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圍繞新民主主義時期歷史,結合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史學習,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毛澤東同志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領路人。回首過往奮鬥,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隼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沐浴世紀春風,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堅持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要堅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強化擔當作為,不斷增強政法工作實效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共產黨人真抓實幹、務實為民的歷史。無論是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還是戰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們黨一路攻堅克難,一心為民造福。正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斷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們黨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序。
(一)做好新時代黨建工作。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和政法重點工作,以規範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落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制定理論學習月計劃,不斷夯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保障,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學習、黨員大會等機會,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多形式、多樣化的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鋒」app、千部在線教育平台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學、深入細緻學。三是強化黨風。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始終以黨章黨紀黨規為約束,保持清正廉潔,堅決不踩紅線、不觸底線。
(二)抓實新時代社會治理。
堅持以平安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三零」單位創建和信訪工作「控新治舊」行動,落小單元、壓實責任、前移關口、工作下沉,穩步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單位創建。要充分發揮網格員、群防群治隊伍的能動作用,及時掌握苗頭性、預警性信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以高標準做好基礎檔案資料歸檔整理,以硬舉措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等工作,引領全縣「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縱深推進。二是維護好政治安全。要加強網絡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嚴密防範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堅決防範「顏色革命」、宗教滲透等重大風險隱患。要加強巡查監管工作,關對重點場所進行巡防查控,對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人員進行現場走訪和電話溝通,杜絕非法聚會,嚴防境外宗教組織滲透到我縣。要加強宣傳工作,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保密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保密意識和守法意識,增強守法遵法的自覺性。三是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專項鬥爭收官不等於掃黑除惡收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鬥爭意志,聚焦重點發力,堅持齊抓共管、標本兼治,持續夯實工作舉措,切實形成掃黑除惡強大合力,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三)提升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端正執法司法理念、改進執法司法作風,全面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嚴肅開展紀律作風整頓。結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自查整改「回頭看」,舉一反三,全面查擺本單位本系統政法隊伍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靶向治療、分類施策,壓實整治責任,從補齊短板、加強監督、健全制度等層面提出對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做到「一把手」親自抓,確保責任落實;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落實領導包案工作責任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
三、推進教育整頓,不斷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作為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未明確提出「從嚴治黨」概念,但已經開始了從嚴治黨的豐富實踐和艱辛探索,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這次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我們政法戰線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的重要工作舉措。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啟動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協同努力下,我縣教育整頓工作「三大責任」落實有力,「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政法系統在編在職幹警全員參加教育整頓,全縣教育整頓總體進展有序、開局良好。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認識教育整頓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更加精準把握當前全縣政法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查糾整改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整頓動真碰硬、觸及要害、見到實效的中心環節,也是時間最長、任務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查糾深不深入、整改徹不徹底,直接決定著教育整頓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查糾整改環節,我們要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於工作謀劃、決策部署、推動落實的全過程,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自覺,堅決杜絕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帶頭抓緊、抓嚴、抓實每一項工作;要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落實好;要增強做好教育整頓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刮骨療毒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徹底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同時,對於教育整頓工作不認真、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虛於應付走過場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以最嚴格的標準打贏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硬仗,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通過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深入學習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鑽勁、擔當的幹勁、工作的闖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苦幹實幹,扎紮實實做好維護全縣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各項工作,為推進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發言提綱及總結心得[朗讀]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也就萬仞之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三寸之坎」,正是有了這期間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我們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這也啟迪著我現在的工作,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它們作為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三寸之坎」,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悟思想、解決難題。
一是紮實打好安全環保基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建立「安全環保責任網」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協同提標改造設施穩定運行,加強三廢一噪台賬管理,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
二是紮實打好設備整治基礎。加大對重要輔機、鍋爐四管等設備的檢修維護;持續推進檢修標準化與「一包兩票」檢修體系的貫徹落實;全面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為明年1號機組a修做好準備。
三是紮實打好碼頭開放基礎。高質量完成碼頭卸船機改造項目,多措並舉推動碼頭口岸按期開放,實現全年降低燃料接卸和轉運成本4200萬元以上的目標。在堅實的基礎上謀劃好公司的創新發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偉大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同時,這也啟迪著我現在的工作,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它們作為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三寸之坎」,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悟思想、解決難題。
一是紮實打好安全環保基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建立「安全環保責任網」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協同提標改造設施穩定運行,加強三廢一噪台賬管理,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
二是紮實打好設備整治基礎。加大對重要輔機、鍋爐四管等設備的檢修維護;持續推進檢修標準化與「一包兩票」檢修體系的貫徹落實;全面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為明年1號機組a修做好準備。
三是紮實打好碼頭開放基礎。高質量完成碼頭卸船機改造項目,多措並舉推動碼頭口岸按期開放,實現全年降低燃料接卸和轉運成本4200萬元以上的目標。在堅實的基礎上謀劃好公司的創新發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偉大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按照旗委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會前我重點圍繞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進行了個人自學和集中學習,下面我就學習成果與各位同志談談認識與體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是五四運動到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創業史、奮進史,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史。
一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一是準確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背景。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一次次用堅船利炮叩擊中國的大門,腐朽的清王朝與外國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近代中國主權、政權淪喪。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同本國剝削者進行了艱苦的革命鬥爭,先後開展了以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革命、以戊戌變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運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並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最終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二是準確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從國際環境看,1917年俄國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從經濟社會發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後,政治體製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更是推動社會習俗除舊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應付歐洲戰場,無暇顧及中國,同時歐戰各國也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從階級力量看,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會力量;從思想文化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工人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中國共產黨從此應運而生。
三是準確認識道路自信源於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實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領導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根本沒有現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實踐的。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認真總結經驗,發動了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徹底糾正了黨內先後三次出現的左傾錯誤,確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集體,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爆發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呼籲國民黨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託國民黨正面戰場迅速開闢敵後戰場,在抗戰期間積蓄了強大的力量,自身實力得到了很大增強,為以後全國革命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還是以農村為中心,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隨著革命形勢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變化,1948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與國民党進行以奪取中心城市為主的三大戰役,中國共產黨也開始了工作重心的轉移。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表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們黨是怎樣在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黨的領導地位是怎樣在腥風血雨的頑強鬥爭中形成、鞏固和發展的。各級幹部要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認識,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政權,真正做到以史鑑今、資政育人?
二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無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基礎理論。抗日戰爭的偉大實踐,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人正確處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駕馭能力和鬥爭本領,促進了中國革命理論的提升。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進一步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抗日戰爭的新鮮經驗,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概念,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性質進行了科學定位,精闢地論述了「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領導權、動力、前途、發展階段、總路線,以及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和政策等諸多重大問題?
二是「農村包圍城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探索實踐。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隨後在《共產黨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中,毛澤東進一步闡釋了中國革命走這條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問題,並且深刻地論述了這條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之路的基本經驗,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的「三大法寶」思想。
三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指導思想。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決貫徹中央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黨中央決定開展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既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一個新境界的理論提升運動。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二十四年來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並且還將繼續證明,毛澤東所代表的我們黨和全國廣大人民的奮鬥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在黨的七大,決定以毛澤東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七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各級黨員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認識,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的領導核心。從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總結經驗,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管武裝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永恆課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基於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二是廣泛統一戰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我們黨取勝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政權的反動、賣國、獨裁,引起了全國人民激烈反對。以宋慶齡、張瀾、李濟深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先後產生的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及抗戰前建立的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等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最終奪取新政權的誕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懷。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續奮鬥。方誌敏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寫下「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紅軍戰士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群眾,使老百姓認識到「共產黨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給你的好人」。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認識,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自覺地沿著這條唯一正確道路前進?
四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豐富內涵,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一是堅定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價值。鴉片戰爭以來,從「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時期的「全盤西化」,對於的抉擇,深深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民主主義文化自信為新民主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制度方面的建設都做了思想文化的準備,凝聚民眾的共識。《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樂觀態度,對文化自信思想對中華文化自身價值的重大意義。
二是弘揚新民主主義革命精神價值。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光輝歷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長征精神,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西柏坡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是五四運動到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是我們黨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創業史、奮進史,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史。
一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一是準確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背景。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一次次用堅船利炮叩擊中國的大門,腐朽的清王朝與外國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近代中國主權、政權淪喪。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此期間,中國人民同外國侵略者、同本國剝削者進行了艱苦的革命鬥爭,先後開展了以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革命、以戊戌變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運動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並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最終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二是準確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從國際環境看,1917年俄國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從經濟社會發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後,政治體製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更是推動社會習俗除舊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應付歐洲戰場,無暇顧及中國,同時歐戰各國也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從階級力量看,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會力量;從思想文化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工人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軍,中國共產黨從此應運而生。
三是準確認識道路自信源於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實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領導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根本沒有現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實踐的。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認真總結經驗,發動了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徹底糾正了黨內先後三次出現的左傾錯誤,確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集體,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爆發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呼籲國民黨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託國民黨正面戰場迅速開闢敵後戰場,在抗戰期間積蓄了強大的力量,自身實力得到了很大增強,為以後全國革命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基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還是以農村為中心,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隨著革命形勢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變化,1948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與國民党進行以奪取中心城市為主的三大戰役,中國共產黨也開始了工作重心的轉移。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表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們黨是怎樣在風雲變幻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黨的領導地位是怎樣在腥風血雨的頑強鬥爭中形成、鞏固和發展的。各級幹部要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認識,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政權,真正做到以史鑑今、資政育人?
二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無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基礎理論。抗日戰爭的偉大實踐,鍛鍊了中國共產黨人正確處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駕馭能力和鬥爭本領,促進了中國革命理論的提升。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進一步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抗日戰爭的新鮮經驗,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概念,對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性質進行了科學定位,精闢地論述了「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領導權、動力、前途、發展階段、總路線,以及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和政策等諸多重大問題?
二是「農村包圍城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探索實踐。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特點,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後取鄉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隨後在《共產黨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著作中,毛澤東進一步闡釋了中國革命走這條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問題,並且深刻地論述了這條道路是中國革命勝利之路的基本經驗,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的「三大法寶」思想。
三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指導思想。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決貫徹中央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黨中央決定開展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既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一個新境界的理論提升運動。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二十四年來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並且還將繼續證明,毛澤東所代表的我們黨和全國廣大人民的奮鬥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在黨的七大,決定以毛澤東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七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
各級黨員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認識,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三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的領導核心。從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總結經驗,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管武裝是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永恆課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基於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二是廣泛統一戰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我們黨取勝的一條經驗就是堅持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政權的反動、賣國、獨裁,引起了全國人民激烈反對。以宋慶齡、張瀾、李濟深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先後產生的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及抗戰前建立的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等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最終奪取新政權的誕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懷。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續奮鬥。方誌敏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寫下「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紅軍戰士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群眾,使老百姓認識到「共產黨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給你的好人」。
各級黨員幹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就是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認識,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性,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自覺地沿著這條唯一正確道路前進?
四要通過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充分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豐富內涵,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一是堅定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價值。鴉片戰爭以來,從「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時期的「全盤西化」,對於的抉擇,深深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民主主義文化自信為新民主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制度方面的建設都做了思想文化的準備,凝聚民眾的共識。《新民主主義論》集中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樂觀態度,對文化自信思想對中華文化自身價值的重大意義。
二是弘揚新民主主義革命精神價值。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光輝歷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船精神,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長征精神,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西柏坡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在此次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成功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來之不易,使我作為一名黨員深感驕傲自豪,尤其是回首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之路,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的一系列偉大成就,都離不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奠定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最早的思想來源,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黨在成立之初與國民黨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同時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也初步展開。北伐成功後蔣介石背叛了革命,陳獨秀等黨內領導人犯了「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相反毛澤東等人領導的農民運動卻蓬勃發展,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重要思想,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紅軍先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但是在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了歷時兩年形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啟了黨獨立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第二次結合。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一系列論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並逐步發展成熟,不僅指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而且指導了敵後解放區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是在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在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社會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農業國家,彼時舊地主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台,新興的資產階級嶄露頭角,我們黨選擇了站在無產階級這一邊,聯合工人和農民開展革命鬥爭,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在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後,我們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迅速分清了國共兩個政權的優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使我們黨贏得了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團結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主張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順應了全體中國人的民心,與國民黨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抗戰勝利後面對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和平建國成為當時社會的共同願望,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倡導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共商國是和平建國,但國民黨政府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逐漸喪盡人心。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在面對一個個生死考驗時始終選擇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始終團結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敵人的慘痛打擊中始終堅持正義的主張,逐漸贏得全國上下的民心,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
三、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精神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也就萬仞之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三寸之坎」,正是有了這期間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我們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這也啟迪著我現在的工作,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它們作為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三寸之坎」,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悟思想、解決難題。一是紮實打好安全環保基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建立「安全環保責任網」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協同提標改造設施穩定運行,加強三廢一噪台賬管理,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二是紮實打好設備整治基礎。加大對重要輔機、鍋爐四管等設備的檢修維護;持續推進檢修標準化與「一包兩票」檢修體系的貫徹落實;全面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為明年1號機組a修做好準備。三是紮實打好碼頭開放基礎。高質量完成碼頭卸船機改造項目,多措並舉推動碼頭口岸按期開放,實現全年降低燃料接卸和轉運成本4200萬元以上的目標。在堅實的基礎上謀劃好公司的創新發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偉大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最早的思想來源,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黨在成立之初與國民黨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同時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也初步展開。北伐成功後蔣介石背叛了革命,陳獨秀等黨內領導人犯了「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相反毛澤東等人領導的農民運動卻蓬勃發展,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重要思想,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紅軍先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但是在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了歷時兩年形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啟了黨獨立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第二次結合。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一系列論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並逐步發展成熟,不僅指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而且指導了敵後解放區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是在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在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社會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農業國家,彼時舊地主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台,新興的資產階級嶄露頭角,我們黨選擇了站在無產階級這一邊,聯合工人和農民開展革命鬥爭,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在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後,我們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迅速分清了國共兩個政權的優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使我們黨贏得了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團結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主張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順應了全體中國人的民心,與國民黨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抗戰勝利後面對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和平建國成為當時社會的共同願望,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倡導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共商國是和平建國,但國民黨政府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逐漸喪盡人心。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在面對一個個生死考驗時始終選擇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始終團結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敵人的慘痛打擊中始終堅持正義的主張,逐漸贏得全國上下的民心,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
三、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精神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也就萬仞之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三寸之坎」,正是有了這期間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我們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這也啟迪著我現在的工作,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它們作為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三寸之坎」,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悟思想、解決難題。一是紮實打好安全環保基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建立「安全環保責任網」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協同提標改造設施穩定運行,加強三廢一噪台賬管理,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二是紮實打好設備整治基礎。加大對重要輔機、鍋爐四管等設備的檢修維護;持續推進檢修標準化與「一包兩票」檢修體系的貫徹落實;全面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為明年1號機組a修做好準備。三是紮實打好碼頭開放基礎。高質量完成碼頭卸船機改造項目,多措並舉推動碼頭口岸按期開放,實現全年降低燃料接卸和轉運成本4200萬元以上的目標。在堅實的基礎上謀劃好公司的創新發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偉大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在此次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成功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來之不易,使我作為一名黨員深感驕傲自豪,尤其是回首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之路,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造的一系列偉大成就,都離不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奠定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最早的思想來源,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黨在成立之初與國民黨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同時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也初步展開。北伐成功後蔣介石背叛了革命,陳獨秀等黨內領導人犯了「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相反毛澤東等人領導的農民運動卻蓬勃發展,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重要思想,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紅軍先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但是在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了歷時兩年形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啟了黨獨立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第二次結合。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一系列論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並逐步發展成熟,不僅指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而且指導了敵後解放區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是在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在實踐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社會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農業國家,彼時舊地主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台,新興的資產階級嶄露頭角,我們黨選擇了站在無產階級這一邊,聯合工人和農民開展革命鬥爭,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在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後,我們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迅速分清了國共兩個政權的優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使我們黨贏得了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團結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主張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順應了全體中國人的民心,與國民黨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抗戰勝利後面對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和平建國成為當時社會的共同願望,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倡導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共商國是和平建國,但國民黨政府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逐漸喪盡人心。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在面對一個個生死考驗時始終選擇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始終團結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敵人的慘痛打擊中始終堅持正義的主張,逐漸贏得全國上下的民心,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
三、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精神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也就萬仞之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三寸之坎」,正是有了這期間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我們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這也啟迪著我現在的工作,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它們作為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三寸之坎」,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悟思想、解決難題。一是紮實打好安全環保基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建立「安全環保責任網」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協同提標改造設施穩定運行,加強三廢一噪台賬管理,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二是紮實打好設備整治基礎。加大對重要輔機、鍋爐四管等設備的檢修維護;持續推進檢修標準化與「一包兩票」檢修體系的貫徹落實;全面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為明年1號機組a修做好準備。三是紮實打好碼頭開放基礎。高質量完成碼頭卸船機改造項目,多措並舉推動碼頭口岸按期開放,實現全年降低燃料接卸和轉運成本4200萬元以上的目標。在堅實的基礎上謀劃好公司的創新發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偉大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最早的思想來源,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黨在成立之初與國民黨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同時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也初步展開。北伐成功後蔣介石背叛了革命,陳獨秀等黨內領導人犯了「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相反毛澤東等人領導的農民運動卻蓬勃發展,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重要思想,並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井岡山時期毛澤東領導紅軍先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但是在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了歷時兩年形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啟了黨獨立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第二次結合。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的一系列論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並逐步發展成熟,不僅指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而且指導了敵後解放區黨的建設。
毛澤東思想是在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在實踐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基礎。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社會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農業國家,彼時舊地主階級正在退出歷史舞台,新興的資產階級嶄露頭角,我們黨選擇了站在無產階級這一邊,聯合工人和農民開展革命鬥爭,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在開闢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後,我們黨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農民迅速分清了國共兩個政權的優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革命積極性,使我們黨贏得了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團結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主張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順應了全體中國人的民心,與國民黨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抗戰勝利後面對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和平建國成為當時社會的共同願望,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倡導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共商國是和平建國,但國民黨政府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逐漸喪盡人心。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在面對一個個生死考驗時始終選擇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始終團結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敵人的慘痛打擊中始終堅持正義的主張,逐漸贏得全國上下的民心,為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
三、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精神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也就萬仞之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三寸之坎」,正是有了這期間形成的成熟的思想基礎和堅實的社會基礎,我們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這也啟迪著我現在的工作,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公司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萬事開頭難,我們要紮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把它們作為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三寸之坎」,把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關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悟思想、解決難題。一是紮實打好安全環保基礎。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建立「安全環保責任網」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協同提標改造設施穩定運行,加強三廢一噪台賬管理,提高固廢綜合利用率。二是紮實打好設備整治基礎。加大對重要輔機、鍋爐四管等設備的檢修維護;持續推進檢修標準化與「一包兩票」檢修體系的貫徹落實;全面提高設備健康水平,為明年1號機組a修做好準備。三是紮實打好碼頭開放基礎。高質量完成碼頭卸船機改造項目,多措並舉推動碼頭口岸按期開放,實現全年降低燃料接卸和轉運成本4200萬元以上的目標。在堅實的基礎上謀劃好公司的創新發展,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偉大精神,迎接黨的百年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