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氣峰流速儀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可用於監測氣道阻塞的程度及其變化,因此有助於氣道病的診斷和指導治療:
(1)測定氣道高反應性:進行藥物吸入氣道激發試驗時傳統的觀察指標是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但也有學者認為用最大呼氣流速(pef)作為指標,其結果同樣可信,而方法卻簡便得多,因此建議用pef來替代fev1。
(2)哮喘診斷:《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和各國的哮喘防治指南普遍得到共識: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如果pef改善≥20%,或每日pef波動率>20%,則提示哮喘的診斷。
pef低於正常預計值的70%者,可能是哮喘,也可能是慢阻肺,這時可通過檢測支氣管平滑肌對支氣管舒張劑(β2受體激動劑)的效應進行判斷。試驗時,通常令受試者吸入沙丁胺醇200~400微克(成人一般用400微克,兒童可酌情吸入200微克),20分鐘後再測定最大呼氣流速,若其值較吸藥前提高12%或更高,就有助於哮喘的診斷。最大呼氣流速也可用於運動激發試驗前後的觀察指標。有些學者認為用動態肺功能監護儀定時監測晝夜24小時的最大呼氣流速,可顯示出早期和晚期哮喘反應的曲線變化,這樣可協助探索誘發哮喘的病因。
(3)評估哮喘病情嚴重度:2006至2009的各版本gina有關非急性發作期哮喘嚴重度評估中,pef的規定標準為:
間歇發作(第一級):pef≥80%個人最佳值(相當於預計值)或fev1≥80%預計值,pef或fev1波動率<20%。每個人的pef或fev1的預計值根據其性別、身高和體重推算確定,因為這些參數與其肺泡表面積有關。肺泡表面積是影響肺通氣和氣體交換的重要因素。
輕度持續哮喘(第二級):pef≥80%個人最佳值或fev1≥80%預計值,pef或fev1波動率20%~30%。持續哮喘屬於慢性哮喘,慢性持續哮喘是指每周均有不同頻率和(或)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狀,如喘息、胸悶、氣急、咳嗽等。
中度持續哮喘(第三級):pef占個人最佳值的60%~79%或fev1占預計值的60%~79%,pef或fev1波動率>30%。
重度持續哮喘(第四級):pef<60%個人最佳值或fev1<60%預計值,pef或fev1波動率>30%。
(4)預測兒童哮喘發作的嚴重度:5歲以上哮喘兒童經訓練能掌握使用呼氣峰流速儀監測pef及其早晚波動率者,可結合其臨床症狀和pef測定結果,預測和評估哮喘嚴重度。
輕度:哮喘短暫發作,發作次數每周<2次,每月夜間發作<2次,發作期間無明顯症狀表現。pef或fev1>80%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早晚波動率<20%。
中度:發作次數每周>2次,每月夜間發作≥2次,pef或fev1占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的60%~80%,波動率20%~30%,活動受限(輕至中等強度活動即感到氣急)。
重度:哮喘反覆發作和夜間發作影響睡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pef或fev1<60%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波動率>30%。
(5)作為調整治療方案的參考指標:臨床上可根據pef的絕對值和晝夜波動率的穩定性和變化決定調整治療方案。如果近期的pef明顯降低,晝夜波動率增大,表明哮喘的病情有加重,這時可在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後20分鐘再測定pef,如果pef仍然沒有提高,提示病情確實比較嚴重。如果經積極治療6小時,其值還沒有明顯上升,則需加大治療力度,甚至需考慮住院治療。如果經治療後pef雖有提高,但經數小時隨訪,其值又見下降15%,也需住院進一步治療。有些學者認為若哮喘患者pef<100升/分,經積極治療,其值雖有上升,但仍<300升/分或較最初值下降>15%,則需進入搶救室治療。
(6)根據pef值推測血氣變化:一般認為成人哮喘患者的pef>130升/分時,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不會超過7千帕(50毫米汞柱),如果pef>25%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不會超過8千帕(45毫米汞柱)。
(1)測定氣道高反應性:進行藥物吸入氣道激發試驗時傳統的觀察指標是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但也有學者認為用最大呼氣流速(pef)作為指標,其結果同樣可信,而方法卻簡便得多,因此建議用pef來替代fev1。
(2)哮喘診斷:《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和各國的哮喘防治指南普遍得到共識: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如果pef改善≥20%,或每日pef波動率>20%,則提示哮喘的診斷。
pef低於正常預計值的70%者,可能是哮喘,也可能是慢阻肺,這時可通過檢測支氣管平滑肌對支氣管舒張劑(β2受體激動劑)的效應進行判斷。試驗時,通常令受試者吸入沙丁胺醇200~400微克(成人一般用400微克,兒童可酌情吸入200微克),20分鐘後再測定最大呼氣流速,若其值較吸藥前提高12%或更高,就有助於哮喘的診斷。最大呼氣流速也可用於運動激發試驗前後的觀察指標。有些學者認為用動態肺功能監護儀定時監測晝夜24小時的最大呼氣流速,可顯示出早期和晚期哮喘反應的曲線變化,這樣可協助探索誘發哮喘的病因。
(3)評估哮喘病情嚴重度:2006至2009的各版本gina有關非急性發作期哮喘嚴重度評估中,pef的規定標準為:
間歇發作(第一級):pef≥80%個人最佳值(相當於預計值)或fev1≥80%預計值,pef或fev1波動率<20%。每個人的pef或fev1的預計值根據其性別、身高和體重推算確定,因為這些參數與其肺泡表面積有關。肺泡表面積是影響肺通氣和氣體交換的重要因素。
輕度持續哮喘(第二級):pef≥80%個人最佳值或fev1≥80%預計值,pef或fev1波動率20%~30%。持續哮喘屬於慢性哮喘,慢性持續哮喘是指每周均有不同頻率和(或)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狀,如喘息、胸悶、氣急、咳嗽等。
中度持續哮喘(第三級):pef占個人最佳值的60%~79%或fev1占預計值的60%~79%,pef或fev1波動率>30%。
重度持續哮喘(第四級):pef<60%個人最佳值或fev1<60%預計值,pef或fev1波動率>30%。
(4)預測兒童哮喘發作的嚴重度:5歲以上哮喘兒童經訓練能掌握使用呼氣峰流速儀監測pef及其早晚波動率者,可結合其臨床症狀和pef測定結果,預測和評估哮喘嚴重度。
輕度:哮喘短暫發作,發作次數每周<2次,每月夜間發作<2次,發作期間無明顯症狀表現。pef或fev1>80%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早晚波動率<20%。
中度:發作次數每周>2次,每月夜間發作≥2次,pef或fev1占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的60%~80%,波動率20%~30%,活動受限(輕至中等強度活動即感到氣急)。
重度:哮喘反覆發作和夜間發作影響睡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pef或fev1<60%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波動率>30%。
(5)作為調整治療方案的參考指標:臨床上可根據pef的絕對值和晝夜波動率的穩定性和變化決定調整治療方案。如果近期的pef明顯降低,晝夜波動率增大,表明哮喘的病情有加重,這時可在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後20分鐘再測定pef,如果pef仍然沒有提高,提示病情確實比較嚴重。如果經積極治療6小時,其值還沒有明顯上升,則需加大治療力度,甚至需考慮住院治療。如果經治療後pef雖有提高,但經數小時隨訪,其值又見下降15%,也需住院進一步治療。有些學者認為若哮喘患者pef<100升/分,經積極治療,其值雖有上升,但仍<300升/分或較最初值下降>15%,則需進入搶救室治療。
(6)根據pef值推測血氣變化:一般認為成人哮喘患者的pef>130升/分時,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不會超過7千帕(50毫米汞柱),如果pef>25%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不會超過8千帕(45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