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裡,有越來越多剛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學生,來向我抱怨對「工作」這件事的失望、對校園烏托邦之外那一整片蠻荒的現實生活之恐懼。帶著老師這種官方身份,每每總還得以開導鼓勵、助燃信心作為自己的表達原則。然而,如若一個時代,能讓一個本該躊躇滿志的群體,在一個本該意氣風發的年齡里,把他們剛踩進社會的第一隻腳急切而恐慌地收回,絕望地擦拭上面那讓人作嘔的泥濘——我只能說,這個時代自身,就一定是有問題的吧。
大概稍稍接點地氣的旁觀者,都可以為這些彷徨無計的當下年輕人,輕易地列出他們最習慣性和常態化的苦悶:理想受挫、父母催婚、薪水微薄、股市低迷、房價飆高,掐指一算不吃不喝60年才能換一個城市周遭的合法蝸居資格,好容易說服自己先就業再擇業不要挑肥揀瘦,於是低三下四地求職,終於進入板結化的科層系統內部,卻又要眼睜睜地任由那些智識和視野都全然不如自己的上一輩,操持著出土文物一樣的觀念和詞彙,頤指氣使地管理和指揮,更絕望的是,憑藉對資源和渠道的壟斷,在你已經被提前阻絕的進階之路上,那些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老朽們,隨時會安插進自家那些在起點處就足以碾壓你的二世祖和太子黨。
很顯然,眼下這世界最可怕之處,不在於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而在於富者可以心安理得地教育窮者「耐住寂寞、吃苦耐勞、年輕沒有失敗、做好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每天都可以讓自己更好一點」——天然的道德正確和政治正確背後,掩蓋的是天塹一樣的鴻溝和絕望,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來說,用一輩子的自我壓抑和自我催折去換來的所謂的成功,也充其量只意味著捧癰舐痔舔腳尖的機會,或者權貴的盛宴散場時,有機會去打撈半盆還沾著口水的殘湯。
![是這代年輕人吃不起苦,還是這個時代不值得吃苦]()
然而,這終究是一群有思想和主見(至少是「有過」思想和主見)的80、90後,他們生活中的主題,終究不再是「吃飽穿暖高過一切」的苟且偷安,和「偉大領袖一句號召就可以義無反顧、拋家棄口,把青春斷送在北大荒」的逆來順受,和父母輩全然不同的是,在進入社會遭遇擠壓和門板氣之前,他們幾乎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體會過人生相對負面和灰暗的那個部分,他們大多擁有萬千驕縱在一身的任性童年,可能還多少攜帶了一點上世紀最後二十年里殘存的理想主義高傲,沾過幾次「素質教育」的觀念革新的輝光,情願或不情願地在少年宮的興趣班裡練就過一兩件特長,小時候看日本動畫長大看美國電影,一度認定自己天賦異稟或者至少卓爾不群,曾經錯覺就算他日不能改變世界,至少也可以衣食無憂地永遠寵溺自己。
說到底,他們不是用死工資、鐵飯碗、五險一金以及幾句關於職稱和晉升的空頭許諾就能打發的,他們是有精神需要和自我滿足需要的一代人。
當這樣一代人第一次陷入碌碌無為而看不到前景的低價值忙碌里,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也許這輩子都會在「疲於奔命地接受支配」中度過、卻永遠沒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第一次在進不去的北上廣和回不去的家鄉之間進退失據,第一次在股市房價奶粉錢和永遠跑不贏的cpi之間意怯心懶,他們必然會醞釀出巨大的憤慨和焦慮,長於和平年代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們無法讓這躁動呈現為極端的背叛和決裂,最終,就只能用自嘲自黑式的負能量,來做某種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永遠在盼周末,永遠在盼下班,永遠在盼長假,永遠在盼過年,永遠在嘲弄上司和老闆,永遠在傳播葛優癱。
為什麼眼高手低、為什麼異想天開、為什麼顧頭不顧尾、為什麼不知江湖險惡民間疾苦父母操持家業的不易?因為,除了賭命博弈撞南牆,除了自我欺騙一樣的辭職開間咖啡館和拯救世界靠創業,除了那兩句爛大街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和「不管不顧的愛情」,除了賭氣任性小朋友吵架式的「既然不快樂也不喜歡這裡,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他們根本沒有其它救贖和自慰的手段。
每一次不負責任後面,往往隱藏著壓垮腰杆的煎熬。
![是這代年輕人吃不起苦,還是這個時代不值得吃苦]()
因此,不要再輕易而想當然地控訴「這代孩子被寵壞了,一點都不求上進」,生活中最不負責任的偷懶莫過於把所有的隔膜都心安理得地推給年齡和時代,「小小年紀怎麼這麼吃不起苦」的背後,是心靈和自我認同的危機,是社會的扭曲和潰敗。
既然你們把持的這個社會,從來沒有給過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力,和通過個人奮鬥突破階層壁壘的願景,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們在那些陳舊的價值操守里——世故、精明、適應環境、回歸體制——感恩戴德而又任勞任怨地度過一生。
所以,各位親愛的、可愛的、自愛的青年白領民工們,請記住那些,屬於我們的準則:可以認真、負責、保質保量地做好自己應該打理的部分,但是,永遠不要去相信「你一個小伙子,幹嘛不趁著業餘時間多承擔一點多表現一點」的鬼話,下班時間、業餘時間、興趣愛好時間,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力,八小時之外的生活中,從來不存在「領導」這個詞彙,領多少收入干多少活才是唯一的人間正道,所有積極進取的蠱惑背後,都揣著「把你的血汗變成我的年終業績點」的自鳴得意的暗算。
不要理會那些把「年輕人越來越不靠譜」掛在嘴邊的中年人——如果他們真的靠譜的話,就不會留給你們這樣一個無良又無趣的世界。
既然世界不疼你,那就好好疼自己。
大概稍稍接點地氣的旁觀者,都可以為這些彷徨無計的當下年輕人,輕易地列出他們最習慣性和常態化的苦悶:理想受挫、父母催婚、薪水微薄、股市低迷、房價飆高,掐指一算不吃不喝60年才能換一個城市周遭的合法蝸居資格,好容易說服自己先就業再擇業不要挑肥揀瘦,於是低三下四地求職,終於進入板結化的科層系統內部,卻又要眼睜睜地任由那些智識和視野都全然不如自己的上一輩,操持著出土文物一樣的觀念和詞彙,頤指氣使地管理和指揮,更絕望的是,憑藉對資源和渠道的壟斷,在你已經被提前阻絕的進階之路上,那些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老朽們,隨時會安插進自家那些在起點處就足以碾壓你的二世祖和太子黨。
很顯然,眼下這世界最可怕之處,不在於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而在於富者可以心安理得地教育窮者「耐住寂寞、吃苦耐勞、年輕沒有失敗、做好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每天都可以讓自己更好一點」——天然的道德正確和政治正確背後,掩蓋的是天塹一樣的鴻溝和絕望,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來說,用一輩子的自我壓抑和自我催折去換來的所謂的成功,也充其量只意味著捧癰舐痔舔腳尖的機會,或者權貴的盛宴散場時,有機會去打撈半盆還沾著口水的殘湯。

然而,這終究是一群有思想和主見(至少是「有過」思想和主見)的80、90後,他們生活中的主題,終究不再是「吃飽穿暖高過一切」的苟且偷安,和「偉大領袖一句號召就可以義無反顧、拋家棄口,把青春斷送在北大荒」的逆來順受,和父母輩全然不同的是,在進入社會遭遇擠壓和門板氣之前,他們幾乎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體會過人生相對負面和灰暗的那個部分,他們大多擁有萬千驕縱在一身的任性童年,可能還多少攜帶了一點上世紀最後二十年里殘存的理想主義高傲,沾過幾次「素質教育」的觀念革新的輝光,情願或不情願地在少年宮的興趣班裡練就過一兩件特長,小時候看日本動畫長大看美國電影,一度認定自己天賦異稟或者至少卓爾不群,曾經錯覺就算他日不能改變世界,至少也可以衣食無憂地永遠寵溺自己。
說到底,他們不是用死工資、鐵飯碗、五險一金以及幾句關於職稱和晉升的空頭許諾就能打發的,他們是有精神需要和自我滿足需要的一代人。
當這樣一代人第一次陷入碌碌無為而看不到前景的低價值忙碌里,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也許這輩子都會在「疲於奔命地接受支配」中度過、卻永遠沒有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第一次在進不去的北上廣和回不去的家鄉之間進退失據,第一次在股市房價奶粉錢和永遠跑不贏的cpi之間意怯心懶,他們必然會醞釀出巨大的憤慨和焦慮,長於和平年代手無縛雞之力的他們無法讓這躁動呈現為極端的背叛和決裂,最終,就只能用自嘲自黑式的負能量,來做某種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永遠在盼周末,永遠在盼下班,永遠在盼長假,永遠在盼過年,永遠在嘲弄上司和老闆,永遠在傳播葛優癱。
為什麼眼高手低、為什麼異想天開、為什麼顧頭不顧尾、為什麼不知江湖險惡民間疾苦父母操持家業的不易?因為,除了賭命博弈撞南牆,除了自我欺騙一樣的辭職開間咖啡館和拯救世界靠創業,除了那兩句爛大街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和「不管不顧的愛情」,除了賭氣任性小朋友吵架式的「既然不快樂也不喜歡這裡,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他們根本沒有其它救贖和自慰的手段。
每一次不負責任後面,往往隱藏著壓垮腰杆的煎熬。

因此,不要再輕易而想當然地控訴「這代孩子被寵壞了,一點都不求上進」,生活中最不負責任的偷懶莫過於把所有的隔膜都心安理得地推給年齡和時代,「小小年紀怎麼這麼吃不起苦」的背後,是心靈和自我認同的危機,是社會的扭曲和潰敗。
既然你們把持的這個社會,從來沒有給過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力,和通過個人奮鬥突破階層壁壘的願景,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們在那些陳舊的價值操守里——世故、精明、適應環境、回歸體制——感恩戴德而又任勞任怨地度過一生。
所以,各位親愛的、可愛的、自愛的青年白領民工們,請記住那些,屬於我們的準則:可以認真、負責、保質保量地做好自己應該打理的部分,但是,永遠不要去相信「你一個小伙子,幹嘛不趁著業餘時間多承擔一點多表現一點」的鬼話,下班時間、業餘時間、興趣愛好時間,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個人權力,八小時之外的生活中,從來不存在「領導」這個詞彙,領多少收入干多少活才是唯一的人間正道,所有積極進取的蠱惑背後,都揣著「把你的血汗變成我的年終業績點」的自鳴得意的暗算。
不要理會那些把「年輕人越來越不靠譜」掛在嘴邊的中年人——如果他們真的靠譜的話,就不會留給你們這樣一個無良又無趣的世界。
既然世界不疼你,那就好好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