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黨史如清泉,洗滌心靈之塵;黨史如號角,激發奮進之力。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桂林市委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自治區要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以開新局為目標、悟思想為根本、辦實事為重點,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重走長征路」、上黨課、舉辦專題講座、宣講團宣講等各種形式,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凝聚起桂林開新局、起好步,加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依託紅色資源 築牢「信仰之基」。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4月21日,桂林日報社攜手桂林消防救援支隊到灌陽縣新圩鎮酒海井紅軍紀念園,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 重走長征路」主題活動。110多名黨員幹部在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烈士墓前唱響《英雄讚歌》,重溫入黨誓詞,聆聽戰鬥故事,並沿著先輩的足跡重走長征路?
百年黨史,風雲激盪。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桂北,並打響了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湘江戰役,在桂北大地上留下豐富的紅色遺蹟,留下偉大湘江戰役精神。多年來,桂林歷屆市委、市政府精心保護和打造了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等一大批紀念設施,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桂林紅色資源優勢,組織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形式豐富的學習、紀念等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築牢信仰之基,讓紅色基因在桂北大地上代代相傳。
據介紹,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已接待各級黨員幹部和遊客50餘萬人次;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已接待37萬人次,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共接待1273批次30餘萬人次。無數的黨員幹部群眾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唱響一首首紅色歌曲、留下一串串紅色足跡,成為桂林黨史學習教育蓬勃開展的生動寫照。
不僅如此,各級黨組織利用等契機,組織黨員幹部到陳光、蘇蔓、羅文坤、張海萍等革命先烈墓前開展祭掃活動,深入學習革命黨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讓英雄的事跡永放光輝。
聚焦中心工作 促發展開新局。
開局就要提速,起步就要爭先。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為切實加快發展,桂林市委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全市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通過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市匯共識、聚合力,促發展、開新局。
「企業是工業振興的主體,工業振興必須依靠企業。與大家面對面溝通交流,是想聽聽大家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希望大家暢所欲言。」4月8日,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在市黨政主要領導服務工業企業接待日活動上,向與會企業人士開門見山。當天,現場為5家企業解決稅收優惠政策、建設用地、融資、基礎設施配套、資金項目申報等一系列難題。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記者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市委書記周家斌,市委副書記、市長秦春成等市委領導密集投入到工業振興、鄉村振興、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升級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鞏固、生態保護等全市中心工作一線,為項目、企業、鄉村等排憂解難,推動發展。
在市委領導率先垂範下,全市上下把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情轉化成加快發展的動力,迅速形成比拼爭先、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市工信部門全年計劃統籌推進「4個10」重點工業項目40項,成立了項目推進以及項目落地攻堅小組,對玉環汽配產業園、埃斯邁電池等14個重點項目,設立專項工作組專人對接,深入一線解決問題;靈川縣全面完成縣域泉南高速公路沿線27個村莊「三清三拆」工作,清理村莊垃圾2578處、亂堆亂放1892處、溝渠46382米,拆除廣告招牌308處、亂搭亂建422處、廢棄建築2009處,破解農村環境「髒亂差」難題;七星區對城區182個文明城市點位標準進行了梳理,3月底前完成18條主次幹道的環境衛生、綠化、基礎設施維護、公益廣告、門前三包等完善整改工作,目前正逐步完成交通秩序、集貿市場、背街小巷、社區小區、鄉鎮等重點點位提檔升級。
破解「急難愁盼」 增進民生福祉。
3月26日上午,市衛生健康委組織80多名黨員志願者來到象山區民族社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健康義診和義務勞動,與無物業小區居民們一道清掃環境衛生,得到社區居民紛紛點贊。
記者了解到,為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各級各部門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紛紛結合各自職能,以各種形式為群眾辦實事、紓民憂、解民困。
在陽朔縣北門厄社區,針對群眾反映的路面坑窪不平、小區「老破小」等問題,當地政府部門立即進行改造升級,僅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就讓該社區背街小巷從「髒亂差」蝶變成「凈暢美」;在七星區,為破解引進人才的住房需求,城區在桂磨大道英才科技園安居小區打造了120套家具家電齊全、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針對環城南二路和瓦窯東路交叉口交通管理混亂、建干北路人行道污水井冒污等問題,市行政審批部門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將相關問題及時解決;市稅務部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針對性推出10大類30項100條便民利民惠民措施。
據統計,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通過開通「我為群眾辦實事」熱線電話和電子郵箱、「12345」市政熱線、創城「金點子」熱線等渠道,受理企業、群眾諮詢和訴求超3萬件,通過熱線直接解答、辦理訴求2.8萬餘件,辦結率超98%。
與此同時,通過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單位廣泛徵集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截至3月中旬,初步遴選出教育、文化、社區服務、養老、城建、消防、健康、交通、科技、旅遊等10大類30餘個項目,計劃作為今年市本級為民辦實事項目,並將在項目審批、資金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全力保障項目順利推進,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桂林市委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自治區要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以開新局為目標、悟思想為根本、辦實事為重點,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重走長征路」、上黨課、舉辦專題講座、宣講團宣講等各種形式,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凝聚起桂林開新局、起好步,加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依託紅色資源 築牢「信仰之基」。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4月21日,桂林日報社攜手桂林消防救援支隊到灌陽縣新圩鎮酒海井紅軍紀念園,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 重走長征路」主題活動。110多名黨員幹部在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烈士墓前唱響《英雄讚歌》,重溫入黨誓詞,聆聽戰鬥故事,並沿著先輩的足跡重走長征路?
百年黨史,風雲激盪。1934年,紅軍長征經過桂北,並打響了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湘江戰役,在桂北大地上留下豐富的紅色遺蹟,留下偉大湘江戰役精神。多年來,桂林歷屆市委、市政府精心保護和打造了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紀念館等一大批紀念設施,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桂林紅色資源優勢,組織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形式豐富的學習、紀念等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築牢信仰之基,讓紅色基因在桂北大地上代代相傳。
據介紹,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已接待各級黨員幹部和遊客50餘萬人次;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已接待37萬人次,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共接待1273批次30餘萬人次。無數的黨員幹部群眾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唱響一首首紅色歌曲、留下一串串紅色足跡,成為桂林黨史學習教育蓬勃開展的生動寫照。
不僅如此,各級黨組織利用等契機,組織黨員幹部到陳光、蘇蔓、羅文坤、張海萍等革命先烈墓前開展祭掃活動,深入學習革命黨史,深切緬懷革命先烈,讓英雄的事跡永放光輝。
聚焦中心工作 促發展開新局。
開局就要提速,起步就要爭先。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為切實加快發展,桂林市委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全市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通過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市匯共識、聚合力,促發展、開新局。
「企業是工業振興的主體,工業振興必須依靠企業。與大家面對面溝通交流,是想聽聽大家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希望大家暢所欲言。」4月8日,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在市黨政主要領導服務工業企業接待日活動上,向與會企業人士開門見山。當天,現場為5家企業解決稅收優惠政策、建設用地、融資、基礎設施配套、資金項目申報等一系列難題。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記者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市委書記周家斌,市委副書記、市長秦春成等市委領導密集投入到工業振興、鄉村振興、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升級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鞏固、生態保護等全市中心工作一線,為項目、企業、鄉村等排憂解難,推動發展。
在市委領導率先垂範下,全市上下把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情轉化成加快發展的動力,迅速形成比拼爭先、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市工信部門全年計劃統籌推進「4個10」重點工業項目40項,成立了項目推進以及項目落地攻堅小組,對玉環汽配產業園、埃斯邁電池等14個重點項目,設立專項工作組專人對接,深入一線解決問題;靈川縣全面完成縣域泉南高速公路沿線27個村莊「三清三拆」工作,清理村莊垃圾2578處、亂堆亂放1892處、溝渠46382米,拆除廣告招牌308處、亂搭亂建422處、廢棄建築2009處,破解農村環境「髒亂差」難題;七星區對城區182個文明城市點位標準進行了梳理,3月底前完成18條主次幹道的環境衛生、綠化、基礎設施維護、公益廣告、門前三包等完善整改工作,目前正逐步完成交通秩序、集貿市場、背街小巷、社區小區、鄉鎮等重點點位提檔升級。
破解「急難愁盼」 增進民生福祉。
3月26日上午,市衛生健康委組織80多名黨員志願者來到象山區民族社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健康義診和義務勞動,與無物業小區居民們一道清掃環境衛生,得到社區居民紛紛點贊。
記者了解到,為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市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各級各部門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紛紛結合各自職能,以各種形式為群眾辦實事、紓民憂、解民困。
在陽朔縣北門厄社區,針對群眾反映的路面坑窪不平、小區「老破小」等問題,當地政府部門立即進行改造升級,僅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就讓該社區背街小巷從「髒亂差」蝶變成「凈暢美」;在七星區,為破解引進人才的住房需求,城區在桂磨大道英才科技園安居小區打造了120套家具家電齊全、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針對環城南二路和瓦窯東路交叉口交通管理混亂、建干北路人行道污水井冒污等問題,市行政審批部門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將相關問題及時解決;市稅務部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針對性推出10大類30項100條便民利民惠民措施。
據統計,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通過開通「我為群眾辦實事」熱線電話和電子郵箱、「12345」市政熱線、創城「金點子」熱線等渠道,受理企業、群眾諮詢和訴求超3萬件,通過熱線直接解答、辦理訴求2.8萬餘件,辦結率超98%。
與此同時,通過各縣(市、區)政府、市直各單位廣泛徵集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截至3月中旬,初步遴選出教育、文化、社區服務、養老、城建、消防、健康、交通、科技、旅遊等10大類30餘個項目,計劃作為今年市本級為民辦實事項目,並將在項目審批、資金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全力保障項目順利推進,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