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清官張難先,返鄉途中土匪跪送三十里。
張難先,號義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生於湖北沔陽,歷經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張難先離開家鄉,前往武漢參與革命活動,希望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革命成功之後,張難先作為辛亥耆宿,出仕過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歷任瓊崖行署專員、廣東省監察室主任、廣東省土地廳廳長、湖北省財政廳廳長、南京國民政府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
張難先主政浙江期間,先是前往杭州「救火」,完美解決了前任張人傑留下的爛攤子,不出數月,當地民眾便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中央高層對張難先的成績甚是滿意,特意攜夫人宋美齡前往杭州游賞。可是沿途花費竟達數萬銀元之多。宋美齡找到時任浙江主席張難先,希望這筆錢由他找個名目報銷,沒想到他卻一口回絕,絲毫沒有給這位「第一夫人」留面子。
宋美齡惱怒之下,想要報復張難先,便派人到張難先的辦公場所搜查,希望找出他在財務方面的漏洞,後來她又親自率人前往張家,想要搜出張難先貪污腐敗的證據,結果卻是一無所獲。此事之後張難先覺得自己平白受到這樣的侮辱,實在是太過寒心,於是主動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職,決心回家務農。
據時人記載,張難先離開杭州那天,每家每戶都在門前都放置著一盆清水與一面明鏡,以表達自己對這位清官的讚譽和不舍之情。在途中,闖出了一群受人指派的土匪,他們搜查全部行李後也就得到二十塊銀元。土匪們知道張難先曾經是政府要員,不相信他的全部家當就只有這些,便對他進行恐嚇威脅。直到張難先的隨從說出他的過往事跡,才覺得對於張難先的作為實在無理,於是便磕頭送行三十里,一時傳為佳話。
張難先,號義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生於湖北沔陽,歷經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張難先離開家鄉,前往武漢參與革命活動,希望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革命成功之後,張難先作為辛亥耆宿,出仕過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歷任瓊崖行署專員、廣東省監察室主任、廣東省土地廳廳長、湖北省財政廳廳長、南京國民政府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
張難先主政浙江期間,先是前往杭州「救火」,完美解決了前任張人傑留下的爛攤子,不出數月,當地民眾便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中央高層對張難先的成績甚是滿意,特意攜夫人宋美齡前往杭州游賞。可是沿途花費竟達數萬銀元之多。宋美齡找到時任浙江主席張難先,希望這筆錢由他找個名目報銷,沒想到他卻一口回絕,絲毫沒有給這位「第一夫人」留面子。
宋美齡惱怒之下,想要報復張難先,便派人到張難先的辦公場所搜查,希望找出他在財務方面的漏洞,後來她又親自率人前往張家,想要搜出張難先貪污腐敗的證據,結果卻是一無所獲。此事之後張難先覺得自己平白受到這樣的侮辱,實在是太過寒心,於是主動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職,決心回家務農。
據時人記載,張難先離開杭州那天,每家每戶都在門前都放置著一盆清水與一面明鏡,以表達自己對這位清官的讚譽和不舍之情。在途中,闖出了一群受人指派的土匪,他們搜查全部行李後也就得到二十塊銀元。土匪們知道張難先曾經是政府要員,不相信他的全部家當就只有這些,便對他進行恐嚇威脅。直到張難先的隨從說出他的過往事跡,才覺得對於張難先的作為實在無理,於是便磕頭送行三十里,一時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