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才能走向未來。一個不善於汲取歷史智慧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蘊含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的多元智慧,要把黨史作為生動的教材,作為武裝思想的利器,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中獲得教益,在黨的成功經驗中啟迪智慧,才能構築起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始終銘記緬懷革命先烈。」這一重要指示,既是諄諄的囑託,更是殷切的希望。學史明理、學史知責、學史鑄魂,獲取人生智慧、煥發奮進力量。
要在知史中培根鑄魂。我們黨從建黨初期僅有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經歷了無數困難和挫折。支撐共產黨人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精神力量,就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執著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勝信心。這樣的信仰、信念、信心,使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為之犧牲,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蘊含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為新時代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豐厚營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共產黨人以「一心一意跟黨走」的絕對忠誠、「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為民情懷、「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抒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成為民族最堅強的脊樑和時代最閃亮的坐標。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催生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又一次站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緊要關頭,黨員幹部都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慘痛代價走出的「人間正道」,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前途越來越光明。
要在知史中傳承基因。回望歷史,我們黨正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中從幼年走向成熟。黨的故事承載著紅色歷史,銘刻著紅色記憶,流淌著紅色血脈,凝結著紅色傳統。廣為流傳的半條棉被、八子參軍、古田軍號、真理的味道、朱德的扁擔、血染的黨證、陳樹湘的決絕、八女投江……這些黨史故事裡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譜系、制勝的法寶,有我們黨的紅色基因,體現著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鐵的紀律、政治本色,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員幹部要通過學習黨史,深刻認識我們黨98年來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中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深入學習黨在複雜環境下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寶貴經驗,從而不斷提高執政本領,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通過學習黨史,培養深邃的歷史思維、恢宏的戰略思維、嚴密的辯證思維、清醒的底線思維,提高分析形勢、把握趨勢、謀劃大勢的能力,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從黨史中汲取創新的智慧和力量,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才能走出新路、干成事業、成就夢想。
要在知史中煥發動力。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發揚不怕犧牲、艱苦奮鬥、改革創新的擔當精神,持久地艱苦奮鬥,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偉大成就,為我們黨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繪就了我們黨絢爛奪目的精神圖譜。黨從成立時起,就以大無畏的擔當精神,勇敢擔負起國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運,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成為一個極富感染力的「情緒場」,就像「磁場」「電場」「生物場」能夠發揮巨大的「場」效應一樣,激勵著千千萬萬人投身這一偉大的事業。黨員幹部要從黨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賡續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涵養艱苦奮鬥的政治品格,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要在知史中涵養情懷。「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那些波瀾壯闊的場景,至今仍讓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聯繫黨史、新中國發展史,歷史的結論如此明晰而厚重,即人民是共和國的真正締造者,戰爭年代,正是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黨帶領人民軍隊才有了「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豪情和底氣;人民是共和國的偉大建設者,共和國的堅實大廈是中國人民一磚一瓦艱苦建起來的,輝煌成就是中國人民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干出來的;人民是共和國的最終評判者,正是有了人民意願這把最好的尺子,共和國才順應時代潮流,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發展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著人民「大我」而不惜犧牲「小我」,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湧現出了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座精神豐碑。戰爭年代,我們黨依靠人民,打出了一個紅彤彤的嶄新中國;新中國一路走來,黨依靠人民,創造了一個闊步向前、日新月異的精彩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依靠人民,必將建成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為人類作出更多貢獻的強大中國。
要在知史中彰顯正氣。我們黨歷來重視紀律建設,把廉潔品格作為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要求共產黨人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注重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形成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好傳統、「自帶乾糧去辦公」的好作風、「反對貪污浪費」的好制度、「中央八項規定」的好規矩,紮緊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和不想腐、不願腐的思想籠子,也曾鐵腕懲處了劉青山、張子善等腐化墮落分子。作為黨員幹部,如果不了解黨的歷史,就不可能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也就不可能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作動力、以更堅定的黨性修養作保障,不失時機地進行振興發展。廣大黨員幹部應把學習黨史作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黨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
銘記歷史才能走向未來。一個不善於汲取歷史智慧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蘊含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的多元智慧,要把黨史作為生動的教材,作為武裝思想的利器,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中獲得教益,在黨的成功經驗中啟迪智慧,才能構築起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強調,「『吃水不忘掘井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始終銘記緬懷革命先烈。」這一重要指示,既是諄諄的囑託,更是殷切的希望。學史明理、學史知責、學史鑄魂,獲取人生智慧、煥發奮進力量。
要在知史中培根鑄魂。我們黨從建黨初期僅有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經歷了無數困難和挫折。支撐共產黨人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精神力量,就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執著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勝信心。這樣的信仰、信念、信心,使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為之犧牲,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蘊含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為新時代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豐厚營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共產黨人以「一心一意跟黨走」的絕對忠誠、「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為民情懷、「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抒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成為民族最堅強的脊樑和時代最閃亮的坐標。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催生了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又一次站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緊要關頭,黨員幹部都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慘痛代價走出的「人間正道」,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前途越來越光明。
要在知史中傳承基因。回望歷史,我們黨正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中從幼年走向成熟。黨的故事承載著紅色歷史,銘刻著紅色記憶,流淌著紅色血脈,凝結著紅色傳統。廣為流傳的半條棉被、八子參軍、古田軍號、真理的味道、朱德的扁擔、血染的黨證、陳樹湘的決絕、八女投江……這些黨史故事裡有如磐的初心、如山的信仰,有精神的譜系、制勝的法寶,有我們黨的紅色基因,體現著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鐵的紀律、政治本色,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員幹部要通過學習黨史,深刻認識我們黨98年來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中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深入學習黨在複雜環境下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寶貴經驗,從而不斷提高執政本領,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通過學習黨史,培養深邃的歷史思維、恢宏的戰略思維、嚴密的辯證思維、清醒的底線思維,提高分析形勢、把握趨勢、謀劃大勢的能力,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從黨史中汲取創新的智慧和力量,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才能走出新路、干成事業、成就夢想。
要在知史中煥發動力。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發揚不怕犧牲、艱苦奮鬥、改革創新的擔當精神,持久地艱苦奮鬥,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偉大成就,為我們黨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繪就了我們黨絢爛奪目的精神圖譜。黨從成立時起,就以大無畏的擔當精神,勇敢擔負起國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運,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成為一個極富感染力的「情緒場」,就像「磁場」「電場」「生物場」能夠發揮巨大的「場」效應一樣,激勵著千千萬萬人投身這一偉大的事業。黨員幹部要從黨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賡續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涵養艱苦奮鬥的政治品格,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要在知史中涵養情懷。「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那些波瀾壯闊的場景,至今仍讓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聯繫黨史、新中國發展史,歷史的結論如此明晰而厚重,即人民是共和國的真正締造者,戰爭年代,正是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黨帶領人民軍隊才有了「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豪情和底氣;人民是共和國的偉大建設者,共和國的堅實大廈是中國人民一磚一瓦艱苦建起來的,輝煌成就是中國人民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干出來的;人民是共和國的最終評判者,正是有了人民意願這把最好的尺子,共和國才順應時代潮流,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發展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著人民「大我」而不惜犧牲「小我」,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湧現出了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座精神豐碑。戰爭年代,我們黨依靠人民,打出了一個紅彤彤的嶄新中國;新中國一路走來,黨依靠人民,創造了一個闊步向前、日新月異的精彩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依靠人民,必將建成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為人類作出更多貢獻的強大中國。
要在知史中彰顯正氣。我們黨歷來重視紀律建設,把廉潔品格作為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要求共產黨人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注重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形成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好傳統、「自帶乾糧去辦公」的好作風、「反對貪污浪費」的好制度、「中央八項規定」的好規矩,紮緊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和不想腐、不願腐的思想籠子,也曾鐵腕懲處了劉青山、張子善等腐化墮落分子。作為黨員幹部,如果不了解黨的歷史,就不可能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也就不可能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作動力、以更堅定的黨性修養作保障,不失時機地進行振興發展。廣大黨員幹部應把學習黨史作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黨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良品格、培養浩然正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
銘記歷史才能走向未來。一個不善於汲取歷史智慧的政黨是沒有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蘊含治國理政、治黨治軍、內政外交的多元智慧,要把黨史作為生動的教材,作為武裝思想的利器,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中獲得教益,在黨的成功經驗中啟迪智慧,才能構築起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