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茶油什麼季節才有。
傳統的油茶林根據季節分為寒露茶籽和霜降茶籽兩大類。寒露籽,又稱小籽,在寒露節前三天上山採摘;霜降籽,又稱大籽,在霜降節後三天上山採摘。
茶球摘後曬乾,剝殼後遂變成茶籽,再將茶籽送到油榨坊,烘乾,搗碎後加上稻草做成油餅,用鐵箍固定後放在榨油機的榨膛中,用來榨油。
攸縣茶油為什麼出名。
攸縣盛產油茶,素有「湘東油庫」之稱,栽培歷史悠久。據攸縣地方志記載,攸縣油茶栽培已有800餘年。主要栽培品種以「霜降籽」為主,還有少量的「寒露籽」和「珍珠籽」等類型,既是經濟樹種,又可作庭院觀賞樹種。
目前我縣種植的「攸縣油茶」是1960年在上雲橋公社江南大隊(今年上雲橋江南村)發現的一種野生油茶,主要成片分布在上雲橋鎮江南村和瑤塘村,當時稱之為「薄殼香茶油」,在1965年就被國家林業部定名為「攸縣油茶」
傳統的油茶林根據季節分為寒露茶籽和霜降茶籽兩大類。寒露籽,又稱小籽,在寒露節前三天上山採摘;霜降籽,又稱大籽,在霜降節後三天上山採摘。
茶球摘後曬乾,剝殼後遂變成茶籽,再將茶籽送到油榨坊,烘乾,搗碎後加上稻草做成油餅,用鐵箍固定後放在榨油機的榨膛中,用來榨油。
攸縣茶油為什麼出名。
攸縣盛產油茶,素有「湘東油庫」之稱,栽培歷史悠久。據攸縣地方志記載,攸縣油茶栽培已有800餘年。主要栽培品種以「霜降籽」為主,還有少量的「寒露籽」和「珍珠籽」等類型,既是經濟樹種,又可作庭院觀賞樹種。
目前我縣種植的「攸縣油茶」是1960年在上雲橋公社江南大隊(今年上雲橋江南村)發現的一種野生油茶,主要成片分布在上雲橋鎮江南村和瑤塘村,當時稱之為「薄殼香茶油」,在1965年就被國家林業部定名為「攸縣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