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詞條「高潮針是什麼」登上熱搜。
據紅星新聞報道,有網傳消息稱,多地女性預約開打高潮針,高潮針預約爆滿。記者在點評網站搜索,發現高潮針多標註有「私密」等關鍵詞,多在私密整形類機構出現。有商家稱,高潮針是在陰道內的敏感點位注射膠原蛋白,以幫助提升性快感和高潮,價格從數千元至萬元不等。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初聽高潮針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感到震驚。但實際上,高潮針並不是什麼突然從天而降的新鮮玩意兒。公開信息顯示,至少早在2021年,就有專業文章對此進行「打假」,指出「9800元一針的真相有點兒可笑……」。這次相關話題的火爆,更像是一場專門的炒作營銷。
首先,網傳高潮針「預約排得滿滿的」「終於搶到了」等說法,所營造的「女性追捧高潮針」的盛況,基本被媒體證實為假象。如有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五個不同城市發布相關產品的多家機構。對於預約是否需要排隊,多家機構均答覆當天即可注射,「五一」假期期間都可以預約。據此,有理由懷疑,近期高潮針突然爆火,是被有意推動的「飢餓營銷」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所謂的高潮針,並非如一些機構宣傳的「0風險即刻見效」。而是不僅效果存疑,且存在相當程度的安全風險。
報道顯示,目前市面上一款知名度最高的高潮針產品,定價高達「一針9800元起;三個療程費用19800元起」,但其獲批的適用範圍實際為用於骨折手術的輔助治療(包括可與骨修復材料混合植入骨缺失部位)
同時,該產品所屬管理類別為被嚴格監管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根據相關規定,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嚴格的產品註冊制度,只有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產品,才被允許在市場上銷售和使用,且必須在規定的適應症範圍內開展診療活動。
很明顯,將原本用於骨折手術輔助治療的產品,遷移到私密部位注射,並包裝為高潮針,屬於明顯的超範圍使用。其對應的是臨床試驗的空缺和科學原理的嚴重存疑,貿然使用可能產生不可低估的安全風險。
紅星新聞的報道顯示,專業人士指出,所謂的敏感點位功能本就存在爭議,而「私密部位血管和神經豐富,這樣注射也可能有感染、出血、瘢痕或神經損傷;反覆注射也會出現組織硬化、局部變形或功能異常。」
有期刊曾發布一篇論文,介紹一起陰道壁注射透明質酸、膠原蛋白後,患者死亡的案例。並提醒:「臨床醫生應慎重對待陰道注射,認識到最廣泛使用的注射劑也可能成為潛在致命肺部併發症的誘因。」目前,已有地方發文禁止陰道注射填充劑項目。
種種信息表明,價格不菲且被塑造為「一針難求」的高潮針,在效果和安全性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正如專業人士所提醒的,一些機構的大肆營銷,實際是在「割韭菜」
個人追求改善性體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盲目相信廣告,尤其是被一些來路不明的「種草」筆記和「專家說」牽著走,「大膽」嘗試一些「新技術」「新產品」,很可能既損錢財又傷健康。面對一些吹得天花亂墜的營銷話術,每個人都該多一份理性和審慎。
同時,對於推出相關產品及開展相關注射手術的企業和機構,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相應的監管。應該看到,高潮針從過去可能在部分小圈子流行的「小眾產品」,到如今突然爆火、出圈,帶來的潛在風險正在明顯上升。從源頭規範產品的適用範圍及整形機構的經營活動,並加強相應的科普,愈顯必要。
此外,這類在科學性、合規性上都滿是疑問號的「野生」產品,營銷推廣往往更依靠網絡「種草」、製造網絡話題等間接的營銷方式,主打的就是通過虛造熱度和故事,迎合和強化一些群體的焦慮情緒。對此,網絡平台也該提升把關意識,別讓這類「擦邊」廣告大行其道。
撰稿 / 吳振(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趙琳
據紅星新聞報道,有網傳消息稱,多地女性預約開打高潮針,高潮針預約爆滿。記者在點評網站搜索,發現高潮針多標註有「私密」等關鍵詞,多在私密整形類機構出現。有商家稱,高潮針是在陰道內的敏感點位注射膠原蛋白,以幫助提升性快感和高潮,價格從數千元至萬元不等。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初聽高潮針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感到震驚。但實際上,高潮針並不是什麼突然從天而降的新鮮玩意兒。公開信息顯示,至少早在2021年,就有專業文章對此進行「打假」,指出「9800元一針的真相有點兒可笑……」。這次相關話題的火爆,更像是一場專門的炒作營銷。
首先,網傳高潮針「預約排得滿滿的」「終於搶到了」等說法,所營造的「女性追捧高潮針」的盛況,基本被媒體證實為假象。如有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五個不同城市發布相關產品的多家機構。對於預約是否需要排隊,多家機構均答覆當天即可注射,「五一」假期期間都可以預約。據此,有理由懷疑,近期高潮針突然爆火,是被有意推動的「飢餓營銷」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所謂的高潮針,並非如一些機構宣傳的「0風險即刻見效」。而是不僅效果存疑,且存在相當程度的安全風險。
報道顯示,目前市面上一款知名度最高的高潮針產品,定價高達「一針9800元起;三個療程費用19800元起」,但其獲批的適用範圍實際為用於骨折手術的輔助治療(包括可與骨修復材料混合植入骨缺失部位)
同時,該產品所屬管理類別為被嚴格監管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根據相關規定,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嚴格的產品註冊制度,只有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產品,才被允許在市場上銷售和使用,且必須在規定的適應症範圍內開展診療活動。
很明顯,將原本用於骨折手術輔助治療的產品,遷移到私密部位注射,並包裝為高潮針,屬於明顯的超範圍使用。其對應的是臨床試驗的空缺和科學原理的嚴重存疑,貿然使用可能產生不可低估的安全風險。
紅星新聞的報道顯示,專業人士指出,所謂的敏感點位功能本就存在爭議,而「私密部位血管和神經豐富,這樣注射也可能有感染、出血、瘢痕或神經損傷;反覆注射也會出現組織硬化、局部變形或功能異常。」
有期刊曾發布一篇論文,介紹一起陰道壁注射透明質酸、膠原蛋白後,患者死亡的案例。並提醒:「臨床醫生應慎重對待陰道注射,認識到最廣泛使用的注射劑也可能成為潛在致命肺部併發症的誘因。」目前,已有地方發文禁止陰道注射填充劑項目。
種種信息表明,價格不菲且被塑造為「一針難求」的高潮針,在效果和安全性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正如專業人士所提醒的,一些機構的大肆營銷,實際是在「割韭菜」
個人追求改善性體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盲目相信廣告,尤其是被一些來路不明的「種草」筆記和「專家說」牽著走,「大膽」嘗試一些「新技術」「新產品」,很可能既損錢財又傷健康。面對一些吹得天花亂墜的營銷話術,每個人都該多一份理性和審慎。
同時,對於推出相關產品及開展相關注射手術的企業和機構,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相應的監管。應該看到,高潮針從過去可能在部分小圈子流行的「小眾產品」,到如今突然爆火、出圈,帶來的潛在風險正在明顯上升。從源頭規範產品的適用範圍及整形機構的經營活動,並加強相應的科普,愈顯必要。
此外,這類在科學性、合規性上都滿是疑問號的「野生」產品,營銷推廣往往更依靠網絡「種草」、製造網絡話題等間接的營銷方式,主打的就是通過虛造熱度和故事,迎合和強化一些群體的焦慮情緒。對此,網絡平台也該提升把關意識,別讓這類「擦邊」廣告大行其道。
撰稿 / 吳振(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