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說過,自己是康熙最喜歡的孫子,康熙每次見到他,都喜歡的要命,不僅親授書課,而且還把他養在宮中。康熙最後選雍正接班,就是看中了他這位「好聖孫」
乾隆的這個說法,著實給自己的臉上貼了不少金。
事實上,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胤礽的兒子,弘皙。
弘皙大乾隆十七歲,他才是從小被康熙養在宮中的「好聖孫」,乾隆在宮中只與康熙相處過八個月,時間很短。
當時,朝野上下都有這樣的看法,「好聖孫」弘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康熙立儲。
朝鮮人就曾留下史料:「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意思是說,太子胤礽被廢,康熙晚年遲遲不立太子,就是因為太喜歡弘皙了。
站在弘皙的角度,老爸做了三十八年太子,爺爺又最疼愛自己,這一切讓他的自我感覺非常好,以至於產生了與現實無法區分開來的錯覺:自己將來一定也是皇上。
弘皙後來的悲劇,就源於此。
人一旦產生錯覺,執迷不悟,往往就會產生執念。
現實越是背離,這種執念就越可怕,越病態,直到最後把自己毀掉。
弘皙就是歷史的典型。
從15歲到19歲,弘皙眼睜睜地看著老爸胤礽的太子之位二度被廢,最後一家人慘遭圈禁,他沒有清醒下來,謀求生存之道,相反開始在執念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被圈禁在咸安宮的弘皙鬼迷心竅,他居然越過層層封鎖,找到一個太監傳話,讓內務府的工匠華色為他偷偷打造了一件御用的琺琅火鏈。
他這麼干,實屬僭越,不僅對奪嫡沒有任何實際幫助,而且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弘皙的智商應該很高,但被那可怕的執念挾持,他早已失智,如此瘋狂之舉,他要的僅僅是那一點虛幻的心理安慰。
仿佛在禁所之中,自己有一件御用的琺琅火鏈,便又有了做皇上的希望。
康熙疼愛這個孫子,是真的。
事情敗露之後,康熙除了將工匠流放,對弘皙本人沒有任何處罰。
事後看,康熙的袒護,反倒害了弘皙。
因為這進一步加重了他的錯覺,讓他以為康熙依舊看重他,他還有機會。
六年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雍正在九王奪嫡中勝出。
雍正即位之初,「八王黨」的勢力還很大,為了掌控朝局,穩定宗室,一方面,他假意對「八王黨」暫時委以重任,另一方面,以善待廢太子一家,來展現自己的寬仁。
善待廢太子一家,雍正在「度」上拿捏的很到位,他沒有將廢太子放出來,而是先將弘皙封為郡王,不久又加封親王。
這時候,弘皙如果足夠明智的話,應該行自污頹廢之道,絕不能展現出一點的抱負與幻想。
但是弘皙已被「我要做皇上」這一執念深度綁架了,見雍正將他封為「弘」字輩中第一個親王,他竟又產生幻想,在奏摺中直呼雍正為「皇父」
弘皙的這幾聲「皇父」,把王公重臣集體叫蒙圈了。
大家私下議論,難道雍正把弘皙的親媽給娶了,要不然,弘皙怎麼改口叫他「皇父」呢?
因為弘皙的癲狂獻媚,雍正差一點又多一條「盜嫂」的罪名。
但雍正礙於情面,沒有殺這個既可笑又可憐的侄子,最後把他打發到距京城20里外的鄭家莊去了。
雍正此舉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弘皙從此做一個閒散親王。
如果弘皙識時務,就這樣「消沉」下去,乾隆登基之後,固然討厭這個堂兄,但可能也不會朝他下狠手。
然而,弘皙並沒有自知之明。
乾隆登基之後,他的執念變成了「不甘心」
康熙喜歡弘皙,說明弘皙有他的過人之處。
智商高,聰明暫且不談,弘皙應該很會與人打交道,很討人喜歡。
有個側面很能說明這一點。
乾隆登基之後,他最信任的十六叔允祿以及正受重用的堂兄弘昇,居然沒事就朝鄭家莊跑,與弘皙公然打成一片。
這無疑犯了朝堂上的忌諱,也因此觸怒了早就想收拾弘皙的乾隆。
乾隆留給後世一個陰森的印象——他天生就是職業皇帝,坐在御座上,就像一頭權力凶獸,刻薄寡恩,耍弄起帝王權術,深不可測。
有一種觀點,乾隆的帝王權術也是練出來的,打擊弘皙便是第一次表演。
乾隆三年,乾隆便知道了允祿、弘昇和弘皙廝混的事,但他並沒有立即發作,而是隱忍了一年,讓事態進一步發酵,以便能夠掌握更多的把柄。
乾隆四年九月,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乾隆突然抓捕了弘昇,並且進行了秘密審問。
放著最有野心的弘皙和最有權勢的允祿不動,而去抓相對勢弱的弘昇,此舉彰顯出了乾隆的帝王心機。
抓弘昇,意在讓弘昇去咬弘皙。
弘昇結交弘皙,本就沒有什麼異心,經乾隆這麼一點撥,隨即按照乾隆的意思,撕咬一通。
有弘昇的配合,乾隆在同年十月逮捕了包括允祿和弘皙在內的六位王公。
對於十六叔,乾隆認為是一時糊塗,因此將他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沒怎麼處罰。
對弘皙,則百般找茬,編織罪名。
弘皙昔日的一個親信,名叫福寧的小人,窺得帝王心機後,立即舉報弘皙,說弘皙曾找一個叫安泰的巫師算過命,還問了四個大逆不道的問題。
「準噶爾能否到京?天下太平與否?皇上壽算如何?將來我還升騰與否?」
乾隆聽到前三個問題,憤恨不已,聽到第四個問題,笑了。
最終他沒有殺弘皙,革爵、圈禁、除籍之後,給弘皙改了個賤名,叫「四十六」
弘皙那一年,46歲。
乾隆的這個說法,著實給自己的臉上貼了不少金。
事實上,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胤礽的兒子,弘皙。
弘皙大乾隆十七歲,他才是從小被康熙養在宮中的「好聖孫」,乾隆在宮中只與康熙相處過八個月,時間很短。
當時,朝野上下都有這樣的看法,「好聖孫」弘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康熙立儲。
朝鮮人就曾留下史料:「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意思是說,太子胤礽被廢,康熙晚年遲遲不立太子,就是因為太喜歡弘皙了。
站在弘皙的角度,老爸做了三十八年太子,爺爺又最疼愛自己,這一切讓他的自我感覺非常好,以至於產生了與現實無法區分開來的錯覺:自己將來一定也是皇上。
弘皙後來的悲劇,就源於此。
人一旦產生錯覺,執迷不悟,往往就會產生執念。
現實越是背離,這種執念就越可怕,越病態,直到最後把自己毀掉。
弘皙就是歷史的典型。
從15歲到19歲,弘皙眼睜睜地看著老爸胤礽的太子之位二度被廢,最後一家人慘遭圈禁,他沒有清醒下來,謀求生存之道,相反開始在執念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被圈禁在咸安宮的弘皙鬼迷心竅,他居然越過層層封鎖,找到一個太監傳話,讓內務府的工匠華色為他偷偷打造了一件御用的琺琅火鏈。
他這麼干,實屬僭越,不僅對奪嫡沒有任何實際幫助,而且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弘皙的智商應該很高,但被那可怕的執念挾持,他早已失智,如此瘋狂之舉,他要的僅僅是那一點虛幻的心理安慰。
仿佛在禁所之中,自己有一件御用的琺琅火鏈,便又有了做皇上的希望。
康熙疼愛這個孫子,是真的。
事情敗露之後,康熙除了將工匠流放,對弘皙本人沒有任何處罰。
事後看,康熙的袒護,反倒害了弘皙。
因為這進一步加重了他的錯覺,讓他以為康熙依舊看重他,他還有機會。
六年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雍正在九王奪嫡中勝出。
雍正即位之初,「八王黨」的勢力還很大,為了掌控朝局,穩定宗室,一方面,他假意對「八王黨」暫時委以重任,另一方面,以善待廢太子一家,來展現自己的寬仁。
善待廢太子一家,雍正在「度」上拿捏的很到位,他沒有將廢太子放出來,而是先將弘皙封為郡王,不久又加封親王。
這時候,弘皙如果足夠明智的話,應該行自污頹廢之道,絕不能展現出一點的抱負與幻想。
但是弘皙已被「我要做皇上」這一執念深度綁架了,見雍正將他封為「弘」字輩中第一個親王,他竟又產生幻想,在奏摺中直呼雍正為「皇父」
弘皙的這幾聲「皇父」,把王公重臣集體叫蒙圈了。
大家私下議論,難道雍正把弘皙的親媽給娶了,要不然,弘皙怎麼改口叫他「皇父」呢?
因為弘皙的癲狂獻媚,雍正差一點又多一條「盜嫂」的罪名。
但雍正礙於情面,沒有殺這個既可笑又可憐的侄子,最後把他打發到距京城20里外的鄭家莊去了。
雍正此舉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弘皙從此做一個閒散親王。
如果弘皙識時務,就這樣「消沉」下去,乾隆登基之後,固然討厭這個堂兄,但可能也不會朝他下狠手。
然而,弘皙並沒有自知之明。
乾隆登基之後,他的執念變成了「不甘心」
康熙喜歡弘皙,說明弘皙有他的過人之處。
智商高,聰明暫且不談,弘皙應該很會與人打交道,很討人喜歡。
有個側面很能說明這一點。
乾隆登基之後,他最信任的十六叔允祿以及正受重用的堂兄弘昇,居然沒事就朝鄭家莊跑,與弘皙公然打成一片。
這無疑犯了朝堂上的忌諱,也因此觸怒了早就想收拾弘皙的乾隆。
乾隆留給後世一個陰森的印象——他天生就是職業皇帝,坐在御座上,就像一頭權力凶獸,刻薄寡恩,耍弄起帝王權術,深不可測。
有一種觀點,乾隆的帝王權術也是練出來的,打擊弘皙便是第一次表演。
乾隆三年,乾隆便知道了允祿、弘昇和弘皙廝混的事,但他並沒有立即發作,而是隱忍了一年,讓事態進一步發酵,以便能夠掌握更多的把柄。
乾隆四年九月,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乾隆突然抓捕了弘昇,並且進行了秘密審問。
放著最有野心的弘皙和最有權勢的允祿不動,而去抓相對勢弱的弘昇,此舉彰顯出了乾隆的帝王心機。
抓弘昇,意在讓弘昇去咬弘皙。
弘昇結交弘皙,本就沒有什麼異心,經乾隆這麼一點撥,隨即按照乾隆的意思,撕咬一通。
有弘昇的配合,乾隆在同年十月逮捕了包括允祿和弘皙在內的六位王公。
對於十六叔,乾隆認為是一時糊塗,因此將他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沒怎麼處罰。
對弘皙,則百般找茬,編織罪名。
弘皙昔日的一個親信,名叫福寧的小人,窺得帝王心機後,立即舉報弘皙,說弘皙曾找一個叫安泰的巫師算過命,還問了四個大逆不道的問題。
「準噶爾能否到京?天下太平與否?皇上壽算如何?將來我還升騰與否?」
乾隆聽到前三個問題,憤恨不已,聽到第四個問題,笑了。
最終他沒有殺弘皙,革爵、圈禁、除籍之後,給弘皙改了個賤名,叫「四十六」
弘皙那一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