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青年為導向,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團委開展了今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接到活動通知,藝術設計學院團支部高度重視,深刻領會此次活動對團員及非團員青年學生的重要教育意義根據支部團員自身特長,組成了以助力鄉村振興,美化鄉村,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藝」家人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暑期去往章丘區普集鎮蓋洲村進行社會實踐。
7月12日,藝術設計學院「藝」家人社會實踐隊一行師生8人來到章丘與淄博搭界的蓋洲村。主要實踐內容為美化村莊牆繪活動,此次活動由賈元甲,陳秀蘭老師現場帶隊,活動為期2天。
蓋洲村是一個只有60餘戶居民只有210餘人的小村莊,村裡黨員9人,四面環山三面環水。風景秀麗。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大雨過後的蓋洲村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站著不動就已經大汗淋淋。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到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經過短暫的10分鐘的休息和準備同學們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一直以來,學生們在校內三原色社團學習到的本領一直沒有機會運用到社會實踐之中。能夠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之中每一名同學即激動又沒有信心,萬一沒有畫好怎麼辦?在蓋洲村掛職的第一書記張森同志「放心畫,你們都是專業的肯定沒問題的。」鼓勵之下同學們開始嘗試著對現場進行勘察構圖。可是主題的選擇又讓同學們犯起了難,什麼樣的主題才能適合呢?
繪畫的地點是村裡的老人福利院,老人們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主題才能讓老人們看著舒服呢?陳秀蘭老師運用自己的專業與同學們根據具體的位置和服務群體的特殊性最終把繪畫的主題定位「荷塘月色」?
有了主題同學們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勾勒線條,陳秀蘭老師精心的講解全過程指導。汗水掛在每一個年輕充滿朝氣同時又掛滿微笑的臉上。線條勾勒出來了同學們又開始調色,因為天氣炎熱影響到了顏料的融合,同學們一遍又一遍的調配比例終於調出了滿意的顏色。上色收尾,原來蒼白的牆上慢慢綻放出了一朵朵的蓮花。看著自己的思路變成了美麗的圖畫,每一位同學都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所有的汗水和辛苦此時此刻都已經不算什麼?
村裡的王書記多次送來了礦泉水雪糕來給同學們降暑,他說好久沒有看到過這麼能吃苦的大學生了,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真棒並且表示隨時歡迎同學們再來給村莊帶來更多的美麗。
不管是辛勞的時光還是勞動帶來的快樂時光,兩天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看著王書記和張書記送別的目光,看著自己辛苦兩天的勞動成果,每一位同學對於這個暑假對於這次暑期社會實踐都有了自己的記憶,或者是勞累或者是收穫更多的是人生之中一種意義長久的閱歷。就在不遠的明天他們就要走向社會,用實際行動踐行「善德志和,精工鑄藝」的校訓,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工匠精神他們知道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每一位工院學子義不容辭,每一個「藝」家人都有責任和擔當。
7月12日,藝術設計學院「藝」家人社會實踐隊一行師生8人來到章丘與淄博搭界的蓋洲村。主要實踐內容為美化村莊牆繪活動,此次活動由賈元甲,陳秀蘭老師現場帶隊,活動為期2天。
蓋洲村是一個只有60餘戶居民只有210餘人的小村莊,村裡黨員9人,四面環山三面環水。風景秀麗。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大雨過後的蓋洲村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站著不動就已經大汗淋淋。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到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經過短暫的10分鐘的休息和準備同學們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一直以來,學生們在校內三原色社團學習到的本領一直沒有機會運用到社會實踐之中。能夠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之中每一名同學即激動又沒有信心,萬一沒有畫好怎麼辦?在蓋洲村掛職的第一書記張森同志「放心畫,你們都是專業的肯定沒問題的。」鼓勵之下同學們開始嘗試著對現場進行勘察構圖。可是主題的選擇又讓同學們犯起了難,什麼樣的主題才能適合呢?
繪畫的地點是村裡的老人福利院,老人們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主題才能讓老人們看著舒服呢?陳秀蘭老師運用自己的專業與同學們根據具體的位置和服務群體的特殊性最終把繪畫的主題定位「荷塘月色」?
有了主題同學們就開始一點一點的勾勒線條,陳秀蘭老師精心的講解全過程指導。汗水掛在每一個年輕充滿朝氣同時又掛滿微笑的臉上。線條勾勒出來了同學們又開始調色,因為天氣炎熱影響到了顏料的融合,同學們一遍又一遍的調配比例終於調出了滿意的顏色。上色收尾,原來蒼白的牆上慢慢綻放出了一朵朵的蓮花。看著自己的思路變成了美麗的圖畫,每一位同學都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所有的汗水和辛苦此時此刻都已經不算什麼?
村裡的王書記多次送來了礦泉水雪糕來給同學們降暑,他說好久沒有看到過這麼能吃苦的大學生了,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真棒並且表示隨時歡迎同學們再來給村莊帶來更多的美麗。
不管是辛勞的時光還是勞動帶來的快樂時光,兩天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看著王書記和張書記送別的目光,看著自己辛苦兩天的勞動成果,每一位同學對於這個暑假對於這次暑期社會實踐都有了自己的記憶,或者是勞累或者是收穫更多的是人生之中一種意義長久的閱歷。就在不遠的明天他們就要走向社會,用實際行動踐行「善德志和,精工鑄藝」的校訓,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工匠精神他們知道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每一位工院學子義不容辭,每一個「藝」家人都有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