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鵝口瘡,也稱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可以用弱鹼性溶液如 2%~4%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部分塗抹制黴菌素等。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惹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見於重生兒和嬰幼兒,表現為頰黏膜、舌、牙齦、上顎等部位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物。
藥物治療:用弱鹼性溶液如
2%~4%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部分塗抹制黴菌素。也可以經常使用冰硼油(中藥冰硼散做成的糊狀蜜劑)。
日常護理
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潔凈後再蒸 ~5 分鐘。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運行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關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活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活期消毒。
鵝口瘡如不及時治療,或許會蔓延至咽部、食管、喉部、氣管等,嚴重者可造成敗血症。因此,一旦疑心幼兒患有鵝口瘡,應及時就醫,遵醫囑啟動治療。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惹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見於重生兒和嬰幼兒,表現為頰黏膜、舌、牙齦、上顎等部位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物。
藥物治療:用弱鹼性溶液如
2%~4%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部分塗抹制黴菌素。也可以經常使用冰硼油(中藥冰硼散做成的糊狀蜜劑)。
日常護理
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潔凈後再蒸 ~5 分鐘。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運行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關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活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活期消毒。
鵝口瘡如不及時治療,或許會蔓延至咽部、食管、喉部、氣管等,嚴重者可造成敗血症。因此,一旦疑心幼兒患有鵝口瘡,應及時就醫,遵醫囑啟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