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前期舊型的延續,以北魏洛陽永寧寺為代表;雲岡石窟第六窟為方型窟室,中心立塔柱,四壁環繞有浮雕的廊院,北面正中雕殿形壁龕,可資佐證。
另一種是宮室第宅型。
北魏中晚期通過舍宅為寺的「功德」活動,許多王侯的宮室、第宅改建佛寺,以原前廳為佛殿,後堂為講堂,廊廡環繞,有的還附有花園,形成與前期迥然不同的風格,成為以後佛寺建築格局的主流。
《洛陽伽藍記》記載的約50座重要佛寺中,以塔為中心的浮屠祠型約占四分之一,前廳後堂的宮室第宅型約占三分之一。
隋唐時期已很少有以塔為中心的佛寺了。
從初唐律宗創立者道宣撰《關中創立戒壇圖經》中所繪理想的律宗寺院,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所繪佛寺和有關文獻的描述,可知唐代佛寺是繼承北魏宮室第宅型佛寺發展而定型的。
另一種是宮室第宅型。
北魏中晚期通過舍宅為寺的「功德」活動,許多王侯的宮室、第宅改建佛寺,以原前廳為佛殿,後堂為講堂,廊廡環繞,有的還附有花園,形成與前期迥然不同的風格,成為以後佛寺建築格局的主流。
《洛陽伽藍記》記載的約50座重要佛寺中,以塔為中心的浮屠祠型約占四分之一,前廳後堂的宮室第宅型約占三分之一。
隋唐時期已很少有以塔為中心的佛寺了。
從初唐律宗創立者道宣撰《關中創立戒壇圖經》中所繪理想的律宗寺院,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所繪佛寺和有關文獻的描述,可知唐代佛寺是繼承北魏宮室第宅型佛寺發展而定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