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多發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在兒童和老年人中,其發病的性別差異不大。世界各地的調查結果發現,不論白色人種,還是黑色人種或黃色人種,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男女之比為1∶10左右,且絕大部分是多見於15~40歲的女性。研究發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雌酮羥化物和尿中雌激素的代謝產物均增高,這表明雌性激素水平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有關。將紐西蘭黑鼠和白鼠雜交(nzb/nzw)的子一代雄鼠鬮割後,其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率與雌鼠相似,而未鬮割的雄鼠,則發病率明顯低於雌鼠。實驗還發現雌鼠在注射雄性激素後其腎臟病變會明顯減輕。
青春期後的育齡婦女,體內雌性激素明顯增高,因而易患紅斑狼瘡,其確切的機制仍不清楚。臨床實踐中也發現一些病人在月經初潮後或產後發病,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藥也可誘發本病,約1/3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在妊娠期間病情惡化或在分娩後疾病由原來的緩解期轉為活動期。雌性激素在免疫紊亂中的作用至今尚未明了。
青春期後的育齡婦女,體內雌性激素明顯增高,因而易患紅斑狼瘡,其確切的機制仍不清楚。臨床實踐中也發現一些病人在月經初潮後或產後發病,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藥也可誘發本病,約1/3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在妊娠期間病情惡化或在分娩後疾病由原來的緩解期轉為活動期。雌性激素在免疫紊亂中的作用至今尚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