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xx年黨的奮鬥史,xx年新中國的發展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興的南湖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個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黨從此踏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xxx表示,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國、興國、強國的歷史邏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歷史。」xxx說。
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xxx看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戰爭最前線、領導解放戰爭、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一直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是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歷程的一條主線,並且貫穿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為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黨而自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xxx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應當了解黨的歷史並且珍惜黨的歷史。通過學習黨史,我們能夠認識到當年找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多麼艱辛。通過學習新中國史,我們可以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不斷總結歷史經驗
事實上,重視對黨史的學習,從自身發展的歷史不斷總結經驗,明確方向,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羅平漢告訴記者,早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就號召全黨「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194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的《關於幹部學習的指示》中規定,幹部的初級課程為「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游擊戰爭、社會科學常識」。的延安整風就是以學習黨史、總結黨的路線是非為開端。在深入學習和認真研究黨史的基礎上,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為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改革開放後,圍繞《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黨開展了一場普遍而深入的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既保證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歐陽雪梅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史、新中國史經驗和規律的全面總結和概括,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來龍去脈、深厚底蘊、創新發展。
三、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薛慶超認為,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廣大黨員、幹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從哪裡來,可以更好地明確我們到哪裡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歷程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為恆心,書寫新華章的重要途徑。」xxx認為,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往哪裡走」「為什麼出發、為什麼奮鬥」等基本問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我們需要以史為鑑、以史為師、以史為鏡,從黨史、新中國史中汲取豐富營養與不竭動力,接續奮鬥,用實幹托起中國夢?
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xxx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羅平漢提出,與老一輩共產黨人往往是黨的歷史的親歷者不同,今天廣大黨員、幹部對於黨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有一個學習與了解的過程。雖然黨內不少幹部已經比較系統地學習掌握了黨史、新中國史,但也有黨員、幹部對黨史、新中國史缺少深入學習,還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認知。我們不僅要在這次主題教育中抓好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今後還應將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教育常態化,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持續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
謝謝大家。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建黨百年黨史黨課講稿 18篇[朗讀]
大家好。
從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這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百年;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百年;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百年。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徵;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經歷了艱難的歷程。在艱辛的探索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xx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過程中,黨帶領人民流血犧牲,歷經千難萬險。可以說,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它是紅色的,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曾指出:「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鬥。自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楊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戰最後彈盡糧絕剩下一人時,面對他人的勸降,擲地有聲地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至1949年,犧牲的全國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達370多萬人,平均每天犧牲370多人。他們真正用行動詮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與壯志。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它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謝謝大家。
從1921年到今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這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百年;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百年;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百年。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徵;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經歷了艱難的歷程。在艱辛的探索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xx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個過程中,黨帶領人民流血犧牲,歷經千難萬險。可以說,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它是紅色的,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曾指出:「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鬥。自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楊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戰最後彈盡糧絕剩下一人時,面對他人的勸降,擲地有聲地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至1949年,犧牲的全國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達370多萬人,平均每天犧牲370多人。他們真正用行動詮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與壯志。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它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謝謝大家。
加入收藏