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讀懂湘江戰役中血染的「鮮紅」。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戰役的悲壯與慘烈通過當地群眾流傳的這句話足以證明。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就是要告訴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汲取精神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緬懷先烈,讀懂鮮血背後的視死忠誠。1934年11月25日,中央紅軍在接連突破敵人三道封鎖後,進入廣西,試圖殺出一條血路,保住革命火種,一場悲壯而慘烈的湘江戰役由此打響。在新圩阻擊戰、腳山鋪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等戰鬥中,數萬紅軍戰士不畏犧牲、英勇戰鬥、視死如歸,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重傷被俘後,忍痛把腸子掏出扯斷,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這樣的悲壯與忠誠令人動容,讓人落淚。今天,當我們再次走進湘江戰役紀念園、紀念館,去緬懷五萬多名犧牲在這場戰役中的革命先烈,我們要永遠銘記那份視死忠誠,讀懂中國革命成功的真正奧秘。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繼續勇往直前。
緬懷先烈,讀懂鮮血背後的不屈不撓。在湘江戰役中,數萬紅軍在敵強我弱、重兵包圍、彈盡糧絕、地形不熟、指揮失誤等萬般艱難的情況下,依然不屈不撓堅持戰鬥,視死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這種精神也是偉大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各種風險考驗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要將革命先烈不畏艱險、克服萬難、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傳承好、弘揚好,如此才能迎接新時代各種風險考驗,打贏打好每一場戰役。
緬懷先烈,讀懂鮮血背後的堅韌不拔。湘江戰役作為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來不及悲傷,來不及回望,3萬名倖存的紅軍戰士靠著堅韌不拔的意志,繼續踏上了艱難的長征路。他們有些才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犧牲奉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鑄就起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今天,我們緬懷革命先烈,就是要重溫這份堅韌不拔,重讀長征精神,以不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流血的韌勁、毅力,繼續接過革命先輩的接力棒,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02.傳承「一碗粉」的秘密。
4月2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柳州考察,先後看了一家63年的老牌工程機械企業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一個近年來「新晉」的「網紅食品」產業柳州螺螄粉。從「小木耳大產業」「小黃花大產業」,到「沙縣小吃大產業」「小米粉大產業」,習近平始終牽掛著發展特色產業這篇大文章。柳州人以「一碗粉」帶動了一個百億產業,將「小米粉」做成「大產業」,破解其產業發展奧秘,讓將「小食品」做成「大產業」有跡可循。
因地制宜選定「特色菜」。「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立足不同,是為特色。「十四五」規劃綱要多次提到「特色產業」,既是鼓勵大家多挖掘、多培育特色,也是將全國當成「一盤棋」,實現錯位協同發展。柳州不僅有螺螄粉,還有融水「五香」、柳州柑、沙田柚、滑肉腸粉、雲片糕等等,選擇螺螄粉這道「特色菜」,既考慮了方便包裝的可行性、也結合市場需求和產品價值。各地在選擇特色產業時,不能只靠「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而是要綜合考量當地「特色菜」能否走好、走寬、走出效益,做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創新思路甄選「原材料」。柳州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螺螄粉產業發展,2014年,首家袋裝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誕生;2019年,「柳州螺螄粉」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園;今年,「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成立,柳州螺螄粉成為飲食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代表。短短几年時間,柳州螺螄粉從上游的原材料生產,中游的食品加工、包裝,到下游的商超、電商、物流,再到周邊的文旅體驗等,帶動了一條完整產業鏈的發展。柳州以工業化標準規範企業生產流程、把關食材供應、樹立品牌文化,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制定行業標準打造行業規範,形成產業聚集和完整的配套產業鏈,讓螺螄粉產業的發展有了品質好的「原材料」。各地在發展特色產業時,不但要講究「原材料」數量,更要保障質量,讓「特色菜」健康有賣相。
加強監管熬制「好湯底」。一碗螺螄粉,催生一座產業園。集聚區位於柳南區河西高新區中小企業孵化園內,目前已有34家螺螄粉生產及配套企業入駐,就業人員近3000人,日產螺螄粉約150萬袋。而在袋裝螺螄粉的元年2014年,柳州螺螄粉產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因缺乏行業標準導致的市場監管、政府監督不到位等帶來的質量和衛生問題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柳州以「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為發展理念,明確生產道路、提高行業准入標準,讓監管有力有效。高峰時期的80家螺螄粉電商品牌也在監管部門篩選下,陸續淘汰了一批,將美食回歸安全和美味,為螺螄粉熬制好了一鍋健康美味的「湯底」。發展產業不能只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忽視長期健康發展,適時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是產業發展的「引路人」而非「攔路虎」,發展特色產業就要配套相適應的行業標準,保障產業發展可持續。
文化創新打響「老招牌」。「酒香也怕巷子深」,柳州螺螄粉作為一道地方特色美食,雖然早在柳州及其周邊市州已頗負盛名,但如何讓全國其他地區的消費者知曉並接受,那就不得不費一番功夫。柳州螺螄粉定位新一代年輕人,通過年輕人喜愛的主播直播帶貨、明星宣傳、區域美食地圖等方式,從螺螄粉「臭」的特色,到萬物皆可螺螄粉的營銷手段,螺螄粉從街邊美食,一步步晉升「網紅」、熱銷全球。此外,當地通過建設飲食文化博物館、文化展覽館發展工業旅遊、開發文創產品、參加國際展會等渠道擴大品牌的「吸粉」能力,深挖、外延螺螄粉文化。各地發展產業要打開思路,主動接受和利用新事物、新技術,讓「老招牌」遍布各地、煥發生機。要將產業融入生活裡面,將產業賦予文化內涵,當「產品」既有實用性、又有「文化性」,那產業發展必將源遠流長。
一碗酸辣鮮香的螺螄粉,飽含群眾智慧,將它從柳州的路邊端進全國百姓家,更彰顯這「一碗粉」的發展秘密,不僅有群眾智慧,也有黨員幹部的實幹精神。我們要傳承「一碗粉」的秘密,將「小食品」做成「大產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和鄉村振興的推進之時,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滿漢全席」。
03.突破「湘江重圍」賡續「長征精神」。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並參觀紅軍長江湘江戰役紀念館。湘江戰役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壯烈的一戰,是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戰。正是憑藉著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廣大紅軍將士們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理想信念,戰勝了前進路上的一個個艱難險阻,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為實現下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銘記湘江血戰,賡續長征精神,勇做新時代的「紅軍戰士」。
理想燈塔,照亮前行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在連續突破國民黨反動派重兵設防的三道封鎖線後,紅軍將士們來到了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場。面對寒冬刺骨的江水,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紅軍戰士每邁出一步,都幾乎要付出血的代價。即使如此,紅軍戰士們憑藉著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在血與火的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革命留下了寶貴的火種,最終走向了革命勝利的彼岸。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像紅軍戰士一樣,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斷激勵自己砥礪前行,堅定不移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
勇於犧牲,造就人間正氣。國民黨反動派仗著數量和裝備上的優勢,連續五天五夜的瘋狂進攻,將紅軍戰士逼入絕境,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危難關頭,方顯英雄本色。在光華鋪阻擊戰,紅三軍團六師十八團和紅五軍團三十四師成建制減員;在新玗阻擊戰中,自師參謀長以下幹部幾乎全部傷亡。正是紅軍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無所畏懼的革命鬥志,吹響了奮勇向前的衝鋒號角,征服了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所征服,創造了人間奇蹟,使得星火燃遍大江南北。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疫情防控、經濟危機、鄉村振興等「湘江重圍」,我們要像紅軍戰士一樣,為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勇於鬥爭、砥礪前行,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正確道路,指引光明未來。慘烈的湘江戰役充分暴露「左」傾錯誤路線所帶來的惡果,但正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訓,讓紅軍廣大指戰員思想開始覺醒,逐漸統一思想,並最終確定了光明的道路,奠定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正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紅軍戰士們保持著昂揚的鬥志,突破一道道「封鎖線」,跨過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二萬五千里長征歷史將永載史冊。在新時代建設偉大工程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始終堅持黨中央的領導,保持共產黨員的向心力、生命力和戰鬥力,勇敢無畏地面對一切艱難險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如今,黨史學習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們廣大青年幹部要汲取長征精神滋養,厚植愛黨、愛國的深厚感情,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的昂揚鬥志,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戰役的悲壯與慘烈通過當地群眾流傳的這句話足以證明。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就是要告訴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汲取精神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緬懷先烈,讀懂鮮血背後的視死忠誠。1934年11月25日,中央紅軍在接連突破敵人三道封鎖後,進入廣西,試圖殺出一條血路,保住革命火種,一場悲壯而慘烈的湘江戰役由此打響。在新圩阻擊戰、腳山鋪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等戰鬥中,數萬紅軍戰士不畏犧牲、英勇戰鬥、視死如歸,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重傷被俘後,忍痛把腸子掏出扯斷,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這樣的悲壯與忠誠令人動容,讓人落淚。今天,當我們再次走進湘江戰役紀念園、紀念館,去緬懷五萬多名犧牲在這場戰役中的革命先烈,我們要永遠銘記那份視死忠誠,讀懂中國革命成功的真正奧秘。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繼續勇往直前。
緬懷先烈,讀懂鮮血背後的不屈不撓。在湘江戰役中,數萬紅軍在敵強我弱、重兵包圍、彈盡糧絕、地形不熟、指揮失誤等萬般艱難的情況下,依然不屈不撓堅持戰鬥,視死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表現出了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這種精神也是偉大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各種風險考驗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要將革命先烈不畏艱險、克服萬難、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傳承好、弘揚好,如此才能迎接新時代各種風險考驗,打贏打好每一場戰役。
緬懷先烈,讀懂鮮血背後的堅韌不拔。湘江戰役作為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來不及悲傷,來不及回望,3萬名倖存的紅軍戰士靠著堅韌不拔的意志,繼續踏上了艱難的長征路。他們有些才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犧牲奉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鑄就起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今天,我們緬懷革命先烈,就是要重溫這份堅韌不拔,重讀長征精神,以不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流血的韌勁、毅力,繼續接過革命先輩的接力棒,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02.傳承「一碗粉」的秘密。
4月2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柳州考察,先後看了一家63年的老牌工程機械企業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一個近年來「新晉」的「網紅食品」產業柳州螺螄粉。從「小木耳大產業」「小黃花大產業」,到「沙縣小吃大產業」「小米粉大產業」,習近平始終牽掛著發展特色產業這篇大文章。柳州人以「一碗粉」帶動了一個百億產業,將「小米粉」做成「大產業」,破解其產業發展奧秘,讓將「小食品」做成「大產業」有跡可循。
因地制宜選定「特色菜」。「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立足不同,是為特色。「十四五」規劃綱要多次提到「特色產業」,既是鼓勵大家多挖掘、多培育特色,也是將全國當成「一盤棋」,實現錯位協同發展。柳州不僅有螺螄粉,還有融水「五香」、柳州柑、沙田柚、滑肉腸粉、雲片糕等等,選擇螺螄粉這道「特色菜」,既考慮了方便包裝的可行性、也結合市場需求和產品價值。各地在選擇特色產業時,不能只靠「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而是要綜合考量當地「特色菜」能否走好、走寬、走出效益,做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創新思路甄選「原材料」。柳州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螺螄粉產業發展,2014年,首家袋裝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誕生;2019年,「柳州螺螄粉」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園;今年,「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成立,柳州螺螄粉成為飲食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代表。短短几年時間,柳州螺螄粉從上游的原材料生產,中游的食品加工、包裝,到下游的商超、電商、物流,再到周邊的文旅體驗等,帶動了一條完整產業鏈的發展。柳州以工業化標準規範企業生產流程、把關食材供應、樹立品牌文化,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制定行業標準打造行業規範,形成產業聚集和完整的配套產業鏈,讓螺螄粉產業的發展有了品質好的「原材料」。各地在發展特色產業時,不但要講究「原材料」數量,更要保障質量,讓「特色菜」健康有賣相。
加強監管熬制「好湯底」。一碗螺螄粉,催生一座產業園。集聚區位於柳南區河西高新區中小企業孵化園內,目前已有34家螺螄粉生產及配套企業入駐,就業人員近3000人,日產螺螄粉約150萬袋。而在袋裝螺螄粉的元年2014年,柳州螺螄粉產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因缺乏行業標準導致的市場監管、政府監督不到位等帶來的質量和衛生問題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柳州以「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為發展理念,明確生產道路、提高行業准入標準,讓監管有力有效。高峰時期的80家螺螄粉電商品牌也在監管部門篩選下,陸續淘汰了一批,將美食回歸安全和美味,為螺螄粉熬制好了一鍋健康美味的「湯底」。發展產業不能只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忽視長期健康發展,適時制定和完善行業標準是產業發展的「引路人」而非「攔路虎」,發展特色產業就要配套相適應的行業標準,保障產業發展可持續。
文化創新打響「老招牌」。「酒香也怕巷子深」,柳州螺螄粉作為一道地方特色美食,雖然早在柳州及其周邊市州已頗負盛名,但如何讓全國其他地區的消費者知曉並接受,那就不得不費一番功夫。柳州螺螄粉定位新一代年輕人,通過年輕人喜愛的主播直播帶貨、明星宣傳、區域美食地圖等方式,從螺螄粉「臭」的特色,到萬物皆可螺螄粉的營銷手段,螺螄粉從街邊美食,一步步晉升「網紅」、熱銷全球。此外,當地通過建設飲食文化博物館、文化展覽館發展工業旅遊、開發文創產品、參加國際展會等渠道擴大品牌的「吸粉」能力,深挖、外延螺螄粉文化。各地發展產業要打開思路,主動接受和利用新事物、新技術,讓「老招牌」遍布各地、煥發生機。要將產業融入生活裡面,將產業賦予文化內涵,當「產品」既有實用性、又有「文化性」,那產業發展必將源遠流長。
一碗酸辣鮮香的螺螄粉,飽含群眾智慧,將它從柳州的路邊端進全國百姓家,更彰顯這「一碗粉」的發展秘密,不僅有群眾智慧,也有黨員幹部的實幹精神。我們要傳承「一碗粉」的秘密,將「小食品」做成「大產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和鄉村振興的推進之時,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滿漢全席」。
03.突破「湘江重圍」賡續「長征精神」。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並參觀紅軍長江湘江戰役紀念館。湘江戰役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壯烈的一戰,是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戰。正是憑藉著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廣大紅軍將士們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理想信念,戰勝了前進路上的一個個艱難險阻,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為實現下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銘記湘江血戰,賡續長征精神,勇做新時代的「紅軍戰士」。
理想燈塔,照亮前行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在連續突破國民黨反動派重兵設防的三道封鎖線後,紅軍將士們來到了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場。面對寒冬刺骨的江水,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紅軍戰士每邁出一步,都幾乎要付出血的代價。即使如此,紅軍戰士們憑藉著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在血與火的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革命留下了寶貴的火種,最終走向了革命勝利的彼岸。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像紅軍戰士一樣,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斷激勵自己砥礪前行,堅定不移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
勇於犧牲,造就人間正氣。國民黨反動派仗著數量和裝備上的優勢,連續五天五夜的瘋狂進攻,將紅軍戰士逼入絕境,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危難關頭,方顯英雄本色。在光華鋪阻擊戰,紅三軍團六師十八團和紅五軍團三十四師成建制減員;在新玗阻擊戰中,自師參謀長以下幹部幾乎全部傷亡。正是紅軍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無所畏懼的革命鬥志,吹響了奮勇向前的衝鋒號角,征服了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所征服,創造了人間奇蹟,使得星火燃遍大江南北。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疫情防控、經濟危機、鄉村振興等「湘江重圍」,我們要像紅軍戰士一樣,為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勇於鬥爭、砥礪前行,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正確道路,指引光明未來。慘烈的湘江戰役充分暴露「左」傾錯誤路線所帶來的惡果,但正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訓,讓紅軍廣大指戰員思想開始覺醒,逐漸統一思想,並最終確定了光明的道路,奠定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正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紅軍戰士們保持著昂揚的鬥志,突破一道道「封鎖線」,跨過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二萬五千里長征歷史將永載史冊。在新時代建設偉大工程的長征路上,我們要始終堅持黨中央的領導,保持共產黨員的向心力、生命力和戰鬥力,勇敢無畏地面對一切艱難險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如今,黨史學習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們廣大青年幹部要汲取長征精神滋養,厚植愛黨、愛國的深厚感情,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的昂揚鬥志,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