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事跡被民間文學包裝過度,現實中的包青天並沒有那麼神奇,而海瑞確實是千古第一大清官,可以說是清官的楷模。從客觀的角度來評價海瑞的話,他實際上只是嘉靖一朝的一名網紅而已。
仔細研讀歷史,就不難發現海瑞確實是清官,他的清廉程度可能是空前絕後,甚至可以說達到了極端,這也和他極端剛正不阿的性格有關。
據記載海瑞最後官居二品,品階已是非常高了,但是在他去世之後留下的遺產只有紋銀二十兩,根本不夠喪葬費。
而海瑞一家開銷並不大,只有一位老母親,兩位妻子先後去世,孩子也都夭亡,他們一家的生活本就清苦,即便如此也沒有留下什麼遺產?
這也從客觀上反應了一個現實,明朝官員的俸祿極低。有人曾經計算過,明朝官員如果僅靠俸祿的話是根本無法維持生活的,這也是明朝上下都默許官員貪污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一點海瑞心知肚明,對於明朝吏治腐敗他深有感觸,但如何改善這一狀況,海瑞給出的辦法是要求所有官員都像他一樣兩袖清風。對於貪官則要用重刑懲治,他甚至上書請求萬曆,採取朱元璋時期剝皮充草的極端刑法來處置貪官,其極端性格可見一斑。
海瑞之所以被稱作海青天,就是因為剛正不阿,為民做主,在擔任地方官員時海瑞確實是站在老百姓一邊的。不過,海瑞在斷案方面並不是很高明,甚至可以說不是很擅長。
他的原則是按照傳統道德,只要斷案結果能顧全大局,不壞倫理綱常就可以,不必細究緣由。這些在他的斷案記錄和日記中有明確的記錄,也正因為如此,海瑞儘管名氣很大而實際上終其一生也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政績?
有人說海瑞最大的政績就是扳倒嚴嵩一黨,而海瑞當時的官階很小,即便是不怕死敢於抗爭也不可能扳倒實力雄厚的嚴嵩。
倒嚴行動實際上是嘉靖皇帝一直在暗中操作的,時機成熟的時候便立刻實施了而已。因海瑞性格極端,一直在明處和嚴嵩對著干,因此嚴嵩一倒,人們就認為是海瑞的功勞。
以海瑞的性格在任何朝代都是是很難融於官場的,但在他經歷的幾個皇帝中卻一直能夠身處官場,並不斷升遷,實際上海瑞是被皇帝利用了。
因為明朝腐敗是不爭的事實,百姓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朝廷急需一個清官模範在民間樹立威望,因此海瑞就成了一個實際上的超級網紅,一路磕磕絆絆的升遷,卻也做不出多少政績。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中國第一清官是誰[朗讀]
一代清官于成龍,死後兩百多年,又救了全村百姓:
早在崇禎時期,于成龍就已經取得了副榜貢生的科舉成績。不過,于成龍並不滿意,便回鄉繼續苦讀,準備再考。可惜的是,于成龍在後來的考試中,發揮的並不好。更遺憾的是,江山易代,明王朝一去不復返了。幸虧,清統治者為了拉攏士紳和發現人才,將于成龍這樣的人收為己用。
于成龍做官後,官聲很好,每到一處都將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是個難得的人才。當然,于成龍被今人熟知的一點是,他有著「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因於成龍一生清廉,曾連續數年未嘗肉味,素有「於青菜」之稱,百姓極為愛戴,皇帝也頗為讚賞,親賜他為「天下第一廉吏」
在於成龍死後,他的靈柩被運回故鄉埋葬,朝廷還特意派了守墓人。直至1947年,距于成龍去世263年後,呂梁橫泉村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糧食也歉收,日益貧弊。出於無奈,橫泉村村長劉金長和農會主席郝東清,率領全村的小伙子們一塊,對於成龍墓下手了。
村民們掘開于成龍的墓,將隨葬品取出變賣給了城裡的大眾商店,換了800多斤棉花,每家又分得了幾個瓷碗和生活物資。就這樣,村民們靠著清官于成龍的隨葬品,渡過了難關。然後再次埋葬了于成龍的屍身。前些年,當地政府重修了于成龍墓,算是給這位清官了個妥善的安排。
早在崇禎時期,于成龍就已經取得了副榜貢生的科舉成績。不過,于成龍並不滿意,便回鄉繼續苦讀,準備再考。可惜的是,于成龍在後來的考試中,發揮的並不好。更遺憾的是,江山易代,明王朝一去不復返了。幸虧,清統治者為了拉攏士紳和發現人才,將于成龍這樣的人收為己用。
于成龍做官後,官聲很好,每到一處都將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是個難得的人才。當然,于成龍被今人熟知的一點是,他有著「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因於成龍一生清廉,曾連續數年未嘗肉味,素有「於青菜」之稱,百姓極為愛戴,皇帝也頗為讚賞,親賜他為「天下第一廉吏」
在於成龍死後,他的靈柩被運回故鄉埋葬,朝廷還特意派了守墓人。直至1947年,距于成龍去世263年後,呂梁橫泉村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糧食也歉收,日益貧弊。出於無奈,橫泉村村長劉金長和農會主席郝東清,率領全村的小伙子們一塊,對於成龍墓下手了。
村民們掘開于成龍的墓,將隨葬品取出變賣給了城裡的大眾商店,換了800多斤棉花,每家又分得了幾個瓷碗和生活物資。就這樣,村民們靠著清官于成龍的隨葬品,渡過了難關。然後再次埋葬了于成龍的屍身。前些年,當地政府重修了于成龍墓,算是給這位清官了個妥善的安排。
包拯去世後,備了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引發盜墓界一條新規。
包拯是史上第一清官,以廉潔奉公鐵面無私著稱,人言其「包青天」。
因為太過有名,影視劇中的包公就成了黑人,唯有額頭處有一月牙,寓意黑白分明和代表月亮消滅貪官(我在胡扯)。
其實真實的包拯屬書生樣,乾淨文雅也不黑。
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開始仕途。
為官時剛正不阿,敢於納諫,深得仁宗看好,也因為為國為民皇帝器重,獲得了百姓擁戴。
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包拯病逝。
出殯那天,包府一共出了21口棺材,分別從七個城門出城,場面宏大。
一般人去世都一口棺材,包公為何有21個,他要學曹操72疑冢嗎?
其實是老包也有苦衷。
為官期間,他不慕權貴,彈劾權貴,得罪人很多,害怕死後不得安寧,於是就設置了很多疑冢,讓他們不知真正包拯墓在那,這樣就會安全很多。
包拯去世後,盜墓界多了條規定,盜墓者不能盜包拯墓。因為他是大清官,盜墓賊都敬佩。
後來包拯墓沒被盜墓賊盜,卻遭了金兵毒手,北宋滅亡後,金兵挖掘宋朝帝陵墓,包拯墓也被波及。
今日開封有包拯墓,合肥也有包拯墓,後人已不知那個才是真包公墓地了。
至於以上故事,真想如何。說實話,我持懷疑態度。
包拯是史上第一清官,以廉潔奉公鐵面無私著稱,人言其「包青天」。
因為太過有名,影視劇中的包公就成了黑人,唯有額頭處有一月牙,寓意黑白分明和代表月亮消滅貪官(我在胡扯)。
其實真實的包拯屬書生樣,乾淨文雅也不黑。
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考中進士,開始仕途。
為官時剛正不阿,敢於納諫,深得仁宗看好,也因為為國為民皇帝器重,獲得了百姓擁戴。
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包拯病逝。
出殯那天,包府一共出了21口棺材,分別從七個城門出城,場面宏大。
一般人去世都一口棺材,包公為何有21個,他要學曹操72疑冢嗎?
其實是老包也有苦衷。
為官期間,他不慕權貴,彈劾權貴,得罪人很多,害怕死後不得安寧,於是就設置了很多疑冢,讓他們不知真正包拯墓在那,這樣就會安全很多。
包拯去世後,盜墓界多了條規定,盜墓者不能盜包拯墓。因為他是大清官,盜墓賊都敬佩。
後來包拯墓沒被盜墓賊盜,卻遭了金兵毒手,北宋滅亡後,金兵挖掘宋朝帝陵墓,包拯墓也被波及。
今日開封有包拯墓,合肥也有包拯墓,後人已不知那個才是真包公墓地了。
至於以上故事,真想如何。說實話,我持懷疑態度。
民國第一清官張難先,返鄉途中土匪跪送三十里。
張難先,號義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生於湖北沔陽,歷經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張難先離開家鄉,前往武漢參與革命活動,希望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革命成功之後,張難先作為辛亥耆宿,出仕過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歷任瓊崖行署專員、廣東省監察室主任、廣東省土地廳廳長、湖北省財政廳廳長、南京國民政府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
張難先主政浙江期間,先是前往杭州「救火」,完美解決了前任張人傑留下的爛攤子,不出數月,當地民眾便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中央高層對張難先的成績甚是滿意,特意攜夫人宋美齡前往杭州游賞。可是沿途花費竟達數萬銀元之多。宋美齡找到時任浙江主席張難先,希望這筆錢由他找個名目報銷,沒想到他卻一口回絕,絲毫沒有給這位「第一夫人」留面子。
宋美齡惱怒之下,想要報復張難先,便派人到張難先的辦公場所搜查,希望找出他在財務方面的漏洞,後來她又親自率人前往張家,想要搜出張難先貪污腐敗的證據,結果卻是一無所獲。此事之後張難先覺得自己平白受到這樣的侮辱,實在是太過寒心,於是主動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職,決心回家務農。
據時人記載,張難先離開杭州那天,每家每戶都在門前都放置著一盆清水與一面明鏡,以表達自己對這位清官的讚譽和不舍之情。在途中,闖出了一群受人指派的土匪,他們搜查全部行李後也就得到二十塊銀元。土匪們知道張難先曾經是政府要員,不相信他的全部家當就只有這些,便對他進行恐嚇威脅。直到張難先的隨從說出他的過往事跡,才覺得對於張難先的作為實在無理,於是便磕頭送行三十里,一時傳為佳話。
張難先,號義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生於湖北沔陽,歷經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張難先離開家鄉,前往武漢參與革命活動,希望能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革命成功之後,張難先作為辛亥耆宿,出仕過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歷任瓊崖行署專員、廣東省監察室主任、廣東省土地廳廳長、湖北省財政廳廳長、南京國民政府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
張難先主政浙江期間,先是前往杭州「救火」,完美解決了前任張人傑留下的爛攤子,不出數月,當地民眾便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中央高層對張難先的成績甚是滿意,特意攜夫人宋美齡前往杭州游賞。可是沿途花費竟達數萬銀元之多。宋美齡找到時任浙江主席張難先,希望這筆錢由他找個名目報銷,沒想到他卻一口回絕,絲毫沒有給這位「第一夫人」留面子。
宋美齡惱怒之下,想要報復張難先,便派人到張難先的辦公場所搜查,希望找出他在財務方面的漏洞,後來她又親自率人前往張家,想要搜出張難先貪污腐敗的證據,結果卻是一無所獲。此事之後張難先覺得自己平白受到這樣的侮辱,實在是太過寒心,於是主動辭去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職,決心回家務農。
據時人記載,張難先離開杭州那天,每家每戶都在門前都放置著一盆清水與一面明鏡,以表達自己對這位清官的讚譽和不舍之情。在途中,闖出了一群受人指派的土匪,他們搜查全部行李後也就得到二十塊銀元。土匪們知道張難先曾經是政府要員,不相信他的全部家當就只有這些,便對他進行恐嚇威脅。直到張難先的隨從說出他的過往事跡,才覺得對於張難先的作為實在無理,於是便磕頭送行三十里,一時傳為佳話。
王瑚是馮玉祥的老師,馮玉祥稱他是「中國第一清官」,去世後,馮玉祥曾在定縣師範建立鐵珊圖書館,以資紀念。
此人歷任各路大員,一方諸侯,卻始終清廉自律,布衣粗食,頗受百姓愛戴。民國初年,他擔任京兆尹,公事繁忙,無暇顧家。一日,夫人從鄉下來到公堂,要錢回去修繕房屋。當時王瑚正好外出公幹,吏屬一聽上司家裡房子破舊,竟然勞動夫人上京討錢,不敢耽擱。於是趕緊從賬房預支了300塊,打發走了夫人,等王瑚回來再做核銷。沒想到王瑚回來聽說夫人拿錢走人了,氣得暴跳如雷,不僅懲治了賬房的人,連自己的夫人也要治罪。有人不解,問他,夫人不過是暫時借錢而已,何罪之有?王鐵珊一時想不起罪名,就道:「攜款潛逃。」聞者無不絕倒。
可即便如此個性的老頭,在官場也難免處處吃癟。某年他在四川灌縣擔任知事,要去拜謁藩台。按照當時潛規則,下官覲見上官,要先到門房繳納8兩銀子的「規矩」費。王瑚也不能破例,咬著牙掏了8兩銀子送了上去,等著接見。沒想到銀子掏了,卻被晾在門房幾個時辰,無人搭理。王瑚本來就心疼銀子,這下子火氣上來了,就去質問門房。門房掰著指頭告訴他:「你只繳納了一份規矩,還有叔太爺、嬸太太的兩份沒有納,想進去,拿銀子罷。」王瑚聽了發狂,「我一個翰林來當知事,本來就夠憋氣了,還收這麼這幫人敲詐。堅決不納!」門房也不客氣,「不納的話,就別見人。」
二人就在門口糾纏起來,一時熱鬧非凡,觀者如雲。也看不可收場了,裡面傳出話來,讓門房放人進去。王瑚洋洋得意,昂首而入,自以為得計。沒想到進去拜見了藩台,屁股還沒有落到椅子上,才張口報了名,藩台已經舉起茶杯,兩廂下人一起高呼送客。
被攆出來的王瑚氣得吐血,沒想到人家在這裡藏了陰人的招數。
此人歷任各路大員,一方諸侯,卻始終清廉自律,布衣粗食,頗受百姓愛戴。民國初年,他擔任京兆尹,公事繁忙,無暇顧家。一日,夫人從鄉下來到公堂,要錢回去修繕房屋。當時王瑚正好外出公幹,吏屬一聽上司家裡房子破舊,竟然勞動夫人上京討錢,不敢耽擱。於是趕緊從賬房預支了300塊,打發走了夫人,等王瑚回來再做核銷。沒想到王瑚回來聽說夫人拿錢走人了,氣得暴跳如雷,不僅懲治了賬房的人,連自己的夫人也要治罪。有人不解,問他,夫人不過是暫時借錢而已,何罪之有?王鐵珊一時想不起罪名,就道:「攜款潛逃。」聞者無不絕倒。
可即便如此個性的老頭,在官場也難免處處吃癟。某年他在四川灌縣擔任知事,要去拜謁藩台。按照當時潛規則,下官覲見上官,要先到門房繳納8兩銀子的「規矩」費。王瑚也不能破例,咬著牙掏了8兩銀子送了上去,等著接見。沒想到銀子掏了,卻被晾在門房幾個時辰,無人搭理。王瑚本來就心疼銀子,這下子火氣上來了,就去質問門房。門房掰著指頭告訴他:「你只繳納了一份規矩,還有叔太爺、嬸太太的兩份沒有納,想進去,拿銀子罷。」王瑚聽了發狂,「我一個翰林來當知事,本來就夠憋氣了,還收這麼這幫人敲詐。堅決不納!」門房也不客氣,「不納的話,就別見人。」
二人就在門口糾纏起來,一時熱鬧非凡,觀者如雲。也看不可收場了,裡面傳出話來,讓門房放人進去。王瑚洋洋得意,昂首而入,自以為得計。沒想到進去拜見了藩台,屁股還沒有落到椅子上,才張口報了名,藩台已經舉起茶杯,兩廂下人一起高呼送客。
被攆出來的王瑚氣得吐血,沒想到人家在這裡藏了陰人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