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是位於海南的中西部的內陸縣,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地方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白沙縣全稱為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是目前全省人均擁有土地面積最多的縣,它坐落在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東鄰瓊中、南接樂東、西連昌江、北抵儋州,總面積為2117.73平方公里。
擴展資料。
白沙概況。
全縣共有11個鄉鎮,77個村(居)委會,431個自然村。縣域內有3個國營農場、2個地方農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有人口16.45萬,黎族人口約占60%。白沙縣的'主要民族有黎族和漢族,還有少量的苗、壯、回、滿、瑤、傣族等,主要語言為黎語、海南語、苗話、普通話、儋州話。白沙縣縣政府所在地為牙叉鎮,距三亞市172公里。
歷史淵源。
白沙縣西漢屬儋耳郡至來縣,東漢屬合浦郡珠崖縣,從元朝到民國,白沙境地先後屬瓊山、定安、儋縣、臨高、昌感等縣。1935春,陳漢光在「撫黎計劃」中擬在五指山黎區建立五個縣。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准設置三縣:樂東、保亭、白沙。白沙縣是將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縣部分黎區及瓊中縣飛地—水尾營等劃設的。據《清史稿地理志》記載:「儋州有薄沙巡司」,因清康熙二十八年曾設「薄沙營」作為軍事據點屯兵戍守而得名,之後,「薄沙」演變為「白沙」。1958年11月併入樂東縣,1961年恢復,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
擴展資料。
白沙概況。
全縣共有11個鄉鎮,77個村(居)委會,431個自然村。縣域內有3個國營農場、2個地方農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有人口16.45萬,黎族人口約占60%。白沙縣的'主要民族有黎族和漢族,還有少量的苗、壯、回、滿、瑤、傣族等,主要語言為黎語、海南語、苗話、普通話、儋州話。白沙縣縣政府所在地為牙叉鎮,距三亞市172公里。
歷史淵源。
白沙縣西漢屬儋耳郡至來縣,東漢屬合浦郡珠崖縣,從元朝到民國,白沙境地先後屬瓊山、定安、儋縣、臨高、昌感等縣。1935春,陳漢光在「撫黎計劃」中擬在五指山黎區建立五個縣。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准設置三縣:樂東、保亭、白沙。白沙縣是將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縣部分黎區及瓊中縣飛地—水尾營等劃設的。據《清史稿地理志》記載:「儋州有薄沙巡司」,因清康熙二十八年曾設「薄沙營」作為軍事據點屯兵戍守而得名,之後,「薄沙」演變為「白沙」。1958年11月併入樂東縣,1961年恢復,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