,希望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五個正確對待」:
第一,要正確對待權力。一個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指揮著成百上千名職工,掌管著幾十萬、上千萬的資金,權力很大。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考驗。一要知道權力姓「公」不姓「私」。權力屬於黨和國家,屬於職工群眾,權力是組織和職工給的,只能用來推動企業發展,為職工造福,決不能把權力當作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的工具。二要知道一份權力就是一份責任。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肩負的責任就越重。三要視權力為約束。權力是約束他人的,但更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決不可以有了權力就肆意妄為,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四要視權力為考驗。被腐蝕者從來都是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當權者。清代歷史學家趙翼總結了歷代賄賂的現象後得出一個結論,叫做「賄隨權集」,意思是行賄圍繞權力而運行。一個人手上剛剛有點兒權力,身邊就開始圍上一些捧場逢迎的人。他們看中的不是感情,也不是人緣,而是你手中的權力。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笑臉、恭維,投你所好,送你所要,最終拉你下水。上海市普陀區原區長蔡志強收受賄賂284萬餘元,自我反省了「四個錯把」,第一條就是錯把權力當能力。(②錯把利益關係當朋友關係;③錯把職務影響當人格魅力;④錯把潛規則當行為規範)這「四個錯把」發人深省。
其次,要正確對待自己。一個人最難認識的是自己,最難戰勝的還是自己。人總是有優缺點的。關鍵是如何對待。瀋陽市原市長慕綏新就是一個「惟我獨尊」的典型,直到組織向其宣布處分決定後,他才對自己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可是為時已晚。他在《我的罪行》反思中,分析自己違法犯罪的原因時說:「我低估了組織,高看了自己,像一個黨內個體戶,我行我素」。因此,黨員幹部尤其上是領導幹部對自己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
一是要認識自己。《呂氏春秋》講「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意思是能否認識自己,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個人的安危。現在個別領導幹部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強,離了自己工作就不能運轉,職務調整沒有自己就埋怨,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實際上,一個人不論多麼聰明、多麼能幹,同集體的智慧相比都微不足道,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每個人的成績,往往都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只看到個人因素,看不到崗位的需要和條件,看不到組織、集體、身邊其他同志發揮的積極作用,便會被勝利沖昏頭腦,最終會做出一些傻事來。
二是要把握自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求非分之想,只求順其自然,時刻讓自己頭腦清醒。因為心態不平衡是許多為官者翻身落馬的重要原因。由於心態失衡,一些人常常會幹身敗名裂的蠢事。一些落馬官員在位時不考慮群眾疾苦,而是熱衷於和那些一擲千金的老闆相比,總感覺自己不比他們笨,付出不比他們少,在物質上得到的卻沒有他們多,產生了嚴重的失衡心理,於是干起了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的違紀違法之事,最終葬送了自己,成為了階下囚。
三是管住自己。當今社會的種種誘惑,時刻考驗著每一個人,因此,做人必須慎欲,抵得住誘惑。要慎獨,在一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仍能做到謹慎不苟。慎獨是一種高境界的考驗。東漢太守楊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黃金十斤,明朝政治家于謙以「我帶兩袖清風」而拒奉承權貴等等,都成為千古佳話。我們各級領導幹部也一定要時刻檢點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台下一個樣,工作時間和業餘時間一個樣,有人監督和沒有監督一個樣,一身正氣,一塵不染,永保本色。要慎微。小節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試金石」,小節影響大德,小節折射形象,小節決定命運。追尋近年來許多腐敗分子的墮落軌跡不難發現,正是最初在小節上出現了缺口,才導致大節不保。河南交通廳四任廳長因相繼被查,被稱為「前腐後繼」。第三位腐敗廳長石發亮在懺悔書中對一些人的步步進攻概括為「十二個一下」,即:逢年過節看望一下,住院治病慰問一下,家人生日祝賀一下,出國考察支持一下,家有喪事憑弔一下,喬遷新居意思一下,孩子結婚(升學)表示一下,已提拔者感謝一下,想提拔者爭取一下,關係好的加深一下,關係一般親近一下,暫無求者鋪墊一下。這「十二個一下」,個個都是小事,但個個都是嚴峻考驗。由於石發亮沒有頂著一個個「一下」,最終導致他成為大貪。所以各級黨員領導幹部一定要防微杜漸,注意工作和生活中的小節,從小事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謹防積小惡成大惡,謹防因小失大。要慎初。就是警誡、謹慎於事發生之前,在思想上築牢第一道防線。省質檢局原副局長陳某懺悔說,當初「為了迴避逢年過節別人送禮,自己關掉手機,家裡不接電話,別人還說我們沒有人情味」,但後來還是沒有堅持下去,終究出了大問題。的確,縱觀腐敗分子剛開無不是謹小慎微,但時間長了,便守不住慎初,放鬆了思想防線,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露出馬腳。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善於慎初,始終築牢第一道防線。
第三,要正確對待人情。不可否認,在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十分注重人情,甚至有人就說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但是,在各種誘惑被所謂人情美麗包裝的環境下,我們千萬不要因為人情很重,就可以讓人情超越法律和政策。有些人以節日禮尚往來的名義,送禮、送物、送錢,聯絡感情,要求辦事,要求辦的事或者不合原則,或者違反規定,有些思想不堅定的領導同志也樂此不疲、推波助瀾,致使一些領導同志犯了錯誤。講人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領導幹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但人情的表達都要合法合規合紀,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規、情不可越紀、情不可越德。我們的黨員和領導幹部要有正確的人情觀,不要為親情所累、不要為私情所累、不要為人情所累。
在此,我想特彆強調一下和領導之間的人情問題。有的人認為,必須經常和領導加強聯繫,吃吃飯、喝喝酒,甚至逢年過節要給領導表示表示。實際上,拉拉扯扯、送錢給領導就是對領導的極不尊重。你給領導送錢,在你的心目當中,你不是把他當貪官看了嗎?你不是給領導出難題、想要考一考領導的品德修養法律意識嗎?這不是對領導的不尊重又是什麼?在目前安全生產、經營管理、信訪穩定等形勢都非常嚴峻、工作都異常繁忙的情況下,不是為工作而是為一己私利通過各種關係和途徑約見領導,打亂領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安排,增加了領導不必要的工作量,使領導不堪其煩、不負其累,難以集中精力做好正常工作,這是對領導工作的不尊重。如果你真正尊重領導,真正想在領導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真正替領導著想和分憂,就干出實實在在的成績,這比求情討好、比送禮送錢勝過十倍、百倍。支持領導的最好辦法就是干出成績,干好工作!在座的都是領導幹部,我們現在享受著較好的待遇、有機會為國家做貢獻,沒有必要成年累月挖空心思想著如何去疏通渠道、討好領導,沒有必要冒著入獄、判刑的風險去貪污受賄、送禮行賄,沒有必要低三下四、面對尷尬去拉關係,託人情。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可言,這樣的獲得也不能心安理得?
第四,要正確對待金錢。辦企業、做生意,要講效益、講利益。同樣,我們幹事業、求發展,有時也離不開必要的物資激勵。但是,一定要正確對待物質,正確對待金錢。省紀委常委張戰偉曾說起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就是說「錢」無非有三用:沒有或缺少的時候錢是「麵包」,確實能滿足我們的衣食所需;多的時候錢就是「數字」。多了,已經就用不著,無論存在銀行還是放在股市,十萬、一百萬、一千萬,都沒有什麼區別;再追求多的時候,錢就成了「手銬」,最終為錢所累,為錢而亡。為什麼拿著十萬、幾十萬的年薪依然冒著風險、帶著僥倖心理去追求不法利益,就是沒看透這個「錢」字?
那麼,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怎樣才能不為金錢所腐蝕。
一是要談錢不亂心。錢從來都是人們談論的重要話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人們談論金錢也就自然多了起來。有的人一談到錢,就挖空心思、絞盡腦汁、不擇手段想多撈錢,結果墜入深淵。在金錢這個問題上,我們領導幹部要抵得住誘惑,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別人賺錢發財而眼紅,自亂方寸。
二是有錢不奢侈。奢侈可以滋生多種「疾病」。有的因奢侈造成資源大量浪費;有的因奢侈抵擋不住燈紅酒綠的誘惑,追求腐朽糜爛的生活;有的因奢侈貪公肥私,損人利已,最終蛻化變質。原瀋陽市副市長馬向東的一雙皮鞋價值8200元,與他應有的收入極不相稱,他必然要搞腐敗。近些年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群眾的監督意識和監督途徑也發生了很大轉變。前兩年,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周久耕因抽「九五至尊」被網絡曝光,暴露了其腐敗問題。最近,因在延安車禍現場面帶微笑引髮網友不滿的陝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被網友「人肉」出在不同場合先後佩戴不同品牌款式的名表,成為輿論焦點。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從中吸取教訓,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品格,以儉為本,以儉治奢,把錢用到最該用的地方去,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去。
三是掙錢不越軌。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正當的勞動獲取錢財是光榮的,通過受賄等不法手段獲取的錢財是不義之財,是可恥的,也會葬送自己。面對各種各樣的拿錢機會,領導幹部決不能亂了陣腳,壞了規矩。客觀地講,大家承擔了很大責任,工作十分辛苦,但也不要忘了,組織上給我們的待遇報酬,與一般職工相比,已經很好了。我想該知足必須知足,不該拿的一定不要拿。
第五,正確對待監督。監督是一種約束,不少人是不願意被監督的。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監督是一面鏡子,可以使自己常常受到提醒,不犯或少犯錯誤。那些被查處的腐敗高官不是一開始就想成為腐敗分子。他們的共同悲劇在於,權力過大又缺乏有效監督。希望大家一定要正確對待監督。
一是要聽得進,善於傾聽不同意見。在工作中,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事,怕的是只有一個聲音。我們在工作中,不能以自己的意見去壓制別人的意見,而要從眾多的意見中進行反覆比較、論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尤其是要善於傾聽逆耳之言,一個人如果聽不到上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一下自己能否承擔更重的擔子;如果聽不到同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還有同志、朋友願意幫助自己;如果聽不到下級的逆耳之言,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合格的領頭人,下級是否真正擁護自己。
二是要聽得到,善於傾聽群眾呼聲。要採取調查研究、閱批信、接待來訪等方法,廣開言路,尊重民意,傾聽職工心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查民情、解民困、做職工的貼心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應該善於傾聽背後議論,並以自己公開、公正的實際行動,消除背後各種議論。
三是要聽得明,善於把握正確意見。一般來說,多數人的意見是正確的,領導幹部應當遵循多數人的意見,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決策。但是少數人的意見也不能輕易否定。實際工作是,要按決策程序辦事。當意見分歧較大時,不要急於做出決定,而要通過深入分析、綜合比較,把班子成員的思想統一到正確的意見上來。這樣既可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又能調動班子成員直言進諫的積極性。作為領導幹部,我們都要明白,我們是受組織的重託被推到重要崗位上來的,不是我們比別人聰明,而是我們有更加便利的條件集思廣益,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指導和推動工作。。
中秋節、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來,我再強調一下節日這一關鍵時刻的反腐倡廉問題。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對我們每個領導幹部來講,在反腐倡廉方面是一次考試,有很多不廉潔的問題就發生在節日這樣的敏感時期,我們有很多幹部往往也是節日期間,造成難以糾正的遺憾。不妨可以這樣說,中秋節、春節這樣的節日前夕,我們有不少領導幹部本身就在監獄門口徘徊,是進去還是遠離,取決於你在這段時間的自律。在這個時候,拿公家的錢稍微再大方一些;別人看望你,送的錢物你收的再爽快一些,你可能就具備了進監獄的條件。至於說會不會被發現,發現了追究到什麼程度,只能僥倖於組織查案的力度和對你處理寬容的程度。在我們還是自由人的時候,應該想像一下那些餘生在監獄裡度過人,想像一下剛才警示教育片中的幾個主人公,想想這些人現在的處境和心情。我們一定要吸取他們的教訓?
最後,我想代表集團黨委、紀委送給大家幾句話以共勉:牢記黨員身份,不忘組織重託;牢記廉潔承諾,不忘嚴於律已;牢記公僕意識,不忘服務職工;牢記法紀準繩,不忘家庭責任。希望同志們認清形勢,恪盡職守,勤政廉政,紮實工作,為集團持續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