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央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有關在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學習領悟、新中國史,能夠深化對不忘、牢記使命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對增強守、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刻理解黨的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作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和使命,並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奮鬥史、新中國的建設史之中。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是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黨的和使命源於救亡圖存。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鴉片戰爭以來,由於被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170多年前的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雖然許多仁人志士不斷奮起抗爭,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與革命都宣告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並走上了以革命挽救國家、解放人民的道路。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百折不撓、浴血奮戰,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迎難而上、艱苦奮鬥,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學習、新中國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近現代社會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講清楚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二、深入學習新中國史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學習體悟、新中國史,是全黨不忘、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重視從自己的歷史中學習,善於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毛澤東同志在1927年召開的黨的八七會議上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學習研究。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有關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形成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石。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胡喬木同志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對學習教育發揮了重要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形成了《有關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歷史上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結論,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重點回答了繼續前進要舉什麼旗、走什麼道路的問題。對依據該決議精神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當代中國叢書》等的學習研討,使人們加深了對黨和國家的歷史認識,為黨的基本路線的確立提供了支撐。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有關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作的意見》,專題部署工作,要求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經驗,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素質和能力。今年,黨的十八大向全黨發出學習黨的歷史的號召。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新中國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政權機關如何貫徹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何組織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國防等各項事業的建設,如何進行機構改革和提高自身效率,以及各族人民如何團結友愛、奉獻創造的歷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學習領悟、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這一重要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創新發展。
三、切實增強守擔使命的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學習領悟、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和使命,化為恆心,續寫共產黨人使命擔當新華章的重要途徑。
一是體悟,自覺看齊。黨的和使命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具體而生動地呈現在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展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在革命鬥爭時期,成千上萬的革命先輩捨生取義,踐行了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忠誠,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戰爭的奇蹟。在和平建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盧永根等為代表的科學家,雷鋒、孟泰、王繼才、郭明義等許許多多普通的優秀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黨員本色。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發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才能在新時代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是運用歷史思維,增強歷史擔當。歷史思維,就是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歷史視野觀察和認識事物,從歷史分析中總結歷史經驗,獲得歷史智慧與啟示,把握歷史發展方向與趨勢。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始終堅守和使命,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述往事,思來者。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往哪裡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
三是始終不忘使命,砥礪奮鬥。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最現實的和使命,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因此,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千百萬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拚命精神,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實幹托起中國夢。
一、深刻理解黨的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作為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和使命,並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奮鬥史、新中國的建設史之中。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是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黨的和使命源於救亡圖存。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鴉片戰爭以來,由於被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170多年前的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雖然許多仁人志士不斷奮起抗爭,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與革命都宣告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並走上了以革命挽救國家、解放人民的道路。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百折不撓、浴血奮戰,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迎難而上、艱苦奮鬥,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學習、新中國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近現代社會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講清楚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二、深入學習新中國史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學習體悟、新中國史,是全黨不忘、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重視從自己的歷史中學習,善於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毛澤東同志在1927年召開的黨的八七會議上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學習研究。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有關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形成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石。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胡喬木同志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對學習教育發揮了重要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形成了《有關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歷史上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結論,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重點回答了繼續前進要舉什麼旗、走什麼道路的問題。對依據該決議精神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當代中國叢書》等的學習研討,使人們加深了對黨和國家的歷史認識,為黨的基本路線的確立提供了支撐。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有關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作的意見》,專題部署工作,要求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經驗,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素質和能力。今年,黨的十八大向全黨發出學習黨的歷史的號召。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
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新中國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政權機關如何貫徹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何組織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國防等各項事業的建設,如何進行機構改革和提高自身效率,以及各族人民如何團結友愛、奉獻創造的歷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學習領悟、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這一重要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創新發展。
三、切實增強守擔使命的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學習領悟、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和使命,化為恆心,續寫共產黨人使命擔當新華章的重要途徑。
一是體悟,自覺看齊。黨的和使命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具體而生動地呈現在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展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在革命鬥爭時期,成千上萬的革命先輩捨生取義,踐行了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忠誠,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戰爭的奇蹟。在和平建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盧永根等為代表的科學家,雷鋒、孟泰、王繼才、郭明義等許許多多普通的優秀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黨員本色。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發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才能在新時代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是運用歷史思維,增強歷史擔當。歷史思維,就是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歷史視野觀察和認識事物,從歷史分析中總結歷史經驗,獲得歷史智慧與啟示,把握歷史發展方向與趨勢。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之所以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始終堅守和使命,從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懷,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述往事,思來者。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往哪裡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
三是始終不忘使命,砥礪奮鬥。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當前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最現實的和使命,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因此,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千百萬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拚命精神,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實幹托起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