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最大幸福就是理解了爺爺」
就在毛澤東逝世31周年紀念日前夕,9月6日晚,近年來置身於軍事科學院研究毛澤東思想的毛新宇,在香山腳下的一個茶館裡接受了本報記者長達3個小時的獨家專訪。這位備受矚目的偉人後代,坦誠直率地講述了自己獨特的人生,以及偉人家庭的往事、堅守的家風和對未來的期望。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滿足,都來自於真正理解了一位偉人。而他,正是我的爺爺。」在這次前所未有的漫長深入講述過後,今年37歲的毛新宇以這句話作結。
關於研究: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接受專訪之前,其實毛新宇剛回到北京沒幾天。8月下旬他跑到深圳,擔任當地國防教育活動的主講人。同時已被國內數家高校聘請為教授的他,認為今年是其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
記者:近年來,你一頭扎入對爺爺思想體系的研究之中。
毛新宇:對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研究,我打算作為我一個長期研究的方向,今年是我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
記者:你大學時是學歷史的,後來轉到中央黨校和軍事科學院,這個轉變是母親的意思嗎?
毛新宇:我先從歷史轉到黨史,又從黨史轉到軍史。這其中有我學習興趣的轉移,也有母親的建議和指導。我是在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期間參的軍,當時母親和我商量,為了開拓我學習黨史的眼界,以及嘗試新的學習環境,母親和愛人都動員我入伍,我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
關於個人:唯一嫡孫有著特殊壓力。
作為偉人的唯一嫡孫,毛新宇從小就生活在無數關注之中。他笑著自詡「久經被採訪的沙場」,「這一輩子都和記者脫不了交道」。
記者:你曾經說過,偉人的後代其實不是那麼好當的。
毛新宇:(笑)偉人的後代,大家都很關注你,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自律。
我覺得自己要承載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和別人有很大的不同。群眾對你的期望很高,所以你要創造出一些成績來,讓大家滿意。當然,這個過程很艱難,要達到群眾的要求,壓力也很大。事實上,世界上每個人想出任何一項學術成果,都不簡單,都需要一個過程。
我想,可能每個人要實現他的人生價值,都有不同的方法。至於我,應該通過什麼方式來發揮自我價值,利用自己的優勢,我也時常在考慮這個問題?
記者:讀大學時,應該是你最早感受到外界壓力之時。
毛新宇:最早接觸記者就是那個時候(笑)。大學時,幾乎每天都有同學和老師到我的宿舍去,和我談論主席的故事,他們的研究熱情很高。那時學校里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是最紅火的,我也常去老師家裡做客,他們很喜歡和我交流主席的故事。現在去一些公共場合,經常有人認出我來,要合影、簽名,問我其他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工作狀況等。這些我都儘量滿足,我知道群眾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主席、對毛家的特殊感情。
關於家庭:偉人後代的特殊培養方式。
偉人後代的成長和教育方式,到底和尋常人家有什麼區別?毛新宇並不迴避講述其中的特殊性。而他更願意把這種特殊教育方式的因由,歸結為自己肩負一種獨特的歷史使命?
記者:偉人後代、特殊家庭,毛家的教育方式和普通老百姓家庭有什麼不同?
毛新宇:我家是一個典型的革命軍人家庭,爺爺在我6歲時就去世了,所以很多人都很難想像,我通過什麼方式來接觸毛澤東思想——母親讓我從背誦爺爺的詩詞開始,從5歲就開始背誦,到10多歲的時候,我已經可以全部背下來?
我幾次在學習和工作上的轉折,都會和媽媽進行商量,這也許算是一種特殊的成長方式?還有,我從小接受的是革命傳統教育,也有機會接觸很多老一輩革命家。所以後來我對黨史和軍史都很熟悉,這和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很有關係。
來源:中紅網。
就在毛澤東逝世31周年紀念日前夕,9月6日晚,近年來置身於軍事科學院研究毛澤東思想的毛新宇,在香山腳下的一個茶館裡接受了本報記者長達3個小時的獨家專訪。這位備受矚目的偉人後代,坦誠直率地講述了自己獨特的人生,以及偉人家庭的往事、堅守的家風和對未來的期望。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滿足,都來自於真正理解了一位偉人。而他,正是我的爺爺。」在這次前所未有的漫長深入講述過後,今年37歲的毛新宇以這句話作結。
關於研究: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接受專訪之前,其實毛新宇剛回到北京沒幾天。8月下旬他跑到深圳,擔任當地國防教育活動的主講人。同時已被國內數家高校聘請為教授的他,認為今年是其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
記者:近年來,你一頭扎入對爺爺思想體系的研究之中。
毛新宇:對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研究,我打算作為我一個長期研究的方向,今年是我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
記者:你大學時是學歷史的,後來轉到中央黨校和軍事科學院,這個轉變是母親的意思嗎?
毛新宇:我先從歷史轉到黨史,又從黨史轉到軍史。這其中有我學習興趣的轉移,也有母親的建議和指導。我是在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期間參的軍,當時母親和我商量,為了開拓我學習黨史的眼界,以及嘗試新的學習環境,母親和愛人都動員我入伍,我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
關於個人:唯一嫡孫有著特殊壓力。
作為偉人的唯一嫡孫,毛新宇從小就生活在無數關注之中。他笑著自詡「久經被採訪的沙場」,「這一輩子都和記者脫不了交道」。
記者:你曾經說過,偉人的後代其實不是那麼好當的。
毛新宇:(笑)偉人的後代,大家都很關注你,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自律。
我覺得自己要承載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和別人有很大的不同。群眾對你的期望很高,所以你要創造出一些成績來,讓大家滿意。當然,這個過程很艱難,要達到群眾的要求,壓力也很大。事實上,世界上每個人想出任何一項學術成果,都不簡單,都需要一個過程。
我想,可能每個人要實現他的人生價值,都有不同的方法。至於我,應該通過什麼方式來發揮自我價值,利用自己的優勢,我也時常在考慮這個問題?
記者:讀大學時,應該是你最早感受到外界壓力之時。
毛新宇:最早接觸記者就是那個時候(笑)。大學時,幾乎每天都有同學和老師到我的宿舍去,和我談論主席的故事,他們的研究熱情很高。那時學校里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是最紅火的,我也常去老師家裡做客,他們很喜歡和我交流主席的故事。現在去一些公共場合,經常有人認出我來,要合影、簽名,問我其他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工作狀況等。這些我都儘量滿足,我知道群眾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主席、對毛家的特殊感情。
關於家庭:偉人後代的特殊培養方式。
偉人後代的成長和教育方式,到底和尋常人家有什麼區別?毛新宇並不迴避講述其中的特殊性。而他更願意把這種特殊教育方式的因由,歸結為自己肩負一種獨特的歷史使命?
記者:偉人後代、特殊家庭,毛家的教育方式和普通老百姓家庭有什麼不同?
毛新宇:我家是一個典型的革命軍人家庭,爺爺在我6歲時就去世了,所以很多人都很難想像,我通過什麼方式來接觸毛澤東思想——母親讓我從背誦爺爺的詩詞開始,從5歲就開始背誦,到10多歲的時候,我已經可以全部背下來?
我幾次在學習和工作上的轉折,都會和媽媽進行商量,這也許算是一種特殊的成長方式?還有,我從小接受的是革命傳統教育,也有機會接觸很多老一輩革命家。所以後來我對黨史和軍史都很熟悉,這和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很有關係。
來源:中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