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型足癬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3%硼酸溶液、0.1%雷夫努爾、抗真菌的霜劑等。
足癬是一種發生於足部的皮膚真菌病,好發於趾間、足跖、足跟、足側緣,多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所致,根據其臨床特定可分為浸漬糜爛型、角化增生型和水皰鱗屑型三種。
糜爛型足癬即浸漬糜爛型足癬,也稱間擦型足癬,通常好發於趾縫,以第4、5趾間的浸漬、糜爛最為常見,患處皮膚浸漬發白,表面鬆軟,容易剝落而露出潮紅糜爛面、滲液,常伴有多汗、瘙癢、裂縫,繼發細菌感染時可出現異臭味等。
外用藥物治療時,可選用3%硼酸溶液、0.1%雷夫努爾等藥物濕敷,滲出液減少後可外用抗真菌的霜劑,皮損乾燥後再外用一些刺激性小、剝脫性較弱的霜劑、軟膏等。此外,病情嚴重者還可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藥物,繼發細菌感染者還應聯合抗生素一起治療。
足癬是一種發生於足部的皮膚真菌病,好發於趾間、足跖、足跟、足側緣,多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所致,根據其臨床特定可分為浸漬糜爛型、角化增生型和水皰鱗屑型三種。
糜爛型足癬即浸漬糜爛型足癬,也稱間擦型足癬,通常好發於趾縫,以第4、5趾間的浸漬、糜爛最為常見,患處皮膚浸漬發白,表面鬆軟,容易剝落而露出潮紅糜爛面、滲液,常伴有多汗、瘙癢、裂縫,繼發細菌感染時可出現異臭味等。
外用藥物治療時,可選用3%硼酸溶液、0.1%雷夫努爾等藥物濕敷,滲出液減少後可外用抗真菌的霜劑,皮損乾燥後再外用一些刺激性小、剝脫性較弱的霜劑、軟膏等。此外,病情嚴重者還可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藥物,繼發細菌感染者還應聯合抗生素一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