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因此我也特別愛讀此類書籍。作為一名有10年黨齡的黨員,以前總覺得自己對中共黨史了解的很多,但是這次通過仔細的讀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以前對中共黨史了解的匱乏。因此對我來說,這本書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感悟了很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悟。
讀《中共黨史讀本》讓我感覺最深的就是我們黨一直都非常重視思想教育,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沒有先進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也是不能把事情做的細緻的。比如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你要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你更多的考慮可能就是多發文章,多申請項目,趕緊評職稱,為評院士而評院士或當領導獲得更多的資源。你就很難去想到好好培養學生,建立合理的人才梯度,解決社會發展中碰到的實實在在的科研問題,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對社會各行各業來說,首先要有先進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才能把你本行業做好,做事就會不浮於表面而沉下心來。
另外一個感受較深的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天下是打出來的,是確定了黨指揮槍、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才有我們新中國的。我們紅軍從1928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團結不怕死追求真理的愛國戰士,拋頭顱灑熱血與反動派做鬥爭,不顧一切最後取得了勝利。可以說我們所擁有的新中國都是犧牲了很多的大眾老百姓才能換來了我們的新中國。當前有不少人說軍隊國家化,我覺得這是不符合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發展的,我們中國共產黨是要堅定黨指揮槍的,只有黨指揮槍才能保證我們的新中國不斷向前發展,不斷地為人民大眾的利益做貢獻。從我們黨一步一步的鬥爭歷史可以看出我們要堅定不易地堅持黨對軍隊的指揮。
最後一點我想說的是我們黨一定要堅持和人民大眾站在一起,多想我們普通老闆姓的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的思想在新時代的發展。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奮鬥歷程充分證明,我們黨要繼續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勝利前進,就必須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以上是我參加「學黨史讀經典」活動,讀《中共黨史讀本》的感想,我個人將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另外我也希望我們黨發展的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好。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學習黨史個人心得體會[朗讀]
學習黨的歷史汲取智慧力量。
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是否珍惜黨的歷史,善不善於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衡量各級黨員幹部政治上成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濟源早在1924年就有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7年建立了黨組織。歷經各個時期,黨團結帶領廣大愚公兒女用忠誠和熱血譜寫了內蘊豐厚的地方教科書。學習,重在傳承。我們要在學習黨的歷史中傳承革命前輩鑄就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奮發有為,砥礪前行。
一、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一種強健的精神、一種博大的情懷和開闊的境界、一種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昂揚鬥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在長征途中,工農紅軍沒有正常補給,靠挖野菜、吃樹皮走完了兩萬五千里的壯麗歷程,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若沒有執著的精神、超常的毅力和天將降大任的激情,轟轟烈烈的壯舉就無從談起。在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里,濟源人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有12300多名優秀子弟踴躍參軍,有1800多名將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革命前輩們面對流血犧牲,正氣凜然、義無反顧;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鐵心向黨;面對利益得失,坦蕩無私、顧全大局。他們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氣魄,生動詮釋了為國為民不惜犧牲生命的高尚思想品格和崇高共產主義信仰。
學習感悟黨的歷史,就會發現,真正的光榮和高尚,最終還是屬於那些為人民的事業而忘我奮鬥、無私奉獻的人。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我們要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恪守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和執著。我們要勤於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思想,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和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我們要聯繫實際,用黨的意識和黨員意識堅持黨性鍛鍊,經得住各種艱難險阻的鍛鍊和考驗;我們要立足本職,用德才俱佳的現實表現,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強化公僕意識
公僕意識是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強調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對於黨群關係,毛澤東同志曾經有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黨群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群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後取得革命的勝利,就是絕大多數的共產黨人把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都放在了首位,這種境界體現了極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在和平建設年代,焦裕祿、任長霞、吳金印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心中想著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撲下身子,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樹立了一座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能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是否具有公僕意識的試金石。我們要樹立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念,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認真思考和解決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要常懷為民之心,真正為群眾利益著想,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決群眾之所需。在我們所有的情感中,要把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放在最高位置,打牢心繫群眾這個結,迸發出為人民服務的強大力量。
三、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提升履職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考察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七十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提出的進京趕考的命題,是一個有關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本領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的論斷,意味深長。在革命戰爭年代,濟源的革命先輩憑著融入血脈的愚公移山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為我們履職盡責樹立了鮮活的榜樣。無論他們的生活條件多麼惡劣,無論自身傷勢有多嚴重,無論被捕中受到什麼樣的折磨,無論是否失去黨組織的聯繫,他們都能克服種種困難,依然頑強鬥爭;無論在革命的高潮還是在革命的低潮時期,他們都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一往無前?
以借鑑之心學習黨的歷史,可以提升我們的戰略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能力、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我們要善於學習借鑑歷史經驗,善於跳出濟源看濟源,從而把握髮展大勢、找准發展規律,以全新的精神開創工作新局面。我們要奮勇爭先,加快發展,以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狀態,緊緊圍繞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以超前的工作思路和一流的工作業績,創造出更多的濟源經驗、濟源模式、濟源現象。我們要毫不懈怠,樹立趕考意識,面對人民的期盼和群眾的要求,自覺拉高標杆、提升標準,主動向全省、全國的先進水平看齊,逢先必爭、逢優必創,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保持艱苦奮鬥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曆程中,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集中體現和生動寫照,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戰勝艱難困苦、奪取勝利的強大動力。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都是艱苦奮鬥的光輝典範。美國記者斯諾就曾把延安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軍隊領導人身上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精神,形象地比喻為東方魔力和興國之光。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當年從重慶國統區來到延安,他從毛澤東等領導人粗茶淡飯的生活細節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中,看到中國的希望。濟源人民素有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上世紀5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濟源人民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廣泛開展了百庫、千井、萬窖、十萬(畝)梯田、十萬(畝)林的蟒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譚震林和國家水土保持委員會的高度讚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引沁濟蟒工程,組織了王屋山、天壇山和鰲背山三座高山水庫及配套渠系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濟源人民昂首闊步,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當前,加快發展是我們的根本任務,掃除奢靡之風、提振艱苦奮鬥之氣尤為必要、緊迫。對照革命前輩的功績,我們要牢記兩個務必,更應沒有排場可講,沒有闊氣可比,沒有奢華可享。我們必須倍加堅持勤儉節約、昂揚向上、奮發進取,倍加保持艱苦奮鬥、長期奮鬥、不懈奮鬥,通過為群眾辦實事、讓幹部受教育、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形成黨群齊心除奢靡、凝神聚力促發展的良好政治環境,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變為美好的現實。
五、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勇於擔當重任
敢於擔責,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特質。從黨成立的那天起,共產黨人就義無反顧地把抵禦列強欺凌、解放勞苦大眾、復興中華民族的重擔扛在了肩上。他們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在濟源黨的歷史中,也不乏勇於擔當的事例:黨繼新慷慨就義,薛子中血染玄台,三百壯士戰濟城他們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們一個個那麼年輕,有的本過著優裕的生活,卻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為什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國家民族興旺,為天下蒼生造福,生命亦可拋棄,這樣的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法寶,也是贏得群眾依賴和支持的基石?
實現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不懼犧牲、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勇挑重擔,切實擔起崗位職責,面對發展中土地、環境、能耗、勞動力、人才、資金、體制機制等諸多瓶頸制約,主動作為,敢於作為,難題,走出困境。我們要敢於負責,面對複雜形勢,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要發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實現自身價值。我們要善於創新,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在思想觀念、方式方法、機制體制上實現創新,特別是面對黨的**屆**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更要敢想敢改,下決心破除禁錮我們思維、束縛我們手腳、制約我們發展的陳舊觀念,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視野謀劃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
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是否珍惜黨的歷史,善不善於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衡量各級黨員幹部政治上成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濟源早在1924年就有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7年建立了黨組織。歷經各個時期,黨團結帶領廣大愚公兒女用忠誠和熱血譜寫了內蘊豐厚的地方教科書。學習,重在傳承。我們要在學習黨的歷史中傳承革命前輩鑄就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奮發有為,砥礪前行。
一、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一種強健的精神、一種博大的情懷和開闊的境界、一種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昂揚鬥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在長征途中,工農紅軍沒有正常補給,靠挖野菜、吃樹皮走完了兩萬五千里的壯麗歷程,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若沒有執著的精神、超常的毅力和天將降大任的激情,轟轟烈烈的壯舉就無從談起。在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里,濟源人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有12300多名優秀子弟踴躍參軍,有1800多名將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革命前輩們面對流血犧牲,正氣凜然、義無反顧;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鐵心向黨;面對利益得失,坦蕩無私、顧全大局。他們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氣魄,生動詮釋了為國為民不惜犧牲生命的高尚思想品格和崇高共產主義信仰。
學習感悟黨的歷史,就會發現,真正的光榮和高尚,最終還是屬於那些為人民的事業而忘我奮鬥、無私奉獻的人。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我們要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恪守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和執著。我們要勤於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思想,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和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我們要聯繫實際,用黨的意識和黨員意識堅持黨性鍛鍊,經得住各種艱難險阻的鍛鍊和考驗;我們要立足本職,用德才俱佳的現實表現,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強化公僕意識
公僕意識是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強調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對於黨群關係,毛澤東同志曾經有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黨群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群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後取得革命的勝利,就是絕大多數的共產黨人把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都放在了首位,這種境界體現了極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在和平建設年代,焦裕祿、任長霞、吳金印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心中想著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撲下身子,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樹立了一座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能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是否具有公僕意識的試金石。我們要樹立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念,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認真思考和解決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要常懷為民之心,真正為群眾利益著想,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決群眾之所需。在我們所有的情感中,要把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放在最高位置,打牢心繫群眾這個結,迸發出為人民服務的強大力量。
三、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提升履職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考察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七十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提出的進京趕考的命題,是一個有關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本領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的論斷,意味深長。在革命戰爭年代,濟源的革命先輩憑著融入血脈的愚公移山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為我們履職盡責樹立了鮮活的榜樣。無論他們的生活條件多麼惡劣,無論自身傷勢有多嚴重,無論被捕中受到什麼樣的折磨,無論是否失去黨組織的聯繫,他們都能克服種種困難,依然頑強鬥爭;無論在革命的高潮還是在革命的低潮時期,他們都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一往無前?
以借鑑之心學習黨的歷史,可以提升我們的戰略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能力、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我們要善於學習借鑑歷史經驗,善於跳出濟源看濟源,從而把握髮展大勢、找准發展規律,以全新的精神開創工作新局面。我們要奮勇爭先,加快發展,以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狀態,緊緊圍繞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以超前的工作思路和一流的工作業績,創造出更多的濟源經驗、濟源模式、濟源現象。我們要毫不懈怠,樹立趕考意識,面對人民的期盼和群眾的要求,自覺拉高標杆、提升標準,主動向全省、全國的先進水平看齊,逢先必爭、逢優必創,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保持艱苦奮鬥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曆程中,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集中體現和生動寫照,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戰勝艱難困苦、奪取勝利的強大動力。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都是艱苦奮鬥的光輝典範。美國記者斯諾就曾把延安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軍隊領導人身上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精神,形象地比喻為東方魔力和興國之光。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當年從重慶國統區來到延安,他從毛澤東等領導人粗茶淡飯的生活細節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中,看到中國的希望。濟源人民素有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上世紀5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濟源人民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廣泛開展了百庫、千井、萬窖、十萬(畝)梯田、十萬(畝)林的蟒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譚震林和國家水土保持委員會的高度讚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引沁濟蟒工程,組織了王屋山、天壇山和鰲背山三座高山水庫及配套渠系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濟源人民昂首闊步,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當前,加快發展是我們的根本任務,掃除奢靡之風、提振艱苦奮鬥之氣尤為必要、緊迫。對照革命前輩的功績,我們要牢記兩個務必,更應沒有排場可講,沒有闊氣可比,沒有奢華可享。我們必須倍加堅持勤儉節約、昂揚向上、奮發進取,倍加保持艱苦奮鬥、長期奮鬥、不懈奮鬥,通過為群眾辦實事、讓幹部受教育、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形成黨群齊心除奢靡、凝神聚力促發展的良好政治環境,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變為美好的現實。
五、學習,像革命前輩那樣勇於擔當重任
敢於擔責,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特質。從黨成立的那天起,共產黨人就義無反顧地把抵禦列強欺凌、解放勞苦大眾、復興中華民族的重擔扛在了肩上。他們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在濟源黨的歷史中,也不乏勇於擔當的事例:黨繼新慷慨就義,薛子中血染玄台,三百壯士戰濟城他們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們一個個那麼年輕,有的本過著優裕的生活,卻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為什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國家民族興旺,為天下蒼生造福,生命亦可拋棄,這樣的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法寶,也是贏得群眾依賴和支持的基石?
實現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不懼犧牲、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勇挑重擔,切實擔起崗位職責,面對發展中土地、環境、能耗、勞動力、人才、資金、體制機制等諸多瓶頸制約,主動作為,敢於作為,難題,走出困境。我們要敢於負責,面對複雜形勢,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要發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實現自身價值。我們要善於創新,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在思想觀念、方式方法、機制體制上實現創新,特別是面對黨的**屆**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更要敢想敢改,下決心破除禁錮我們思維、束縛我們手腳、制約我們發展的陳舊觀念,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視野謀劃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
在黨支部的組織和安排下,我們積極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通過參加學習和文件,使自己提升了政治素質和修養。通過反覆學習,使自己深刻地體會到,共產黨員要進一步做到:
一、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響應並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指示和號召。
二、認真學習,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時刻繼承和發揚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和傳統。
三、與時俱進努力學習。雖然退休,但思想要永遠保持進步。不落伍、不掉隊,永當先進,爭做模範。
四、進一步增強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做到表里一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吃苦在前,危難面前沖向前!關心他人、樂於助人。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五、最後,大家是否有些同感?年齡越來越老,我們還要做到,少給國家、集體和他人增加負擔、添麻煩。力所能及的做到:把身體鍛鍊好,把心態保持好,儘量多為別人著想或做點事情。這也是退休後與黨組織積極配合的好表現。
一、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響應並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指示和號召。
二、認真學習,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時刻繼承和發揚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和傳統。
三、與時俱進努力學習。雖然退休,但思想要永遠保持進步。不落伍、不掉隊,永當先進,爭做模範。
四、進一步增強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做到表里一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吃苦在前,危難面前沖向前!關心他人、樂於助人。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五、最後,大家是否有些同感?年齡越來越老,我們還要做到,少給國家、集體和他人增加負擔、添麻煩。力所能及的做到:把身體鍛鍊好,把心態保持好,儘量多為別人著想或做點事情。這也是退休後與黨組織積極配合的好表現。
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來看,革命先輩們向來都擔重任、盡責任,而且腳踏實地、勤勉奮鬥的。這是敢為人先的共產黨人的真實刻畫,也是我們黨不斷挫敗敵人、戰勝困難的制勝法寶。
勤勉幹事,盡職盡責是延續千年的中華美德。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三國時的諸葛亮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北宋司馬來光「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舍晝夜」。所有先輩的嘉言懿行,無不在詮釋著責任、使命,正義、擔當。「人生於天地之間,各有責任。」古人用行動告訴我們,對於需要擔當的責任,絕不能避難求易、貪圖安逸,而是要始終做到心中有責、全力以赴,真正無愧於天地與自己的良心。
擔當使命、報效祖國是共產黨員的人格寫照。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真正做到了「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畏難苟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他一生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勇肩重任,勇挑重擔,嘔心瀝血,任勞任怨,是勇於擔當、鞠躬盡瘁的傑出楷模。勇擔應盡之責,篤行勤勉之道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人格,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成為現代人格的重要標誌,亦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所需。
腳踏實地、建功立業是當今年輕一代的靈魂追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要實現這一崇高理想,每個人都要勇擔應盡之責,勤業精業,奮鬥不輟,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想幹事、肯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為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忘我奉獻。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今的年輕人只要踏踏實實,在本職崗位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專心致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就一定會走向成功,創造輝煌。
勤勉幹事,盡職盡責是延續千年的中華美德。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三國時的諸葛亮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北宋司馬來光「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舍晝夜」。所有先輩的嘉言懿行,無不在詮釋著責任、使命,正義、擔當。「人生於天地之間,各有責任。」古人用行動告訴我們,對於需要擔當的責任,絕不能避難求易、貪圖安逸,而是要始終做到心中有責、全力以赴,真正無愧於天地與自己的良心。
擔當使命、報效祖國是共產黨員的人格寫照。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真正做到了「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畏難苟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他一生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勇肩重任,勇挑重擔,嘔心瀝血,任勞任怨,是勇於擔當、鞠躬盡瘁的傑出楷模。勇擔應盡之責,篤行勤勉之道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人格,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成為現代人格的重要標誌,亦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所需。
腳踏實地、建功立業是當今年輕一代的靈魂追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要實現這一崇高理想,每個人都要勇擔應盡之責,勤業精業,奮鬥不輟,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想幹事、肯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為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忘我奉獻。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今的年輕人只要踏踏實實,在本職崗位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專心致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就一定會走向成功,創造輝煌。
學習黨史,重點是學習和把握黨的執政規律。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有過慘痛的教訓。縱觀黨的歷史,黨執政形成的規律性認識主要有: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必須堅持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領導;必須堅持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必須堅持發展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要對這些命題提出的背景、結論形成的過程及中途曾出現的曲折等進行認真學習和把握,反覆研讀,細心領會,深入思考,融會貫通,不斷提高對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增強貫徹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使自己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學習黨史,根本目的在於以史鑑今、以史促今。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學習的效果要用實踐的成果來檢驗。要把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轉化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實際行動。一是要結合學習黨史不斷增強黨員意識。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性質、綱領、章程、宗旨、歷史使命和路線方針政策,並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黨性分析,查缺補漏,改進不足,不斷強化自己的黨員意識,提醒自己時刻不忘黨員身份,時刻不忘黨的歷史使命,時刻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險關頭豁得出來。二是要結合學習黨史模範實踐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奮鬥歷程中,創造了偉大的業績,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主要包括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它政黨的顯著標誌,是黨的「傳家寶」和政治優勢所在,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形成過程、歷史意義,仔細思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現實意義及如何去繼承和發揚,立足本職工作,找准實踐的切入點,努力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並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三是要結合學習黨史紮實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黨員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是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需要,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作為黨員不僅要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上關於群眾路線的著名論斷,還要認真學習黨實行群眾路線所取得的豐功偉績、不實行群眾路線的慘痛教訓,認真學習為人民服務先進歷史人物的感跡,更加牢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更加積極地參加黨組織開展的以服務群眾為主要內容的各類主題實踐活動,立足實際紮實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
學習黨史,根本目的在於以史鑑今、以史促今。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學習的效果要用實踐的成果來檢驗。要把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轉化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實際行動。一是要結合學習黨史不斷增強黨員意識。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性質、綱領、章程、宗旨、歷史使命和路線方針政策,並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黨性分析,查缺補漏,改進不足,不斷強化自己的黨員意識,提醒自己時刻不忘黨員身份,時刻不忘黨的歷史使命,時刻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險關頭豁得出來。二是要結合學習黨史模範實踐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奮鬥歷程中,創造了偉大的業績,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主要包括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它政黨的顯著標誌,是黨的「傳家寶」和政治優勢所在,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形成過程、歷史意義,仔細思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現實意義及如何去繼承和發揚,立足本職工作,找准實踐的切入點,努力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並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三是要結合學習黨史紮實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黨員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是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需要,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作為黨員不僅要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上關於群眾路線的著名論斷,還要認真學習黨實行群眾路線所取得的豐功偉績、不實行群眾路線的慘痛教訓,認真學習為人民服務先進歷史人物的感跡,更加牢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更加積極地參加黨組織開展的以服務群眾為主要內容的各類主題實踐活動,立足實際紮實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