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必背24篇
001 魚我所欲也
《孟子》
【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事情,哪一樁不可以干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是賢人才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的優厚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002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原文】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003 送東陽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
【原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譯文】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往百里之外,手拿著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僕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旅館主人處,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穿有珠穗、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念頭。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就是這樣。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穫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裡,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讚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嗎?
004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兒也沒有停留的意思。隨著軍營的號角聲,邊塞所特有的聲音從四面紛紛響起,層巒疊嶂里,煙霧瀰漫,殘陽西沉,一座孤城緊緊關閉著城門。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邊患未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返回故里。只聽羌笛悠悠,又見寒霜滿地,戍邊的人整夜難以入睡。將軍和士兵都愁白了頭髮,流下了眼淚。
005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006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譯文】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髮人。
007 滿江紅
清 ·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
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譯文】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麼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身子不在男兒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麼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裡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008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語文注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009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譯文】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傑。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裡,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裡當歌來唱。
010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髮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011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譯文】我向著那高聳入雲的方向前進。北風呼嘯,淹沒了戰馬的嘶鳴聲。深秋遠遠的邊塞,使人不禁情傷。一抹晚煙裊裊升起,在這邊地的城堡上顯得尤其荒涼。夕陽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關城頭的旗杆上。古往今來胸中的怨恨何時能平。
012 曹劌論戰
春秋·左丘明
【原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藉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戰勝齊軍後,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013 鄒忌諷齊王納諫
選自《戰國策·齊策一》
【原文】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覆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讚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
於是,鄒忌上朝廷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厲害。」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裡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而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別國。
001 魚我所欲也
《孟子》
【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採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事情,哪一樁不可以干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是賢人才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的優厚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002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原文】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003 送東陽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
【原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
【譯文】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到了成年時,愈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遊,曾往百里之外,手拿著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道德高,名望大,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後,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僕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旅館主人處,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穿有珠穗、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袍處於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念頭。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就是這樣。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穫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裡,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讚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嗎?
004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兒也沒有停留的意思。隨著軍營的號角聲,邊塞所特有的聲音從四面紛紛響起,層巒疊嶂里,煙霧瀰漫,殘陽西沉,一座孤城緊緊關閉著城門。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邊患未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返回故里。只聽羌笛悠悠,又見寒霜滿地,戍邊的人整夜難以入睡。將軍和士兵都愁白了頭髮,流下了眼淚。
005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006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譯文】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髮人。
007 滿江紅
清 ·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
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譯文】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麼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身子不在男兒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麼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裡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008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語文注會】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009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譯文】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在座的都是英雄豪傑。月光映在河面,隨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裡,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我雖身在,回首往昔卻膽戰心驚。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都讓漁人在半夜裡當歌來唱。
010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髮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011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譯文】我向著那高聳入雲的方向前進。北風呼嘯,淹沒了戰馬的嘶鳴聲。深秋遠遠的邊塞,使人不禁情傷。一抹晚煙裊裊升起,在這邊地的城堡上顯得尤其荒涼。夕陽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關城頭的旗杆上。古往今來胸中的怨恨何時能平。
012 曹劌論戰
春秋·左丘明
【原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藉什麼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戰勝齊軍後,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013 鄒忌諷齊王納諫
選自《戰國策·齊策一》
【原文】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覆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讚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
於是,鄒忌上朝廷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厲害。」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裡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而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