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建黨時中國共產黨才50多名黨員;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之後剩下八百人,1949年就獲得了全國政權,為什麼?這個黨為什麼會獲得今天這樣的勝利?最近,聆聽了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主講的《中國夢: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結合習總書記的講話,真是受益匪淺。通過回顧黨史,給了我們一些這樣的啟示:共產黨員不能丟掉那些最可貴的品質?
一、無比堅定的信仰
信仰是人們對其認定的體現著價值的某種對象的始終不渝的信賴和執著的追求。共產黨員不僅有信仰,而且有著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共產主義。
為了民族救亡和民族復興,以李大釗、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傾注自己的一腔熱血,只為主義,只為信仰,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命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洗禮。
「有什麼樣的理想,決定有什麼樣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把理想信念比喻成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他說: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檢視一些落馬黨員幹部的腐敗軌跡,腐敗行為的發生,無一不是把理想信念拋到了九霄雲外,「骨頭」變軟了,最後滑向犯罪的深淵。共產黨員樹立了共產主義信仰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遠大志向,就會有大視野、寬胸襟、高境界,就會「不畏浮雲遮望眼,」再艱苦的長征都不怕,「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學習黨史,我們要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嚴明黨的紀律,首要就是嚴明政治紀律,必須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革命戰爭年代,年輕的共產黨人,年紀輕輕就辦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李大釗被絞死的時候不到38歲,毛澤東34歲上井岡山,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博古25歲出任中共中央總負責人……當時,共產黨人的獻身精神很可貴的。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一大批年紀輕輕的共產黨員獻出了非常年輕的生命。1929年7月,中共江西永新縣委書記劉真不幸被捕,南昌衛戍區司令王鈞親自勸降,但劉真嚴詞拒絕:「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要殺便殺,絕不會與你等反革命為伍!」8月,敵人用一個大木籠屜將23歲的劉真殘酷地活活蒸死。長征期間犧牲的紅軍官兵中有名有姓的營級以上幹部約為430人,其中師級以上幹部有80多人,都年紀輕輕。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有這樣一大批甘於獻身,甘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路;人民的好乾部孔繁森一生儉樸,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勤政為民的典範、人民的好公僕牛玉儒,一心為民,忘我工作,最後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優秀共產黨員楊善洲一輩子,一生情,一件事——為人民服務。這些事例,不勝枚舉。他們為了廣大人民群眾而不惜犧牲個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學習黨史,我們要堅持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三、堅持走群眾路線
在近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新興政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並完成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具有鮮明而徹底的人民性,「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與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繫,因而出現了中央蘇區擴紅時「鄉上絕大多數15歲以上的男人都跟隊伍走了」和後來淮海戰役時「勝利是農民兄弟用小車車輪滾滾推出來」的壯觀歷史景象。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自覺地堅決貫徹群眾路線,同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繫,深受人民群眾的擁戴,黨因此才得以生存和不斷壯大,直至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後,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實中已經沒有了戰爭年代那種生死考驗,這就增加了執政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堅持群眾路線,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仍然是現階段而且永遠是保持黨的生命力和獲得力量源泉的關鍵之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學習黨史,我們要明白,胡楊能在乾旱的荒漠中枝繁葉茂,就因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吸收水分。同樣,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才能充滿活力,黨的事業才能充滿生機、蓬勃興旺。
四、清正廉潔的品格
我們黨的創始人陳獨秀,他的叔父沒有兒子,要把一大筆遺產給他,陳獨秀嚴詞拒絕。井岡山時期,朱老總與戰士同吃紅米飯,同喝南瓜湯,同扛扁擔去挑糧。1950年9月,毛澤東得知長沙地委和湘潭縣委要為他建造一所房子並修一條公路到韶山的消息後,立即去信要求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中國共產黨成立xx年來的歷史充分表明,保持幹部隊伍的清正廉潔,是我們黨經受住執政考驗、贏得人民群眾擁護的重要保證。
學習黨史,我們更應堅持自覺繼承和發揚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清正廉潔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十八大後,中央政治局作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帶頭改進作風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從嚴治黨的要求,是深得人民群眾擁護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對照中央「八項規定」,認真查找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管用的改進辦法。改進作風,核心是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密切同群眾的血肉聯繫。要突出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把改進作風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堅守這些最可貴的品質,共產黨員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共產黨員。
一、無比堅定的信仰
信仰是人們對其認定的體現著價值的某種對象的始終不渝的信賴和執著的追求。共產黨員不僅有信仰,而且有著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共產主義。
為了民族救亡和民族復興,以李大釗、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傾注自己的一腔熱血,只為主義,只為信仰,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命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洗禮。
「有什麼樣的理想,決定有什麼樣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把理想信念比喻成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他說: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檢視一些落馬黨員幹部的腐敗軌跡,腐敗行為的發生,無一不是把理想信念拋到了九霄雲外,「骨頭」變軟了,最後滑向犯罪的深淵。共產黨員樹立了共產主義信仰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遠大志向,就會有大視野、寬胸襟、高境界,就會「不畏浮雲遮望眼,」再艱苦的長征都不怕,「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學習黨史,我們要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嚴明黨的紀律,首要就是嚴明政治紀律,必須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革命戰爭年代,年輕的共產黨人,年紀輕輕就辦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李大釗被絞死的時候不到38歲,毛澤東34歲上井岡山,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博古25歲出任中共中央總負責人……當時,共產黨人的獻身精神很可貴的。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一大批年紀輕輕的共產黨員獻出了非常年輕的生命。1929年7月,中共江西永新縣委書記劉真不幸被捕,南昌衛戍區司令王鈞親自勸降,但劉真嚴詞拒絕:「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要殺便殺,絕不會與你等反革命為伍!」8月,敵人用一個大木籠屜將23歲的劉真殘酷地活活蒸死。長征期間犧牲的紅軍官兵中有名有姓的營級以上幹部約為430人,其中師級以上幹部有80多人,都年紀輕輕。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有這樣一大批甘於獻身,甘為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路;人民的好乾部孔繁森一生儉樸,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勤政為民的典範、人民的好公僕牛玉儒,一心為民,忘我工作,最後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優秀共產黨員楊善洲一輩子,一生情,一件事——為人民服務。這些事例,不勝枚舉。他們為了廣大人民群眾而不惜犧牲個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學習黨史,我們要堅持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三、堅持走群眾路線
在近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新興政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並完成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具有鮮明而徹底的人民性,「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與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繫,因而出現了中央蘇區擴紅時「鄉上絕大多數15歲以上的男人都跟隊伍走了」和後來淮海戰役時「勝利是農民兄弟用小車車輪滾滾推出來」的壯觀歷史景象。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自覺地堅決貫徹群眾路線,同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繫,深受人民群眾的擁戴,黨因此才得以生存和不斷壯大,直至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執政以後,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實中已經沒有了戰爭年代那種生死考驗,這就增加了執政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堅持群眾路線,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仍然是現階段而且永遠是保持黨的生命力和獲得力量源泉的關鍵之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學習黨史,我們要明白,胡楊能在乾旱的荒漠中枝繁葉茂,就因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吸收水分。同樣,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才能充滿活力,黨的事業才能充滿生機、蓬勃興旺。
四、清正廉潔的品格
我們黨的創始人陳獨秀,他的叔父沒有兒子,要把一大筆遺產給他,陳獨秀嚴詞拒絕。井岡山時期,朱老總與戰士同吃紅米飯,同喝南瓜湯,同扛扁擔去挑糧。1950年9月,毛澤東得知長沙地委和湘潭縣委要為他建造一所房子並修一條公路到韶山的消息後,立即去信要求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中國共產黨成立xx年來的歷史充分表明,保持幹部隊伍的清正廉潔,是我們黨經受住執政考驗、贏得人民群眾擁護的重要保證。
學習黨史,我們更應堅持自覺繼承和發揚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清正廉潔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十八大後,中央政治局作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帶頭改進作風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從嚴治黨的要求,是深得人民群眾擁護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對照中央「八項規定」,認真查找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管用的改進辦法。改進作風,核心是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密切同群眾的血肉聯繫。要突出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把改進作風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堅守這些最可貴的品質,共產黨員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