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清官于成龍,死後兩百多年,又救了全村百姓:
早在崇禎時期,于成龍就已經取得了副榜貢生的科舉成績。不過,于成龍並不滿意,便回鄉繼續苦讀,準備再考。可惜的是,于成龍在後來的考試中,發揮的並不好。更遺憾的是,江山易代,明王朝一去不復返了。幸虧,清統治者為了拉攏士紳和發現人才,將于成龍這樣的人收為己用。
于成龍做官後,官聲很好,每到一處都將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是個難得的人才。當然,于成龍被今人熟知的一點是,他有著「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因於成龍一生清廉,曾連續數年未嘗肉味,素有「於青菜」之稱,百姓極為愛戴,皇帝也頗為讚賞,親賜他為「天下第一廉吏」
在於成龍死後,他的靈柩被運回故鄉埋葬,朝廷還特意派了守墓人。直至1947年,距于成龍去世263年後,呂梁橫泉村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糧食也歉收,日益貧弊。出於無奈,橫泉村村長劉金長和農會主席郝東清,率領全村的小伙子們一塊,對於成龍墓下手了。
村民們掘開于成龍的墓,將隨葬品取出變賣給了城裡的大眾商店,換了800多斤棉花,每家又分得了幾個瓷碗和生活物資。就這樣,村民們靠著清官于成龍的隨葬品,渡過了難關。然後再次埋葬了于成龍的屍身。前些年,當地政府重修了于成龍墓,算是給這位清官了個妥善的安排。
早在崇禎時期,于成龍就已經取得了副榜貢生的科舉成績。不過,于成龍並不滿意,便回鄉繼續苦讀,準備再考。可惜的是,于成龍在後來的考試中,發揮的並不好。更遺憾的是,江山易代,明王朝一去不復返了。幸虧,清統治者為了拉攏士紳和發現人才,將于成龍這樣的人收為己用。
于成龍做官後,官聲很好,每到一處都將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是個難得的人才。當然,于成龍被今人熟知的一點是,他有著「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譽。因於成龍一生清廉,曾連續數年未嘗肉味,素有「於青菜」之稱,百姓極為愛戴,皇帝也頗為讚賞,親賜他為「天下第一廉吏」
在於成龍死後,他的靈柩被運回故鄉埋葬,朝廷還特意派了守墓人。直至1947年,距于成龍去世263年後,呂梁橫泉村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糧食也歉收,日益貧弊。出於無奈,橫泉村村長劉金長和農會主席郝東清,率領全村的小伙子們一塊,對於成龍墓下手了。
村民們掘開于成龍的墓,將隨葬品取出變賣給了城裡的大眾商店,換了800多斤棉花,每家又分得了幾個瓷碗和生活物資。就這樣,村民們靠著清官于成龍的隨葬品,渡過了難關。然後再次埋葬了于成龍的屍身。前些年,當地政府重修了于成龍墓,算是給這位清官了個妥善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